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谁在“捧杀”刀郎?
他从未登上《纽约时报》,更没有获封“中国真正的音乐人”原来一切都是“假”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自从刀郎“重回顶流”,可以说他就是目前最具“话题”和“热度”的歌手之一,正所谓“人红是非多”,随着刀郎越来越“火”,“质疑声”也“接踵而来”。
在淡出“演艺圈”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潜心创作”的刀郎终于凭借《罗刹海市》再次告诉万千歌迷“曾经那个热爱音乐的刀郎回来了。”
而真正让歌迷感动的并非仅仅是刀郎用心创作的音乐,还有刀郎那份独有的“质朴”,演唱会上的刀郎并没有像其他歌手一样“一身华服”,而是简单的一套休闲装,整场演唱会下来都没有换过服装,只是一个人简简单单的在舞台上唱歌。
即使没有豪华的“舞美”,但是现场的观众仍然非常“热情”,一直呼喊着刀郎的名字,可见刀郎在歌迷心目中的位置,甚至就连场外都“站满”了没有抢到票的歌迷。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高人气”,刀郎一度陷入了“造神”的漩涡,各种“神化”的标签也贴在刀郎的身上,“人民艺术家”最“接地气”的歌手“刀神”究竟那个是刀郎。
刀郎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他的歌声曾陪伴了一代人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或许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刀郎真的是“刀神”,但是“过度神化”刀郎究竟是对的么?
刀郎的作品确实非常的“优质”,但是在“歌坛”百花齐放的今天,不少歌手的音乐也都非常优秀,同行之间的“良性竞争”反而能够衍生出更多好听的音乐和舞台,所以大家过度“推崇”刀郎,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甚至就连官方媒体都亲自下场对“神化刀郎”进行了辟谣,就在刀郎的演唱会开启没有多长时间,就有传言称“刀郎登上了国外颇具影响力的《纽约时报》”,就在大家以为终于要冲出“国际”的时候,却突然被发现好像并不是这样的。
因为有细心的网友的发现,报道刀郎的那篇文章是2003年的版面,也就是说那是旧报纸修改的,更何况2003年的刀郎还没有真正“走红”,所以在深挖之后,“神化”刀郎的这则传言就遭到了“打假”。
如此明显的“捧杀”,也没能“撼动”刀郎的“口碑”,因为一个发自内心“质朴”的歌手传达给听众的感情是难以“泯没”的,刀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为他的歌迷又怎么会不了解。
事实上,刀郎自从出道以来就“备受争议”,特别是刀郎的“艺术审美”,曾有不少“乐评人”和“圈内人”都称“简直太土”了,那刀郎真的“土”么?
刀郎的音乐曲风偏向于“民族风”,并且歌词“简单真挚”,虽然没有复杂的旋律,但是却总能“直击人心”,这也为什么不少歌迷在演唱会听到刀郎的歌声之后,都流下了泪水。
并且刀郎也一直在坚持自己的风格,即便是被“排挤”,刀郎也是选择了暂时“退圈”,潜心创作自己理想中的音乐,并未改变自己一贯的音乐风格,由此可见,刀郎对音乐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不仅仅是曲风“备受争议”,在走红之后刀郎和云朵之前的“往事”,也再次被“旧事重提”,即便刀郎和云朵都表示双方并没有什么“不愉快”,甚至云朵多次表示了对刀郎的“尊敬”。
即使刀郎无心理会“此事”,专心准备自己的演唱会,但外界的“争议”却仍然不肯放过这位“年过半百”的歌手,或许对此刀郎也非常的无可奈何。
幸好官媒及时下场对“神化”刀郎做出了“及时的”辟谣,否则刀郎很有可能将会面对更大的“争议”,毕竟作为一名公众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无限放大”,相信大家也不希望专注于做“音乐”的刀郎被“捧杀”。
结语:
刀郎不需要依靠外界的“包装”才提升知名度,因为刀郎的实力就已经让很多人“望而止步”了,更何况刀郎一直都是将“音乐”放第一位的音乐人,相信他也不希望外界的“舆论”影响到自己的创作,所以大家喜欢刀郎,默默支持他的音乐就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