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2月23日,重病中的周总理离开305医院,前往长沙向毛主席汇报四届人大的筹备情况。
当天下午, 周总理飞抵长沙后,毛主席立即将他请到湖南省委九所宾馆,聆听工作汇报。一见面,毛主席就对周总理嘘寒问暖,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周总理一一作答。
闲谈中,毛主席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熟悉的身影,问周总理:“傅崇碧到哪里去了?”
那么,傅崇碧是什么人?毛主席为何如此关心他的情况呢?
傅崇碧
被地主欺负,参加红军
傅崇碧出生于1916年,四川通江人。
傅崇碧本来家境还算过得去,祖父是当地的教书先生,有些威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小时候的傅崇碧连遭厄运,从8岁开始,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他陆续失去祖父、母亲和祖母。
三位至亲的去世,不仅让傅崇碧感受到精神上的痛苦,经济状况也大不如前,过着极度贫寒的生活。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傅崇碧一边上学,一边为地主家放牛,挣一点饭钱。
傅崇碧喜爱读书,放牛的时候也捧着书本,让牛在山坡下吃草。结果一次放牛时,他一个不注意,让牛跑进了地主家的稻田里,糟蹋来了庄稼。
地主家的儿子闻讯赶到,对傅崇碧一顿拳打脚踢。傅崇碧哪受得了这样的侮辱,当即和地主儿子扭打在一起。然而穷苦人家哪能与地主抗衡,地主把傅崇碧的父亲叫了过来,用鞭子抽他,要求他赔偿损失。傅崇碧的父亲吓破了胆,不停磕头求饶,不得已之下赔偿了损失。
这件事情对傅崇碧影响很大,后来他回忆说:“父亲被地主打骂,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傅崇碧痛恨剥削阶级,因此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抵达川陕,他义无反顾参加了红军。他虽然只有十几岁,但读过小学,善于做动员工作,17岁就当上了中共通江县委书记。
1935年,傅崇碧随红四方军长征,从此再未回过通江......
杨得志
担任63军军长,铁原阻击战立大功
1951年2月,傅崇碧参加抗美援朝,此时的年仅35岁,却已经是63军军长了。
同年4月,第五次战役打响,傅崇碧的63军担任19兵团左翼,突破临津江。19兵团刚刚发起攻击一个小时,司令员杨得志就接到前方电报:63军的四个团已经顺利过江,正在接近敌警戒部队。
杨得志知道傅崇碧善于用兵,但63军行军速度之快,还是超出他的计划。原来,傅崇碧早早安排好部队在前线待命,利用敌人骄傲懈怠的弱点,在白天强行渡江,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捷报传来,杨得志大喜过望,称赞63军:“大大缩短了渡江时间,给予其他部队很大鼓舞。”
在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中,傅崇碧的63军连战连捷,全歼英军王牌部队格罗斯特营,受到志愿军司令部通令表扬。第二阶段作战,63军又大胆穿插,造成敌人判断失误,重创南朝鲜军。
不过真正让傅崇碧和63军名扬天下的,还是铁原阻击战。
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一度占领汉城,但随着战线的迅速推进,我军后勤补给不足的弱点也暴露了出来。5月21日,彭德怀命令中朝军队于23日后撤,北移至指定区域,待机再战。
杨得志接到命令后,立即着手部署,第63、64军先行撤离,65军负责殿后。然而当63军撤到铁原附近时,傅崇碧又接到志司、兵团司令部命令:停止休整,就地展开阻击。傅崇碧立刻意识到,友军65军遇到了大麻烦。
原来,“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利用志愿军只有保障7天物资的特点,发动全面反击。铁原位于朝鲜半岛中部,往北一马平川,因此李奇微要求军队,务必拿下铁原,阻断我军退路,企图一举消灭我军主力。
身在北京的毛主席敏锐发觉李奇微的战略意图,立即致电彭德怀,务必守住铁原,掩护志愿军主力北撤。彭德怀也迅速作出反应,要求19兵团在铁原阻敌,坚守15天。
19兵团负责殿后的原本是65军,但由于敌我差距悬殊,只坚持了四五天。这样一来,离铁原最近的63军进入战场,必须坚守10天。
63军有2.4万人马,但由于连日作战,装备不足,全军未做休整。而他们面对的敌人,是范弗利特指挥的4个师4.7万人马,人数、武器装备都是敌人占优。然而傅崇碧没有丝毫畏惧,于5月30日率部冒雨进入阵地,不让敌人一兵一卒从铁原通过。
战役打响前,傅崇碧亲赴一线,构建全线防御阵地。6月1日,敌人集结两个师的步兵,在航空兵、炮兵的配合下向63军阵地发起猛攻。面对敌人的孤注一掷,傅崇碧命令将士们誓死抵抗,到晚上再把阵地夺回来。
最终,在傅崇碧的率领下,63军在铁原坚守12天,歼敌2.4万人,为志愿军主力后撤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战后彭德怀亲自来到63军阵地,慰问将士们。彭德怀离开的时候,问傅崇碧有什么要求,傅崇碧眼睛通红,说了三个字:“我要兵!”
