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抖音上有一个视频,看得人心里很不舒服。
一对夫妻在小区门口吵架,妻子像数落小孩子一样指着老公数落:过个年而已,你买好几千的年货?
原来,老公为了过年回家有面子,给父母买了几千块的年货。可是,妻子得知后却当场崩溃了。
因为夫妻二人是北漂,丈夫已经失业三个月,家庭的经济状况马上就要穷途末路,几千块钱已经是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了。
这本是夫妻间的小事,却上了热搜引起广泛关注。
最刺眼的,就是一些网友的评论:
“虽然我是女人,但是我也觉得这种女人不能要。”
“老祖宗不给女儿地位,是有原因的。”
“换位思考,你怎么对我父母我就怎么对你父母!”
“花点钱就这么歇斯底里,多花点能怎么样?”
是啊,乍一看确实是一个不懂事的女人,不满意老公给爸妈花钱,为了所谓的面子偷偷花家里的积蓄。
但是实际上呢,有没有听见妻子那字字扎心的话语:那是孩子一个学期的学费啊!
多花点能怎么样?多花点能饿死啊!
那么,这种为了面子,不顾老婆孩子的男人是不是就不能要了?
一个中年男人的体面与尊严,可能就在给父母买的这点东西上面了。父母的脸上的笑容,朋友眼里的赞许,也许是这个失业的中年男人,最后的骄傲了。
我们看到的只是几千块的年货,可背后的关键词还有:房租、学费、尊严、生活。
别人的生活幸福与否,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当然,我们可以随口劝人离婚。甚至生活中的无数场景,也都是一句“这样的男人,还留着过年啊”!
谁又能看到谁心里的苦?
如果我们能试着去看到别人心里的苦,那么世界上就不会存在那么多风凉话。
2
生活中很多问题,我们看起来好像很容易解开,可是当事人却迟迟没有勇气去破局。
或者是糟糕的婚姻,或者是糟糕的原生家庭,或者是糟糕的婆媳关系,总有一些人那么“不争气”,别人怎么说都离不开糟粕的处境。
有一次闺蜜聚会的时候,闺蜜小顾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她老公在外地工作,一个月回家五六天。每天两个小时的视频,都是她在说话。
老公机械式地重复“我想你了”,听起来那么讽刺。
这并不是最令她崩溃的地方,更崩溃的点还来自于她的妈妈。
小顾从小爸爸妈妈就离婚了,爸爸很少来看她们。相依为命四个字,算是这对母女的写照了。
妈妈并不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而是传统的中国式“挑毛病”的家长。妈妈会挑剔她的问题,会挑剔她儿子的毛病,还会挑剔她老公,她婆家……
她一个30岁的女人,要充当两个家庭的枢纽,维持着各式各样复杂的关系。
你说她怎么就这么“不争气”,没有勇气离负能量的妈妈远一点,没有勇气去老公工作的地方定居?
有人劝她,要和妈妈保持距离,要不然负能量会把她击垮;
有人劝她,要和老公结束异地的关系,共同承担家庭。
可是我真的一句话也说不出口,让她离开妈妈吗?
母女二人多年相依为命,即使女儿已经成了妈妈负能量的发泄池,即使女儿已经习惯隐忍。可她们彼此的血与肉已经长在一起,贸然让她们分离,那就是鲜血淋漓的生吞活剥啊!
外人看起来轻如鸿毛,可有可无,当事人却觉得重如泰山。
是非全靠一张嘴,而这张嘴却什么忙都帮不到。
不懂别人生活的全貌,就来指指点点。我们觉得自己是侠骨柔情,赤胆忠心,可是也许只是别人耳边的风凉话。
甚至别人的建议是“对”的,可置身事内的人,却真的做不“对”。
你不懂人家的苦,所以没权利说风凉话。
3
历史上有一个典故,叫做“何不食肉糜”。
说的是晋惠帝执政时期,有一年发生了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能挖草根吃树皮,有的百姓只能活活饿死。
奏折传到皇宫后,晋惠帝大为不解,并且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他说,百姓没有粟米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曾经以为晋惠帝是个傻子,只能说出这样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话。
后来我才意识到,他未必是傻,只是站在他的角度,他不理解活活饿死那些人的人生。
他从小锦衣玉食,又怎能理解食不果腹的绝望;他从小花团锦簇,又怎能理解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
故事听起来荒诞无比,可我们却在不停地演绎着故事。
我们不理解那对买不起年货的北京夫妻,所以说这种婚姻早就该离;
我们不理解闺蜜小顾多种身份情感纠缠,所以告诉她分离就是解脱。
谁也不是上帝,谁也看不到谁人生的全貌。
随着年龄的增大,随着阅历的丰富,我开始试着理解各式各样的人,各式各样的生活。
任何一种情绪,存在即是有理。任何一种选择,都是忠于自己。
只有承认了,理解了别人情绪与选择的合理,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才能以最大的善意拥抱彼此。
4
知乎上有一位网友说:
情商高是体谅、是冷静、是自信、是解围,是用最好的方式去处理问题,是愿意照顾别人的感受,也能恰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维持自我的界限。
要做到这些,爱和智慧缺一不可。
爱与智慧,都是我们需要人生需要修行的课题。
小时候,我妈经常对我说一句话,我听着总觉得哪里不舒服却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她总是在说出一些“逆耳忠言”之后,来一句:亲人才关心你,大街上的陌生人才不会管你。
是啊,当我们对亲近的人提出建议,指指点点的时候,爱肯定是有的。
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多一些智慧?
这份智慧就是懂得与尊重,这份智慧就是试着易地而处,这份智慧就是体谅对方的情绪,这份智慧就是看到对方真实的需求。
不是所有的难题都有答案,不是所有的倾诉都是想要一个结果。
站在自己的角度,事情会很轻松,可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事情可能举步艰难。
有时候,我们可能是那个不懂他人就妄自“提意见”的人,有的时候,我们可能就是被他人的风凉话刺伤的人。
这个世界,谁都不容易。没有人愿意把自己活得一团糟,没有人愿意长期生活在阴沟里。
如果我们是那个有机会指点别人生活的“他人”,请记住谨言慎行,换位思考;
如果我们是那个被别人指点而不知所措的自己,请不要被他人的风凉话伤害,他们只是不懂你而已。
只有感同身受,才能深情拥抱。
只有设身处地,才能脚踏实地。
只有学会懂得,才能做到慈悲。
我是妙黛,
谢谢你的阅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