普洱市历史介绍
普洱市,古时叫思摩甸,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当时这片“西南夷极边地”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以下是对普洱市历史的详细梳理:
一、地名由来
普洱市的地名由来与当地的民族和生活紧密相连。最早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被称为濮人的古代先民在这里生活。他们常用一种坚硬的竹子,称之为“思摩”(意为像石头一样坚硬)。这种竹子后来被称为思摩竹,并逐渐成为地名的出处。到了晋朝,《南方草木状》一书中正式把这种竹子命名为思摩竹。宋代嘉定年间,思摩竹又被命名为地名思摩甸,它既是地名也是行政区划名。此后,地名经历了思么、思毛的演变,最终在明代中后期定型为思茅,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茶马古道
思摩甸是历史上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至今仍保留有茶马古道、茶马古城和茶马古镇等历史遗迹,现在的普洱市(古称思摩甸)是历普洱茶原产地和集散地。曾为云南三大海关重镇之一,思茅港曾有“东南亚陆路码头”和“银思茅”之称等。思茅区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黄金前沿,是普洱对外开放的核心区,213国道、昆磨高速公路(G8511)与玉磨铁路(中老铁路玉溪至磨憨段)贯穿全境,有普洱机场和国家级一类口岸。
三、历史沿革
古代时期:
3000多年前:思茅这片土地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先民们大多生活在澜沧江流域的小盆地上。
西汉时期:中央王朝进行史上第一次“西部开发”,思茅从此在史书上有了行政属地称谓,属和蛮族的哀牢地,隶属益州郡。
东汉至南朝:思茅隶属永昌郡。
北朝至隋:为濮子部地,隶南宁州。
唐前期:属剑南道南部濮子部地,隶宁州都督府。唐朝乾符六年(879年),南诏政权设睑(赕)治,思摩划在步日睑(赕),隶属银生节度使。
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大理国设威远睑,下辖思摩甸和罗陀甸,即今天思茅区范围。
元明清时期:
元大德五年(1301年):元朝在思茅设置土司制度,归属元江路节制。
明朝:思摩部划与车里宣慰司管辖,成为十二版纳中的一个版纳,叫版纳勐拉。
清初:吴三桂平定云南后,将思茅等地整编为十三版纳,统归元江府管辖。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设置普洱府,并在思茅设思茅通判。雍正十三年(1735年)设思茅厅,改思茅同知。
近现代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思茅厅改为思茅县。
民国三年(1914年):普洱道署迁驻思茅,思茅县成为普洱道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49年:思茅解放,成立思茅县临时政府。
1950年代:思茅县改为县人民政府,同时成立中共思茅县委员会。地委、行署机关从宁洱迁到思茅。
1958年:思茅县合并于普洱县。
1981年:恢复思茅县建制。
1993年:撤县设市为思茅市。
2003年:思茅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茶城”。
2004年:原思茅地区撤地设市建区时,将思茅市改为翠云区。
2007年:原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翠云区更名为思茅区。
综上所述,普洱市(原思茅市)的历史悠久,地名由来与当地的民族和生活紧密相连,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如今,普洱市已成为中国茶城,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品味其独特的茶文化和历史底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