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11月12日上午,“非遗美育课程及活动创新转化研讨会”在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顺利举行。来自上海市各中小学代表、美术馆代表及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24新疆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研修班的非遗传承人老师们相聚于PACC,共同围绕“非遗美育课程及活动的创新转化”这一主题展开研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大学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PACC顾问汪大伟教授致辞

上海大学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PACC顾问汪大伟教授为此次研讨会致辞。汪大伟教授为嘉宾们介绍了PACC的由来与使命,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物”本身,“遗产”二字实际是与生活相关联的,非遗应当进入当代生活,而非仅为装点,在非遗传承的过程中我们要“见人、见物、见生活”。他强调了“非遗美育课程及活动创新转化”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并邀请与会嘉宾敞开心扉畅谈对转化的具体需求及在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ACC美育大课堂副主任柏茹老师做主题演讲

PACC美育大课堂副主任柏茹老师以“非遗美育好朋友”为题做了专题演讲,她在演讲中向各位嘉宾汇报了PACC美育大课堂在过去实践中所做的创新式尝试与成果,详细阐述了“非遗美育课程及活动的创新转化”的深远意义及所面临的痛点与问题。在未来,PACC将集中力量打造“非遗美育”品牌,以丰富的非遗资源与专业的师资,协助非遗传承人将技艺转化为集历史、人文、艺术、工艺为一体的跨学科标准化美育课程与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讨会现场

来自上海市各学校的教育专家们在研讨中表示,非遗传承是社会需求更是社会责任,它与学生的自我认同及民族自信的养成密切相关。“非遗美育课程及活动活态性转化”及转化后课程的落地需要与高校及机构的深度合作,这一课程的展开,可以让学生们以跨学科的综合方式,通过学习、触摸、创作,直观且多元的感受我们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们对美的欲望、注重对美的创造、通过自由的途径来到达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许军校长发言

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许军校长在会议中表示:“包括非遗的课程在内,只有观看是不行的,还需要相应的介绍。非遗课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教育,但我们怎么让孩子们去接触呢?我觉得应该有三个方面,首先一定要有一位代表性人物,让学生看到这个人物,他们才会感兴趣;然后我们还需要有一个故事,例如汪大伟教授讲述的总理与羌绣小姑娘的故事;最后还需要有一件作品,让学生去动手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康德双语实验学校蔡骏校长发言

“我们是一所双语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更为重要,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记得有一位做艺术教育的前辈说过,他在辅导学生申请国外学校的时候有一个原则,无论你学什么、将来申请哪所学校,中国画是你的基础。孩子将来去国外求学也好,工作也好,你的根基一定是中国文化。所以我们学校会非常重视美育与非遗项目。”上海康德双语实验学校蔡骏校长如是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术馆代表发言

来自浦东美术馆、久事美术馆、东一美术馆及程十发美术馆的老师们也在对谈中介绍了各馆的代表性美育项目与活动,期待能够通过转化适合美术馆的非遗美育活动,激发观众对中国传统非遗的兴趣。同时,希望能够打通馆校壁垒,让学生们能够走进美术馆,与名作面对面,沉浸式感受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疆扎染传承人娜地兰·尼牙孜发言

来自新疆克拉玛依的娜地兰老师作为2024新疆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研修班的非遗传承人代表,为各位嘉宾介绍了她所传承的扎染技艺在新疆的教学与活动。会议最后,由上海大学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PACC顾问汪大伟教授为首批“PACC非遗美育孵化实验基地”的单位授牌。

首批“PACC非遗美育孵化实验基地”名单

上海久事美术馆

东一美术馆

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

交大附中附属嘉定洪德中学

上海市复旦初级中学

上海市静安区大宁国际学校

上海市康城学校

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第二小学

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镇中心小学

上海大学附属浦东实验小学

上海康德双语实验学校

上海闵行区民办德闳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美育的转化对于学校、美术馆和传承人来说是新的挑战与新的命题,PACC将秉持自己的非遗传承使命,期望通过非遗美育课程与活动的创新转化,打通馆校与非遗之间的传承壁垒,让优秀的非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种子能够传播进公众的心间,去萌发、去成长、去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