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粟裕、徐海东等十人被评为开国大将。
林总当时被评为元帅,不过因为休养没有到场接受授衔。消息传来,林总不无遗憾地说:“陈光活着就好了,他若不死,必是大将!”
陈光曾任八路军115师代师长,1954年在武汉去世,倒在了授衔的前一年。如果陈光不那么桀骜不驯,深刻反思,事情本该有另一种结局。
红军师长,长征立功
朱老总领导的湘南起义,虽不在“三大起义”之列,但参与人数之多,影响范围之广,在革命史上都是头一份。当时年仅23岁的陈光,就在这场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05年,陈光出生在湖南宜章的一个贫农家庭。他曾短暂入学读书,14岁那年因为交不起学费被迫辍学。
1926年,北伐军进入宜章,陈光深受大革命浪潮影响,参加了农民协会。他有勇有谋,很快出任赤卫队队长。
一年后,蒋介石掀起反革命政变,许克祥也积极响应,在湖南发动“马日事变”。许克祥派兵进攻的时候,陈光冒着生命危险,偷偷藏了12支枪。1928年初的湘南起义,他把这些枪拿出来,组建队伍配合起义军攻打宜章。
建国后,开国上将萧克回忆这段经历,肯定了陈光的贡献:“陈光当年献出12支枪,是件了不起的事,为最终起义胜利起到很大作用。”
之后,陈光跟随朱老总上了井冈山,任红4军连长。红4军南下赣南后,陈光步步高升,先后担任少共国际师师长、红2师师长。
长征路上,红2师是当仁不让的开路先锋,屡建奇功。飞夺泸定桥时,陈光根据中央指示,率领红2师星夜兼程,一昼夜狂奔120公里,赶在国军主力到来前夺下此桥,为红军北上铺平了道路。
延安时期,中央对陈光评价极高,称:“红军北上,陈光贡献极巨。”
两次“接班”林总,115师代师长
长征路上,红2师隶属于红一军团,陈光也是林总麾下得力干将。红军抵达陕北后,陈光迎来了与林总平起平坐的机会。
西安事变后,林总离开红一军团,出任红军大学校长。由谁来接任军团长一职?中央最终将目光放在了政治觉悟高、军事素质过硬的陈光身上,由他代理军团长。
不久后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115师成立,陈光又归于林总麾下,任343旅旅长。115师是八路军公认实力最强的师,而陈光有着长达5年代理师长的经历。
1938年3月,林总骑着高头大马,到晋绥军70师拜访好友杜师长。不料他刚刚抵达山西隰县的千家庄,就被晋绥军的一名哨兵发现。对方看他穿着日军大衣,以为是敌人,朝他放了一枪,将他打下马来。
这一枪虽然不致命,却打穿了林总的身体,让他不得不回延安休养,从此落下病根。115师群龙无首,由谁来接替林总指挥?中央的意思是让罗荣桓代理师长,可委任状下达前,八路军前指快出一步,任命了陈光。
罗荣桓有独特的政工优势,可当时只是115师政治部主任,分量不够。陈光能征善战,军事很强,被彭总看中,出任代师长。到1938年底,罗荣桓才升了上来,任115师政委。
陈光与罗荣桓并肩作战,最大的贡献是开辟、壮大了山东根据地。当时陈光的能力和地位,不逊于同样在山东的罗荣桓、徐向前,妥妥的元帅资历。
然而这一切却被陈光自己搞砸了,他善于搞军事工作,智商高情商却偏低。他性格固执,眼里容不下人,和许多人合作不来。
罗荣桓迅速成长为山东军区的军政一把手,陈光却因为性格的原因落伍,逐渐边缘化。1941年军区高层重组,一代名将陈光被调整负责财务工作,远离战场。1943年,陈光被调回延安,结束了在115师的任职。
一生倔强,屡屡“犯错”
陈光两次接任林总的职务,足见他的军事能力之强。可另一方面,他性格直来直去,也给自己带来了不少麻烦。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陈光既不是中央委员也不是候补委员。陈光很生气,自己当过红一军团代军团长、115师代师长,有功劳有苦劳,至少应该候补吧?
陈光快人快语,因为此事发了不少牢骚,被有心人听到,辗转传到毛主席的耳朵里。毛主席了解这位爱将的脾气,特意给他写信,说明了两点。
其一,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加起来不过77人,要照顾中央和地方,也要兼顾各个“山头”。其中有一项重要原则,中央红军的人不能太多,陈光作为“老井冈山”,应该作出一些牺牲。
其二,毛主席肯定了陈光的攻击,安抚他:“你在山东执行的路线是对的......”
陈光捧着毛主席的信,感动得热泪盈眶,一晚上睡不着觉。不久后,陈光受邀来到毛主席的窑洞,将帅之间坦诚心迹,彻底化解了误会。
“七大”开完了,陈光也踏上新的征程,随干部团奔赴东北创建根据地。罗荣桓来迟一步,但从山东带来6个主力师,以及大批名将,地位早已在陈光之上。
罗荣桓抵达东北,给身为东满军区副司令的陈光带来一份礼物——一部大功率电台。可就是因为这部电影,让陈光和林总之间产生了误会。
1945年11月,国军占领锦州,林总被迫将司令部撤到阜新。当时正处于战局的决定性时刻,林总听说陈光有一台大功率电台,就发电报让陈光送过来。
当时司令部已经有两部电台,陈光的电台功率大,但也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陈光考虑到自己的部队也要打仗,不能没有电台,于是婉拒了林总的要求。
林总很生气,连发两封电报怒斥陈光“不听指挥,妨碍作战”。陈光意识到情况不对,只好复电同意转交电台。可战局风云突变,陈光部被迫撤离,深陷敌人包围,电台送不了了。
因为这件事,两人产生了不必要的误会。陈光也再未担任过军事主官,后来出任四野副参谋长。
陈光怒拍桌:我有什么好考虑的
1950年,误会再次发生在陈光身上,这一次主角换成了叶剑英元帅。
当时陈光率四野大军南下,解放广东后任军区副司令员,协助叶帅工作。二人也是老交情了,在中央苏区时就认识,陈光佩服“参座”的运筹帷幄,叶帅也钦佩陈光勇猛无畏的作战风格。
陈光在广州主要负责剿匪、反特工作,肩上的担子特别重。解放之初,广东残留着许多敌对势力,光国军的散兵游勇就有10万人。而且广东与港澳联系紧密,斗争形势更加复杂。
陈光在广东缺少根基,渐渐感觉力不从心。他想到的办法,是直接回老家宜章,招募了一批烈士子女和知识青年,在广州办起了训练班,成才后为国家所用。
陈光是好意,可这种做法被人误解,像是在培养“私兵”。一些人添油加醋,上报到中央,陈光因此受到点名批评。
作为陈光的老战友、直接上级,叶帅决定亲自找他谈话,避免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两个人见面之初气氛尚且融洽,握手交谈。可叶帅的一句话瞬间点燃了陈光的怒火,叶帅说:“你考虑一下,想想组织对你的‘批评’对不对。”
陈光拍桌而起,大声反驳:“我没什么好考虑的!”性格耿直的陈光,接受不了批评,愤怒离去。
随后中南分局召开会议,叶帅宣布中央的决定。陈光再次爆发,直言:“无原则的批评我不接受”。好脾气的叶帅被惹恼,指着陈光说:“我命令你停止5分钟,听我说话!”
因为开训练班的事情,以及中间存在的一些误会,陈光的命运急转直下,先在广东,又去了武汉,失去了自由。
当时不少老战友去看他,劝他收收脾气。可他最终没有想通,1954年死在了武汉一幢二层小楼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