彭德怀点了点头,告诉傅崇碧:“给你补两万!”
傅崇碧陪同毛主席检阅部队
毛主席闲谈中询问:傅崇碧哪去了
1953年63军凯旋回国,驻扎在河北,隶属于华北军区。
1955年,傅崇碧凭借坚守铁原的战功,被授予少将军衔。
傅崇碧在南京军事学院深造的时候,得过一次大病,被诊断为肾癌。他被送去北京301医院,接受了手术,进入休养阶段。当时叶剑英元帅来看他,对他说:“你出去转转,想去哪里去哪里,想吃什么吃什么。”
傅崇碧本来就担心自己的身体,被叶帅这么一说,真以为自己活不成了。不过他的病情很好好转,又重回63军,1965年升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次年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
傅崇碧担负着保卫京畿重地的重任,因为工作的原因,他经常到中南海汇报工作,给毛主席留下深刻印象。
1968年,傅崇碧调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刚上任就被撤职,失去了自由。
1974年,周总理负责筹备四届人大。当时总理已经身患癌症,重病缠身,但不得不打起精神,在305医院的病房里伏案疾书,进行着各项准备工作。
同年12月,周总理抱病来到长沙,向毛主席汇报筹备情况。闲谈之中,毛主席忽然想到保卫他的傅崇碧,问总理:“傅崇碧到哪里去了?”
周总理了解傅崇碧的一些情况,一一作答。周总理回京后,立马派人把傅崇碧从辽宁接到北京,在305医院见面。傅崇碧非常感动,对身边人说:“总理身体不太好,还住着医院,却这么关心我,实在太为难他老人家了......”
1975年,在毛主席的亲自过问下,由周总理处理,傅崇碧终于复出,出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两年后又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
从未回乡,捐款20万
1985年,傅崇碧从北京军区政委的职位上退了下来,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离休后的傅崇碧过着平静的生活,每天坚持读书,也对军队的建设事业提意见。他过惯了苦日子,吃不惯大鱼大肉,特别喜欢吃土豆、地瓜,总觉得吃不够。
傅崇碧参加红军后,一直没有回过家乡通江县。离休之后,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回老家看看。他先去了重庆,跟老战友、时任成都军区司令的黄新庭打了招呼,准备回老家去。可行程已经安排好了,傅崇碧改变主意,不回去了。
原来通江县的乡亲们听说将军回来,将县政府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想问问傅崇碧:那些跟着他出去打仗的人,有没有一起回来?
傅崇碧得知后,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当年他从通江带走1万人,死的死伤的伤,幸存者寥寥无几。牺牲的人有的被评为烈士,有的连名字都没有,不被认可。他这次回乡,有何颜面向那些孤寡老人交代?
就这样,傅崇碧取消了回家的计划,从此再未踏足家乡。但傅崇碧从未忘记家乡父老,2001年,他把毕生积蓄20万元拿出来,让儿子傅欣带回家乡,建起了一所希望小学。
两年之后,傅崇碧在北京逝世,回老家成了他无法企及的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