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老陈”原名陈国平,曾任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公安分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民警。2021 年,他因与主播连线宣传反诈火上热搜,收获百万粉丝,成为最红的反诈民警,其口头禅“你下载国家反诈中心 APP 了吗?”也成为网络流行语。然而,在 2022 年,老陈因与被质疑涉嫌电信诈骗的主播连麦以及在直播中收到百万打赏等事件陷入舆论漩涡。尽管他将直播收入全部捐赠,但质疑声依旧不断。2022 年 4 月,陈国平宣布辞职,称是为了实现个人公益梦想,避免给单位带来麻烦。辞职后,老陈尝试多种形式进行反诈宣传,如在吃播时植入反诈内容、在健身时宣传反诈、拍反诈短剧等,但效果平平,热度逐渐降低。2024 年年初,陈国平连麦主播“雨化田”时泣不成声,称自己“家不成家,事业不成事业,每天挨着骂”。近日,老陈在接受采访时称当年辞职太冲动,没看透自己,“最看不起现在的自己”,每天做梦都梦到自己是个协勤,梦想是转正。老陈的故事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他是错把平台当自己的能力,辞去公职后才发现失去了警察身份这层“保护罩”,干啥啥不行。也有人质疑他后悔的不是辞职,而是想不通为什么辞职后没有流量了。但也有网友认为人生不要去后悔,应该想办法解决当前的困境。老陈的经历给那些想要转型的人带来了一些启示,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优势,不要被短暂的流量冲昏头脑。
反诈老陈为何辞职太冲动
反诈老陈,原名陈国平,曾是秦皇岛市公安局海港分局的民警。2021年,他与主播连线宣传反诈火上热搜,成为家喻户晓的“网红民警”。然而,在2022年4月8日,老陈宣布辞去警察公职。他称当年辞职太冲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巨大的舆论压力是重要诱因。走红后,老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公众广泛关注,不仅有正面支持,更有无数质疑和批评。尤其是在一次公益直播中,某粉丝刷了333个嘉年华,价值百万元人民币,引发了“公职人员直播开打赏”的质疑。尽管老陈将直播收入全部捐出,但质疑声愈演愈烈。在这种持续不断的舆论风波下,老陈担心自己的言行会给单位带来负面影响,为保护单位声誉选择辞职。
其次,个人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老陈长期睡眠不好,患有三叉神经痛、忧郁症和风湿病等身体疾病。这些疾病影响了他的工作状态,让他难以在网络和单位之间做到两全。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健康问题的双重困扰下,辞职似乎成为一个解脱和休养的选择。
最后,家庭因素也有一定影响。老陈的孩子曾因为他的辞职而被骂,说他是犯错误被开除的。这让孩子受到了委屈,也让老陈深感愧疚。为了保护家庭和孩子免受舆论的侵扰,老陈更加坚定了辞职的决心。
反诈老陈后悔辞职的原因
反诈老陈后悔辞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辞职后直播事业并未如预期般顺利。虽然初期直播获得了不错的收入和关注,但随着人气的下降和流量的流失,收入骤减,生活困顿。例如,2023年收入降到14万,正常生活难以维持。而且直播现状大不如前,没有多少人愿意给他刷礼物,评论区也总是收获一片骂声。
另一方面,失去了警察公职带来的稳定和光环。没有了警察这层身份的束缚后,老陈开始变得放飞自我,说话流里流气,不尊重女性,导致口碑崩塌。同时,他直播宣传反诈也没有任何新意,大家对他审美疲劳,不再关注。他尝试过很多改变,比如跑去山野里直播做菜,但依旧没翻盘。对比辞职前,他作为民警不图名利热心做公益,受到很多网友的赞扬,而现在却混得很惨,这让他后悔不已。
反诈老陈辞职后的经历
辞职后的老陈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他参演过短片,出过书,投身过养殖业,还在自己的个人账号继续发布新内容、进行直播,但似乎这些选择都没有给他带来满意的结果。
在直播带货领域,老陈也进行了尝试。首场直播虽然销售额突破了10万,但也遭遇了一些问题。比如,他带货的一款牛奶被网友发现资质过期。这给他提了个醒,在直播带货这个领域,选品和质量把控同样重要。
此外,老陈还向全国警方求职竞聘协警。他表示自己现在最看不起现在的自己,每天做梦都想当协勤,梦想转正。他曾发布视频喊话求职,济宁消防向他抛出橄榄枝,但随后他又因遭到大量投诉而表示不能给人家添麻烦,不去了。然而,网友们并不相信他是被投诉了才不去的,认为他只是想用这事儿给自己炒作。
反诈老陈转型带来哪些启示
反诈老陈的转型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首先,在追求个人梦想和利益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面临各种选择和挑战。有时候,我们需要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去尝试新的事物,去接受新的挑战。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一时的利益冲昏头脑。老陈在面对直播打赏的高额收入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后果,冲动地选择了辞职,最终陷入了困境。
其次,真实、真诚和踏实才是最重要的。老陈在直播的道路上,因为一些言行举止引发了争议,失去了网友的信任。如果他能够始终保持真实、真诚的态度,踏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也许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最后,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能力和定位,看看自己是否适合某个领域。老陈在成为网红后,发现自己并不擅长直播带货和吸引流量,而他的反诈宣传也因为失去了警察身份的权威性而变得苍白无力。我们在选择职业或转型时,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方向。
