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12日,各大电商平台静悄悄地发布了本年度“创造历史”的双11战报,向市场与大众交出历时近一个月的双11大促答卷。

平台们通过花式的盘点自顾自地夸赞取得的成绩,不过对于消费者而言,走过第16个年头的双11购物节,却愈发让人买得心力交瘁。

“谁还在过双十一”的争论不绝于耳,不过在不被看好的声音外,大部分人又处于边吐槽边买的状态。

今年的双11,消费者有着哪些抱怨与吐槽?TOP君通过汇总社交媒体上出现的关键词,盘点了本年度双11期间消费者的一些心声,试图通过集中展示一同探寻消费趋势,也为平台与商家带来更多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11十大槽点复盘怎一个“累”字了得

提及今年的双11购物节,不少消费者的第一反应便是——累,具体表现在时间长、规则多、价格乱、质量杂与发货慢等方面。

时间战线长

从2009年淘宝策划并举办了第一届双11购物节,到今年热闹的电商“大战”,双11购物节已不知不觉陪伴大家走过十五年。

十五年来,淘宝双11的开始时间也在逐年提前,从最开始每年11月11日零点准时开始,到后来10月31日、10月20日开始,再到今年的10月14日开始,双11的战线可谓越拉越长。

根据星图数据整理的图表可以看出,今年双11有平台将周期拉长至35天,大部分电商平台也维持在29天的超长“待机”时间,因此今年的双11又被称为“史上最长双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更比一年早的造势和一波又一波的预售与开售,让不少消费者表示太耗时间,甚至加入造梗,表示要不双11提前到国庆或元旦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优惠机制杂

当然除了超长待机时长,更引起“群愤”的则是平台复杂又多变的活动机制。

星图数据整理了京东、天猫、拼多多、抖音和快手五大平台的核心玩法,可谓让人眼花缭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跨店满减,今年综合电商平台纷纷送上了平台补贴券和红包,不过有些红包和优惠券可不是即领即得的,而是需要记日期、定闹钟、蹲直播、拼手速。

有网友表示白天上了一天的班,晚上回家还要蹲守直播间抢红包、比价、领券、抢红包、凑单,实在是费心费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网友@嘢生观察家 总结道,“消费券+定金+红包+满减+88vip专享折扣+淘金币+首单礼金+店铺优惠+津贴卡+……=最终到手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长串的超长“限定词”,真的是让普通人望而却步啊,TOP君想说,与其让消费者费心劳神地做数学题,不如平台与商家一同真诚地给出最大的优惠。

价格反复变

看完了冗长的优惠机制,再来看看一些商家的小心机。

虽然往年已有不少网友吐槽过一些商家先提价后降价的鸡贼操作,但今年依然有,而且价格甚至如波浪线般波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品牌近一个月的价格走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品牌双十一之前的实付VS双十一期间的价格

虽然多家平台近期都上线了自动跟价等价格监测的功能,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看着这一路上升的曲线,难免心情更加复杂,甚至消费的欲望也瞬时没了。

而除了在双十一期间反复提价的商家,也有商家为了在双十一当天冲销量,又将价格调低,导致消费者发现已购商品降价但无法价保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TOP君想说,同是参加活动,没想到早花钱也会买冤枉……

预售时间久

往年大家可谓“苦预售久矣”,于是今年618期间,淘宝天猫、京东等头部电商平台发纷纷取消了沿用十多年的预售机制,直接现货开售,当时还收获了一波好评。

不过,双11期间,电商平台的预售机制卷土重来,不少用户又再次成为“尾款人”。

每逢预售,总会有商家因为各种原因延迟发货时间,而让消费者一番好等,尤以服饰行业为代表,而消费者只能在“衣服还没来却已经过了穿它的季节”时发出苦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部分消费者表示,三五天或者一周的预售时间尚可接受,但动辄近一个月的时间安排却让人失去了所有力气和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售发货速度慢

