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正宗的以后再呈现。内容为个人原创,只是个人观点,欢迎友好讨论。
泸州桂花饭绝迹江湖,跟鱼香肉丝一样,没有桂花胜似桂花。
桂花饭也叫桂花炒饭,就是蛋炒饭但是又不是我们平常吃到的蛋炒饭,它是川菜中的一道特色菜肴,跟夫妻肺片,鱼香肉丝一样,你不能简单地望文生义。它没有桂花,却胜似桂花,甚至还有一种桂花的复合香气。说它绝迹泸州餐饮江湖好像不妥帖,但是如今做的人和点的人都很少了,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听过。
无独有偶,在北方的御膳有一道叫金裹银的菜,其实就是桂花饭,他们把蛋白和蛋黄分开,黄色的米粒是金,白色的蛋白是银,交织在一起就叫金裹银。
而四川的桂花饭,是让蛋黄的颜色裹满每一粒米饭,仿佛跟米饭美颜上色一般,绝对你看不到饭,仿佛一朵朵金黄色的小桂花,除了蛋炒饭的味道又烹饪出桂花的香气,所以叫蛋炒饭,看似食材简单,其实相当考手艺的一道菜。也有人要留点蛋白显示区别,据说现在一部分改良的,要加入什么火腿肠丁和菜丁、肉丁,反正感觉就复杂了,至于是不是丰富口感层次不好评价。
当年的泸州人,不仅在餐厅里点这道菜,很多人家里也有自己做的,还有人把蛋炒饭直接叫桂花饭,那肯定是不正确的。
桂花饭虽然也是蛋炒饭,其工序肯定比蛋炒饭费时间的多,而且味道更加巴适。那么。桂花饭为什么在泸州餐饮江湖中逐渐绝迹?
我觉得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不只是桂花饭,近些年来,很多老川菜都不怎么上餐桌了,老一批的食客很少外出用餐,消费降级后,大家也没有什么过多的要求了,毕竟钱才能识别货物。预制菜的流行,为了争取时间,很多店铺也不愿意做了,而且这道菜也卖不出食神的黄金炒饭的价格,吃力不讨好的事没人愿意干了。
再详细一点分享,首先桂花饭制作工艺复杂且耗时,桂花饭看似食材简单,但要将蛋黄均匀地裹满每一粒米饭,使其呈现出如桂花般的金黄色泽,并且达到口感上的散酥,这对厨师的技艺和经验要求较高。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这种需要慢工出细活的菜品,制作过程相对繁琐、耗时,不太符合当下餐饮行业追求高效、快速出餐的需求。至于为什么以前人能接受,现在人条件好于过去,却不接受,我觉得还不是食客的问题,说深一点,这也是传统文化和服务精神的流失。
其次就是食客口味变化,如今人们的口味日益多样化,对美食的追求不断变化。新的美食潮流和外来菜系不断涌现,消费者的选择更加丰富,相比之下,桂花饭这种传统的、口味相对单一的菜品,对食客的吸引力逐渐降低。另外就是,文化的缺失,对自我的不认可,没有归属感,甚至觉得很土,反而被后来一些包装的东西所迷惑,在各种忽悠以及大环境影响下,人们缺少思辨能力,其实外来的不见得就好。
然后,缺乏宣传和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的泸州菜品可能没有得到足够的宣传和推广,桂花饭也不例外。年轻一代的厨师和食客对这道菜的了解和认知有限,导致其在餐饮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同时,老一辈厨师的技艺传承也可能出现断层,使得桂花饭的制作工艺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说实话关于宣传的问题,就泸州现在的那些做美食的博主,跟美食和传统的地方特色基本没有关联,不是做美食就是美食家。但是这方面的经费和重视不够,也是造成了他们不会去深挖的原因,俗话说:无利不起早,人家不赚钱,为什么义务干呢?
还要看考虑到成本与利润因素,桂花饭使用的食材虽然普通,但要保证其品质和口感,对食材的新鲜度和质量有一定要求。在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桂花饭的利润空间相对较小,这也影响了餐厅对这道菜的供应意愿。一句话现在很多餐饮对手艺付费的意识是没有的,消费者也不会接受,当然如果转化思域流量来看,其实可以协调。
另外就是讹传的猪油是否健康,现代人吃了不少劣质油,身体搞得乱七八糟,这种道地的猪油炒的食材,能不能消化也成了问题,身体受不了。
以上看来,这还真是不能一蹴而就立即就回归的,但是我始终觉得它有机会,应该逐步纠正,各位觉得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