反诈老陈如何解决当前困境
对于老陈来说,要解决当前的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他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老陈曾经是一名警察,他在反诈宣传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他可以利用这些优势,重新回归到反诈宣传的领域,但要以一种更加专业和真诚的方式进行。
其次,老陈需要改善自己的形象,赢得网友的信任。他可以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诚意,比如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他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再次引发争议。
最后,老陈可以寻求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开展反诈宣传活动。他可以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反诈工作,同时也可以借助相关部门的资源和支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公信力。
反诈老陈称当年辞职太冲动,看不起现在的自己,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老陈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时,我们要保持冷静和理智,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不能冲动行事。同时,我们也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绝大多数人似乎能接受别人的好的语言,但是不能接受太多的恶语?特别是引起社会舆论?
心理层面的原因
- 自我认知的冲击:大多数人对自己有一个基本的自我认知,而恶语往往与这种认知相冲突。例如,一个人自认为是友善、努力工作的,当被他人无端指责为“自私”“懒惰”时,这种负面评价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打破了内心的平静。因为自我认知是人们心理上的一种平衡机制,恶语会让这种平衡受到威胁,从而引发心理上的不适感。
- 情绪的本能反应:负面评价容易触发人的情绪反应,如愤怒、委屈、伤心等。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类在面对威胁时会产生情绪反应来保护自己。恶语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一种“语言攻击”,大脑会将其识别为一种威胁信号,从而引发情绪。比如,当有人在公共场合被大声指责“没素质”,第一反应可能是脸红、心跳加快,情绪瞬间被点燃。
- 社交自尊的受损: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这是社交自尊的体现。恶语会损害这种自尊,让人感觉自己在社交圈子中被贬低。例如,在一个工作团队中,如果被同事公开批评能力差,就会觉得自己在团队中的形象受损,担心被他人看不起,这种对社交地位下降的恐惧使得人们很难接受恶语。
社会舆论的放大作用
- 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范围极广。一条负面评论可能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迅速传播,引发大量关注。例如,一个人在网上被曝光了一些所谓的“不当行为”,并伴随着恶语相向,这些信息会在短时间内被众多人看到。与以往相比,这种快速传播使得被评论者几乎没有时间和空间去躲避,只能直面汹涌而来的舆论压力。
- 群体心理的影响:社会舆论一旦形成,就会产生群体心理效应。当很多人对一个人发表恶语时,其他人可能会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也加入到批评的队伍中。这种群体压力会让被评论者感到更加孤立无援。比如,在一些网络热点事件中,一旦有人被贴上负面标签,即使后来有新的证据显示可能存在误解,还是会有很多人基于最初的舆论导向继续发表负面评论。
- 舆论的持续性和累积性:社会舆论不像面对面的交流,可能会很快结束。它会持续一段时间,并且不断累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恶语堆积起来,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对被评论者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例如,一个明星因为一个小失误被网友不断吐槽,这些负面评论会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出现,让明星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
应对机制的不足
- 缺乏应对负面评价的训练: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更注重积极方面的培养,如如何获得他人的赞美、如何展现自己的优点等,而很少接受应对恶语的训练。所以,当真正面对大量恶语时,就会显得手足无措。例如,学校教育通常侧重于正面的品德培养和知识传授,很少有课程专门教学生如何面对他人的恶意批评。
- 社会支持系统的有限性:虽然朋友、家人等可以提供一定的社会支持,但在面对大规模的社会舆论恶语时,这种支持可能显得不够。因为社会舆论的力量可能过于强大,超出了身边人的帮助范围。例如,一个普通人被卷入一场网络暴力事件,即使有家人朋友安慰,但网上的恶语依然会如潮水般涌来,让人难以承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