除了预售的时间久,还有消费者遇到的烦心事则是预售发货速度慢。

小红书上,有网友表示原本商家承诺11月1日前发货的童装,结果11月12日还没有发货,甚至页面显示11月21日商品才到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网友吐槽自己在同一家店分两个时间点下单了两件商品,却发现预售先付款的商品被晚发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是为了刺激消费者下单的预售机制,却总因各种原因背刺到消费者,平台是不是也该改进一下呢。

商家虚假发货

退一万步讲,预售没货无法及时发货,消费者或许可以理解,但有些商家则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虚假发货,惹怒为之花钱的消费者。

小红书上一些网友分享的经历可以看到,在消费者收到与购买物件不符的包裹后与客服交涉,客服才做出进一步的说明和道歉,但这也真实影响了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虚假发货成为一些商家的惯用手段,消费者也选择合理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过这段不好的购物经历则对彼此都带来不好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品货不对板

除了部分商家的虚假发货,不少消费者收到包裹后发现货不对板又是另一种遭遇和困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网友们的反馈来看,该情形大多出现在服饰行业,实际的买家秀与卖家秀差别太大,导致消费者不满情绪严重,感觉受到了欺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OP君想说,一些不良商家能不能少盗用些网图,真的在产品版型和设计上用心呢?

商品质量问题

这年头,电商生意越做越大,不过产品的质量把控却越来越难评。收到货发现质量不太OK的消费者,有的选择较真与商家客服理论一番,有的则看淡选择不多计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何时,产品质量都是品牌信誉的基石。看着网友们的吐槽与分享,商家真的不选择好好努力做好品控吗?

商家没货故意挂链接

都2024年了,居然还有商家会选择没货还故意挂上链接,这是在考验消费者的眼力还是耐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消费者表示,有的商家此举后续便是虚假发货再退款,将锅甩到快递公司身上,近而规避平台的处罚。

商家居然还能拿消费者做烟雾弹?

平台维权困难

最后的最后,则是不少消费者渡的“最后一劫”——维权困难。

在小红书上以“双十一维权困难”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能看到不少网友的集中吐槽。

而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消费者投诉量同比增长了20%,其中涉及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质量问题等方面的投诉占比最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领券下单取消订单后平台返还了券但扣除本金、平台自营买到假货后客服不处理不作为、旗舰店少发货用户与商家多次反馈沟通无果……类似的维权事件在双十一期间格外突出,有的消费者绞尽脑汁试图多方维权,最终却无功而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诉苦之外,也有网友分享了自己最终投诉到市场监管局的经历,真的是下单一时爽,维权路漫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台抢先机商家殇成本质好价优才是经典议题

以上诸多的吐槽,相信大家也能看出一些共性问题:消费者的心愿大多是想简单省心地购买好价好品质的商品,但平台和商家却总是多了些套路少了真诚。

冗长如马拉松式长跑的双11购物节,附带各种迷人眼的玩法叠加,消费者在下单前后还可能会经历商家的反复调价、虚假发货与质量问题,双11仿佛也成了一次信誉大考验

具体看来,这背后一方面是电商行业日渐激烈的竞争,从最初的一家独大到如今多个内容平台纷纷入局,平台们试图通过提前预售、消费券叠加等手段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抢占市场先机;而另一方面,则是平台上的商家受流量与机制的压制,在利润空间被压缩时,只能通过减少研发成本、压缩上游成本、调整采购标准等加以对抗。平台、消费者与商家都有种“出走半生,归来仍在原地”的错觉。

尽管今年各大电商平台在营销手段、供应链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也做出了努力,但总体而言结果仍差强人意,消费者对于双十一的热情与信任再也回不到从前。

于平台而言,双11服务于商家和消费者,既考验着平台的生态系统、即时做出反馈与调整,也需快速洞察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理念;而于商家而言,双11这场大型保卫战,会面临诸如退货、售后、库存等成本支出,做好份内的工作,积攒良好的信誉与口碑更是重中之重

双11购物节早已落下帷幕,但这场关于提升品质、优化服务的课题还需各方深入探究,少套路多实惠的政策如何真正落实,惠利于消费者,亦是各方坚持长期主义的关键。

PS.今年双十一你有遇到什么离谱的遭遇嘛,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