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觉得妇幼保健院离我们很远,没想到现在能在家门口学到这些健康知识,真是太好了!”前不久,重庆市渝北区妇幼保健院“妇幼健康公益文化列车”开进石船镇,当地群众对这样喜闻乐见而又贴心的健康服务感到非常高兴。

近年来,该院多措并举,积极作为,倾尽全力围绕“大爱妇幼”精心布局,围绕“健康服务”深耕细作,以贴心服务为基数,做大惠民最大公约数,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如春风化雨,润泽民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文化办院为载体擦亮妇幼服务品牌

在文化办院方面,该院倾力打造了妇产儿3个病区的主题文化长廊,如“童心向党、引领成长”“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等,通过这些文化长廊,妇幼健康文化得以生动传播。一位带孩子来就诊的李女士深有感触地说,孩子在等待看病的过程中,被文化长廊所吸引,不仅减少了对医院的恐惧,还学到了一些健康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做到健康宣传全覆盖,该院还开通了“妇幼健康公益文化列车”巡诊义演,将优质医疗服务和保健知识以群众喜欢的形式送到基层。而高竹新区孕妇学校更是开启了乡村田野妇幼科普新时代,为“成渝健康圈”建设助力。同时,“医疗反哺心连心,家医有约面对面”健康直播也深受欢迎,截至目前,该院已直播30多场次,观看人数达近10万人次,让众多群众在家就能了解医学小常识和健康养生理念。

以服务兴院为抓手开启全程管理模式

结合医院实际,该秉持“一次接触,终身服务”的理念,于2015年创新成立改善服务中心,并设置了院前“妈妈乐”健康宣讲平台、院中“管家婆”工作站、院后“心相印”回访中心3个服务平台。孕产妇刘女士在体验了这些服务后表示,从怀孕初期的健康宣讲,到住院期间的贴心照顾,再到产后的回访关怀,让她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践行“三全三有”服务理念,该院针对高危儿、两癌妇女、孕产妇3类人群,专门组建了全程管理师团队,开展“三级家医”健康服务。通过这种模式,服务人数从最初的70人增长到目前的5699人,其中孕产妇1855人,两癌妇女2200人,高危儿1644人。高危妊娠孕妇周女士,今年46岁,正是在村、镇街、市区三级家医的共同管理下,前不久顺利度过孕期并产下健康宝宝。

以管理强院为保障提升职工服务意识

对于管理强院,该院一方面倡导教练式管理,9年来坚持开展每日半小时晨学互碰,学习内容涵盖重要讲话、政策法规、管理知识、经典著作等。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职工潜能。

该院新生儿科护士小吴说,晨学互碰让她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医院还每月听取职能科室履职汇报,每周包干组查房,及时解决临床问题,听取职工及患者意见建议,持续改善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该院着力培养“两懂两会”人才,实行院内轮岗制和护理“多长制”协同管理,外出进修人员需同时学习临床与保健。经过轮岗锻炼的护士小谭说,通过在不同科室的学习和实践,她不仅提高了护理技能,还对医院的整体运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医疗“反哺”为契机筑牢妇幼健康网底

该院以医疗“反哺计划”为契机,积极筑牢妇幼健康网底。一方面,牵头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打造“妇幼健康服务部”,调整服务流程,建立妇幼健康联合体。以双龙湖、仙桃等4家基层医疗机构开设的儿科门诊为例,2024年1-9月服务患儿31477人次,同比增长64.49%;出院306人次,同比增长166.09%。14名下派的“县聘乡用”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开设新技术新项目50余项,让2400余人次受益。

另一方面,该院成立“双向转诊枢纽中心”,建立市-区-镇街-村四级妇女儿童救治体系。茨竹镇危急重症儿童王鸣(化名),在基层医疗机构初步诊断后,通过双向转诊枢纽中心迅速转至上级医院,得到及时救治,转危为安。截至2024年1-9月,基层上转1283人次,下转基层899人次,有效保障了全区妇女儿童的生命安全。难怪当地群众说,该院的服务确实有温度,让他们感到特别的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