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路耕耘,将迎盛放!女性电影专项基金纪录长片单元入围复审的20部作品,又经过了业内权威专家、资深学者、知名编剧、导演、制片人、媒体人等评审的更加细致的研判,最终决出10部入围终审的项目,公布名单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的女儿》是一部由作家虹影亲身参与制作的纪录片。虹影的小说带有极强的个体经历投射。女性的奋斗、抗争与觉醒是贯穿其创作始终的主题。即使书写方式通过黑白与彩色交织的独特视觉风格转换成影像和声音后,我们依然相信她的创作特点仍将鲜明地闪耀其中。《河的女儿》呈现了一幅关于家族、命运与自我救赎的深刻画面。影片聚焦于虹影及其母亲、姐姐三代女性的故事,探讨了身处困境中女性的坚韧与自我觉醒,展现了女性在爱情、家庭和社会中的多元角色。她所掌握的令世界各地的读者都能产生共情和共鸣的写作密码,一定能把重庆南岸长江边的女性故事又一次精彩的呈现给世界。虹影的人生经历是富矿,由她本人亲自料理和挖掘,手段多样,值得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洄游》准确地选择了一位女性作为记录的主角,以淮河畔渔民命运转折为主线,导演将镜头对准了承受时代重压却被社会忽视的群体。主人公王月琴在失去渔船和生计后,不仅要应对法律抗争,更要重拾新生。王月琴的生活状态,是无数普通中国人在社会转型期遭遇的真实写照。她是如此平常,又如此亲切。多份工作、照料家庭与自我追求间的平衡,与不着调地做着“网红梦”的丈夫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快速成功的渴求与幻想。细节生动,故事完整,那些笑中含泪,泪中有笑的场景,也必将令许多人感同身受。《洄游》探讨了婚姻、自我价值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充满柔弱与强韧、服从与主宰的辩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花的五月》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提案。它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将公路电影的魅力与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完美融合,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传统与梦想的动人故事。导演巧妙利用清花初潮这一特殊节点,串联起一段充满未知与惊喜的旅程,带领观众一同踏入彝族少女的内心世界。”山那边是什么?“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提问。也许山那边还是山,但对于少年的清花来说,索玛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是连接现实与幻想的桥梁,象征着清花心中那份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摄影、剪辑和音乐都很出色,诗意满满,同时又很准确。这种观察和表达是国际化的:既呈现了中国西南彝族山区的独特神秘感,又有强大的共情力量。导演通过对传统习俗与现代意识的对比,提出了关于女性身份认同与个人愿望之间的深刻问题,引发了观众的共鸣与深思。总的来说,《清花的五月》在同类题材中呈现出罕见的质感,新颖,独特和有人文关怀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狮子夫人》讲述了一个关于身份探寻、勇气与归属感的深刻故事。影片围绕张克莎这位中国首位公开变性人士的生活轨迹展开。从张克莎在美国的日常生活入手,在婚后17年的一次出车祸后张克莎向Bruce坦诚,并得到了Bruce的理解,作为传记片的典型主人公,延展空间巨大。她希望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出书、拍电影、社交媒体传播等方式,来实现自己的“荣耀归国”梦,重新面对自己,也是对社会偏见的挑战。影片的故事独特,主人公的镜头语言丰富,能吸引人看下去,是一次自我认同与回归的勇敢宣言。《狮子夫人》题材好,有国际性,也涉及性别问题的深度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和她的秘密》以导演金君及其三位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核心,构建了一幅关于身份认知、家庭纽带与个人成长的动人画卷。作为一个很有意义和极富张力的选题,被原生家庭遗弃的导演本人,将镜头对准自己和另外两个同样命运的女孩,叙事角度很独特。影片大胆地将私密情感与普遍人性议题相结合,通过追溯三位角色各异的生命历程,探讨了被领养儿童在追寻身世真相过程中的复杂情感。影片题材好,家庭历史和社会历史交织,较全展现女性处境。片花中,被不同地域、不同家庭收养的女孩呈现出非常不同的状态,令人慨叹唏嘘。金君的自我探索、阳阳的文学疗愈与Mae的文化回归,三线并行又相互交映,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故事架构。导演巧妙利用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了一场人生秩序的漫长平反,既展现了个人的脆弱与坚强,也触及了跨文化身份认同的普遍挑战,使观众得以深入理解每段旅程背后的意义。当然,要最终成为一部佳作,影片的结构、剪辑等方面都需要指导和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在四月跳舞》(原名《无端欢喜》)记录了诗人余秀华如何在面对感情背叛和社会偏见时,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这是一个自带”流量“的选题。题材有吸引力,体现人性深度。可以想象,故事是精彩的,细节是丰沛的——当然这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导演如何不被大量戏剧化的情节带走,真正能呈现出”诗歌和诗意“的暗线,这是需要定力的。这部电影没有过多的修饰,只是静静地讲述,让观众看到了一个身体残疾的普通人如何在不平凡的命运面前,依旧保持着一颗平静而坚韧的心,生活中的每一次挫折和困难,都有可能是通向内心深处那一抹温暖阳光的必经之路。