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睡眠时间不足;抑郁症状持续高发;课间圈养现象严重,学生憋屎憋尿。为此,教育部出台新规,着力解决上述问题。

中小学三大现象突出

中小学三大现象突出

教育部实行“双减”政策,力促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减轻中小学学业压力,缓解教育内卷。但在检查中发现,中小学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

第一个现象: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明显不足。

尽管实行了“双减”政策,但中小学上早自习现象极为普遍,学生往往六点半左右就到校了,六点半到八点之间,学生要上两节课的早自习。

这意味着学生要六点钟就上学,一般在五点半到六点之间就要起床、洗漱、收拾东西。很多学生睡眠时间无法保证八个小时,睡眠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其实,保证中小学睡眠早在2021年,教育部就发出通知,要加强管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现象:学生群体中抑郁症状频发。

青少年群体中,抑郁已经不是“极少数情况”了,在中小学生中进行的调查表明,青少年抑郁情绪已经成为青少年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今年,我们学校一个初二班级的女生,就患有非常明显的抑郁症,她上课的时候就用小刀划自己的胳膊,弄得鲜血淋漓,令人心惊肉跳。

还有个男生,他告诉任课教师,说自己不想活了,总有一天会从楼上跳下去,吓得任课教师赶紧联系班主任和年级主任,学校则联系家长,大家一起采取措施,避免悲剧事件发生。

事实上,现在各个学校都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功课。但教师往往不是专业出身,而且学校也不重视,不过是摆设性课程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个现象:课间圈养现象严重,太多学校要求安静的课间,下课时间禁止学生跑跳疯闹,要求学生课间坐在教室内,加上课间时间短,学生憋屎憋尿现象严重。

太多中小学治校理念有问题,要么出于安静课间的要求,要么出于安全考虑,学校和班主任严格要求学生在下课时间到操场上跑跳疯闹,更不允许在走廊里逗留说话,学生下课期间也活泼不得。

同时,一些老师拖堂压课现象非常普遍。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当我走出教室,往往会发现其他班级都没下课,甚至有时候我已经回到办公室四五分钟了,一些老师才姗姗来归。

课间十分钟时间,由于拖堂压课,往往被耽误数分钟,学生去厕所的时间不足,更由于下课时学生集中去厕所,非常拥挤。

这些原因就让学生课间憋屎憋尿,能坚持就不去厕所的现象极为普遍。学生课间往往就在座位上坐等下节课上课时间到来,还必须在教室里安静等待,因为班主任就在教室里虎视眈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部新规

教育部新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育部实行新规,决定于2024年11月15日起,全面实行。

1.课间十分钟一律调整为15分钟。

2.必须保持学生每天1小时运动时间,必要时增加30分钟大课间。

3.增加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

4.小学生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20,中学生不得早于8点。

教育部的这些新规定其实并非才开始,实际上,一些地区已经率先落实。比如北京、沈阳、大连等地,学生作息时间已经改变,以响应教育部的要求:早自习时间压缩,到校时间延后;课间十分钟变成15分钟;大课间上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一日两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议

建议

很多学校治校思维是有问题的,安静课间、安静教室的要求让学生活泼不得,动辄减分,学校对学生课间活动缺乏引导,学生活动单调乏味,这些问题不是通过简简单单的学校作息调整就能达到的。

首先要做的是学校管理者教育思维的深刻改变。如果学校校长教育思想滞后,一切改变都无从谈起。

其次,教育评价机制必须作出调整,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评价机制的改变。

最后,必须对家长进行教育。我们的家长是需要教育的,虽然大家大多是第一次做家长,但确实有一些家长做得很出色,而另外一些家长只懂得给孩子供吃供住供穿,其他啥也不懂:不会跟孩子交流;不懂言传身教……

结语

结语

教育部新规将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学生睡眠不足、抑郁症状频发、课间圈养等问题,但根本解决之道还在于改变评价机制,改变考试制度。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