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文化产业加速回暖,正搅动着“一池春水”。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下半年,全国规上文化及相关企业营收64961亿元,同比增长7.5%。投融资随之进入活跃状态,文化产业在主要资本市场融资金额为419.2亿元,同比增长13.1%;今年上半年,融资金额继续以9.3%高速增长。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文化领域的投融资逐渐增多,尤其是在科技加持、出海大势之下,文化产业展现出了强劲动能。
在文化产业大省广东,这样的信号更是强烈。
今年先后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2024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等均将投融资作为重点配套活动;11月20日,2024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简称“文投大会”)也即将迎来第二届,并以多个专场对接会为金融与文化搭桥牵线,备受关注。
“制造业当家”背景下,文化产业缘何备受关注?哪些文化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实际上,“文化+”已经渗透入千行百业,这种密切联系使科技浪潮迅速在行业间传导,加速酝酿和培育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并倒逼企业更加重视研发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企业对金融的巨大需求。科技+金融,已成为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缺一不可的“双引擎”。
文化赋能千行百业
今年年初,潮汕英歌舞意外走红,从潮汕地区走向全国,甚至火到了海外。
春节前后,汕头一家名为群宇互动科技有限公司的小企业开始“教”机器人学跳英歌舞,在文博会亮相后迅速成为热卖单品。该公司产品经理朱林荣透露,公司接到了不少演出邀请,“我们还同多家剧院、公司等进行了洽谈,计划依照客户的需求再开发其他剧目机器人”。
市面上的机器人有很多,但叠加了“英歌舞”文化的机器人独一无二。
这些身披特色装扮、脸摹传统妆容的机器人,横跨了文化与制造业两个维度。一旦制造业与文化融合后,其价值便有了提升,昭示出万物皆可“文化+”的规律。
一方面,文化产业需要实体经济作为介质,而文化赋能后又带动了整个制造链条的发展。
这在广东体现得尤为明显。数据显示,广东动漫、游戏产值分别占全国1/3、4/5,电竞业市场规模更是占全国90%以上,作为载体的智能显示、通讯设备等也占据领先优势,例如2023年广东游戏游艺设备营收规模约152.7亿元,占国内游戏游艺营收总规模的98.7%。
另一方面,随着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相关行业也越来越需要文化设计的反向赋能、提升附加值。上述从传统玩具起家的群宇互动,也成为靠文化赋能成功转身、获得新一波流量加持的典型范例。
当前,广东千行百业都在加速“文化+”:在广州,创意设计服务产业正冲刺营收千亿级集群;佛山坐拥广东工业设计城,吸引了国内外设计企业303家集聚园区,园内企业每年创造的服务收入均超10亿元;深圳在全国率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设计之都”,云集创意设计服务类法人单位超过3.3万个,从业人员超22万人……
随着文化产业的范畴不断扩容,形式愈发丰富,广东文化产业规模已达到一个庞大的量级。
广东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2023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483亿元,比上年增长6.0%;文化产业增加值接近7000亿元,占全省GDP的5.4%,文化产业对广东经济的作用已逐渐由“锦上添花”转变为“支柱产业”。
“科技热”加速传导
文化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模式,使得科技革命能够在产业间快速传导。
以超高清视频等产业链较长的领域为例,这种传导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截至2023年年底,广东已完成近1800小时的4K纪录片和200小时的8K纪录片,《喜粤之味》《边城好味》等超高清纪录片大获欢迎。超高清内容向上游倒逼着录摄系统的技术迭代,同时向下游也要求终端显示进一步提升画质。
在消费侧,暨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郑焕钊认为,人工智能时代,文娱消费已经呈现新趋势,正在由单纯的内容满足型消费转向与体验互动型消费的融合。
在四开花园网络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懿看来,新技术会引领新需求,超高清视频尤其如此,一旦用户体验过更优画质的内容,往往便会“由奢入俭难”。
近年来,4K花园一边作为广东超高清链主牵头打造产业联盟,攻克超高清前端录摄技术,一边向下游挖掘新场景。今年,4K花园在广东打造了超高清KTV,给这一传统消费场景带来了更多沉浸式、交互式的体验。
“具有科技属性和融合属性的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取代传统文化产业成为主导形态,文化资产要素构成中,科技要素和数据要素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郑焕钊表示,在文化科技融合及相关跨界领域拥有重要的政策和发展空间。
《广东省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实施方案(2021—2025年)》也提出,促进科技和文化产业全面融合,基本形成涵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体系,突破一批文化共性关键技术。
供给与需求的双重驱动叠加政策驱动,使科技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内驱力。
例如,在大模型领域,深圳元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推出AI辅助创作,支持视频直接生成3D模型,让生成速度提升5—10倍,相关技术已迅速推广开来;凡拓数字创意科技有限公司的虚拟人也在博物馆、展览会等多元场景得到普及……
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省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科技属性更高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收7814亿元,增长9.7%,占整体文化产业规模的比重进一步提升。
金融需求强烈
2021年,来自广东的国漫《雄狮少年》上映,斩获高口碑,20家新媒体同步上线首月付费破10亿元。在这部动漫中,有着被公认为业内最美的毛发。而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背后的广州易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主开发了一系列内部专用软件,复杂画面每帧需数千台云计算电脑花费10余小时渲染。
传统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已被颠覆,高研发投入下,金融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托举之力。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广度、深度不断加强,文化产业与制造等的跨界融合趋势也在加速,这两大趋势使文化产业的物质属性不断增强。”郑焕钊认为,文化产业愈来愈具有重资产的性质,这激发了其对金融支撑的高需求。
事实上,广东优秀的中小文化科创企业背后,大多有着金融力量的身影。
今年9月,易动文化交割了一笔5000万元的融资,为即将于今年年底问世的《雄狮少年2》备足了粮草;而4K花园甫一落户广州就抓住了粤科、前海母基金等的橄榄枝,到如今已经完成7轮融资共计2.5亿元;深圳影目科技有限公司也刚刚交割完公司的第四轮融资,近年来正发力打造AI+AR线下元宇宙街区……
资本市场重要迎来机遇期,但一派热闹的另一面,多位业内人士反馈,广大中小微企业所面临的投融资难度仍然不低。
文投大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迎来第二届。去年的首届文投大会锁定“人文湾区·数智赋能”主题;今年,大会再次聚焦“文化金融湾区领航,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投科创”的趋势进一步增强。正如郑焕钊所发现,文化投资更倾向于拥有高科技属性和重要资源的文化企业。
据悉,文投大会首届举办即吸引中文投、红杉中国等62家知名投资机构。截至今年上半年,大会路演项目营收实现了65%的平均增长率,市场估值平均增长23.6%。其中,部分企业完成了多轮融资,实际融资金额累计超14亿元人民币。
这些企业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反馈,他们对本届文投大会的资源链接功能仍有期待。“特别是,当下正值文化行业触底反弹节点,对金融机构而言,这是一个‘捡漏’的好时机,可以以低价投到优质项目。”易动文化董事长程海明表示。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
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服务机构,平台成立以来一直发挥着上联政府、下接企业、左牵市场、右引文化的文化要素市场功能,秉持“交易创造价值,文化引领未来”的初心,在产权交易、版权交易、文化艺术品交易、文旅产融对接、文化创意及文旅展会、文物商店综合服务、招投标采购等领域具有完善的业务体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