片花的质感良好,影像叙事功力扎实,电影感强,富有诗意,值得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望只是睡着了》以沈琳的不凡生命旅程为核心,结合了个人故事与社会议题,展现了罕见病患者在绝境中寻找光明的顽强意志。个体在厄运和绝望之中的抗争,是永远值得关注和记录的。导演精准捕捉了沈琳从接受命运到奋起抗争的心路历程,特别是在得知药物研发进展后的心理转折,凸显了人在生死面前的脆弱与坚韧。片花中展示的记录是温情而又理性的,人物关系的构建也全面而立体。难得的是,片中主要人物勇敢地将自己的生活呈现在大众面前,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让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被看见。沈琳借助自媒体发声,不仅为自己赢得了生存的机会,也唤起了公众对罕见疾病的关注,影片超越了单纯的医疗叙事,真实地面对“活着”本身,直击人心,引人深思。在与死神赛跑的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从个体到社会的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百五十秒》聚焦于竞技体育金字塔底层运动员的日常生活,揭示了鲜为人知的一面。导演通过细腻的情节铺陈与人物刻画,展现了未登上领奖台的运动健儿同样付出的巨大努力与牺牲,唤起了公众对这群“隐形冠军”的尊重与共情。艺术体操队备战过程中的挑战尤为引人瞩目,尤其是伤病频发导致阵容调整的艰难决策,不仅考验着团队的凝聚力,也折射出每个运动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的复杂心态。影片中,两位主角的命运交错,她们在伤痛面前展现出的韧性与坚持,以及对集体荣誉和个人价值平衡点的探索,构成了扣人心弦的故事主线,使得观众能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本提案的片花呈现了一种轻盈的青春之美和艺术之美,力与美在“血与火”中诞生,具有直接的感染力,也彰显了主创在影像记录和后期制作上的把控能力。如何化解题材雷同,实现真正的超越,尚需用心与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无止境》是一部聚焦于张伟丽职业生涯起伏的纪实作品。影片以张伟丽的人生轨迹为主线,展现了她从亚洲首位UFC世界冠军的荣耀高点,经历失去金腰带和个人生活的重重打击后,在逆境中重拾信心,最终实现自我救赎的过程。影片中,张伟丽的每一步前进都伴随着内心的深刻反思,无论是剪去长发象征对过去的告别,还是在连续失败中重新定义自我,这些细节无不透露出一个女性运动员在男性主导领域中的独特视角和不易。从片花的呈现来看,故事已比较完整成熟,成片的质量已然可控。对抗性极强的场面,主角鲜明的个性,饱满的情感,从乡村走向世界赛场的经历,令人共情和共鸣。本片已完成,口碑不错。它能让我们看见在一次次夺冠之外的脆弱、冲突和特殊领域女性奋斗的故事,兼具励志和商业的双重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我们看到了层次丰富的风景:手工晒盐以何种方式进行;女性在其中如何劳作;不同代际的女性对于这样的生活方式有着怎样的认知,等等。不可避免的,改变已经来临——一场迟来的集体觉醒,不止盐在结晶。藏地女子群像有吸引力,影像感觉很好,聚焦年轻的女性如何完成”出走“叙事,”以及出走“以后会怎样呢?透过这些”风景“,我们相信,这是一部在视听语言和问题探讨等各方面都有充分展开空间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一级导演,从事纪录片创作20余年。作品《陈晓梅进城》《进城》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纪录片奖等多项大奖,在圣彼得堡电影节、大英图书馆等多地展映。系列纪录片《大后方》《西南联大》获第五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系列纪录片、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优秀纪录片等多个奖项。执导的首部纪录电影《九零后》获得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社科基金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电影放映研究》《中国节日影像志:静观与诠释》等专著分获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在《电影艺术》《现代传播》《民族艺术》等国内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参与主创《四川人在西藏》《萨朗颂》《传灯》等数十部(集)纪录片,先后获得国内多个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博士,中国电影资料馆副研究员。曾担任多家电影节评委。出版《电影意志》《电影政治》等著作,曾参与中国独立影像展、格拉斯哥大学“电影与记忆”影像展论坛、纽约大学Real China影像双年展、纽伦堡-埃尔兰根中国电影节等策展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事国际节展策展、制片工作十余年,广东省电影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广州数字纪实视听产业园(豆园DOC.Park)创始人。第18届广州大学生电影展原创电影剧本单元、广州电影产业博览交易会“蓬勃计划LUSH国际创投”等多个创投主评委。担任多部纪录电影制片人,先后荣获多个国内外奖项。出版《广州打造“纪录片之城”初探》一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事文化采编工作十年,曾聚焦戴锦华、刘慈欣、陈丹青、许鞍华、尔冬升、王兵、焦雄屏、陈冲、诺兰、河濑直美等人,并策划编辑文明互鉴·海外对话、科幻与世界、文博考古、文化名人纪念、悬疑推理等多个系列专题,以文字记录观察文化现场,推动文化思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