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必须紧抓基层“痛点”、直击现实“难点”,避免不必要的“折腾”,在能效、治理和管用上“做加法”,确保基层减负工作取得实效。

剪断“多余线”,能效“做加法”。基层减负从“瘦身”开始,精文少会、减负提质是首要。五花八门的会必然会耗费时间,哪能挪得出精力;沉浸在种类繁多的文件里必然会分散注意,哪能抓得住问题;各个条线的检查必然会绊住脚步,哪能办得了实事。试想,“千条线”拉着“一根针”,这根针怎么能使得出劲呢?基层干部若如“陀螺”般旋转,哪有时间和精力下基层、走实地、访实情呢?因此,基层减负先要把那些占用时间、增加负担、毫无意义的“线”剪断,让干部能“腾出手”为基层谋发展,能“撸起袖”为群众办实事,能“出重拳”对问题出实招,不在重复性、无意义的事情上“空耗空转”,才能让群众“这会那会这都不会”的抱怨和“这忙那忙都在瞎忙”的质疑绝于耳,让“会”得其用、“忙”得其章,让干部心里踏实、手里有劲。

祛除“花架子”,治理“做加法”。文章有了“穿靴戴帽”的花架子,就衍生出了长篇大论、华而不实的文风;调研有了“调演”的花架子,就衍生出了“热热闹闹一车子,走马观花走过场”的场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顺着“花架子”滋长。为基层减负,要对形式主义靶向治理,把“花架子”拆除,把“渲染色”洗去,不要“嘈嘈切切错杂弹”,而要“曲终收拨当心画”,对着“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拨出“响弦”。不要“花头”,干部才能以轻松、积极的状态投身到为民服务中去,才能有更多时间到田间地头、厂房车间去,当好群众疑惑的“解读器”,当好群众问题的“收纳箱”,当好群众建议的“传声筒”,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让群众的日子更有奔头、幸福感更强,这也是基层减负的旨归。

不要“楼间响”,管用“做加法”。为基层减负要谨防“楼间声音响,不见人下来”的情况,要以切实管用的硬招为干部“卸下包袱”,助干部“轻装上阵”。要合并“同类项”,避免会议重叠“费时多”、防止多头工作“担子重”,把合并的会合并,把能一次性报送的报表系统整合,不向基层推卸责任、下达指标;还要多按“删除键”。及时解散不必要的工作群,不把“打卡次数”“回复速度”和“截图多少”作为工作好坏的衡量,删“繁”才能就简,工作中的繁冗、繁杂通通都要“卸下来”,树立起“拍得多”不如“干得好”的实绩观,树立“群众好才是真的好”的实践观。不要“楼间响”,而要“真下楼”,没了应接不暇的眼球负担、指尖负担和心理负担,少了不必要的工作任务、报表填写、迎检安排,干部就能迈开步子、甩开膀子干事创业,为其基层事业注入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