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鼎精密电子(淮安)研发的新产品——FPC柔性印刷线路板实现量产;龙年伊始,江苏威博液压股份接连斩获大单,销售开票3100多万元,创纪录;江苏高路复合材料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国外在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领域的垄断……在江苏淮安经开区,创新激情四射,一户户企业已成为科创赛道上的生力军,富集的创新资源正在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淮安经开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政策集成服务,营造鼓励创新营商环境,以科技创新积蓄发展新势能,为深化“二次创业”提供不竭动能。据统计,2023年该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67.5%、全市最高,净增高企28家、创历年新高。
企业唱主角 “挥毫”绘丹青
作为一家大型现代化电机制造企业,近年来,淮安威灵电机制造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区里的研发奖补资金助力,我们在科技创新赛道上一定能跑得更稳、更远。”该公司研发负责人赵德江告诉记者。据介绍,2023年,该企业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06亿元,获得授权专利96项,新品销售收入高达24.03亿元。
科技创新,企业唱主角。淮安经开区一手抓高企培育,一手推动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助推企业科技创新能级提升。该区以研发费用补助政策为引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落实省、市针对研发投入的普惠性政策,积极兑现区级研发费用奖补,仅2023年就配套501.14万元研发费用奖补。
扎根淮安经开区多年,江苏高路复合材料圆满完成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外壳研制及量产任务,成为全球首户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奥运火炬外壳的企业。
“我们与东华大学等高校开展重大装备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公司负责人朱永飞说,企业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举打破国外在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领域对我国的封锁,解决了我国高端编织装备和高性能复材产品“卡脖子”问题。
为推动主导产业核心技术创新,淮安经开区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推进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2023年,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42家,占全市总数的18%、排名第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69家,占全市总数的15%、排名第一。
园区搭平台 “展宣”任泼墨
在江苏华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紧张运作的流水线上,销往中国华能集团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正在密集下线。淮安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江苏华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自强表示,华清能源是淮安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第一批孵化项目,依托研究院技术资源,实现了多项核心技术的突破,取得了15项发明专利及5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
作为淮安科教产业园一家重要的新型研发机构,淮安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已建立“科研—小试—中试”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体系,先后完成了5G基站电源系统、高功率发射点火电源系统等储能和动力型电池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并实现不同程度工业化生产。“研究院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园区的扶持。”王自强至今记得,经开区科教办通过争取淮上英才创投基金为项目赢得500万元投资支持,帮助研究院实现从研发到量产的关键一步。据介绍,目前,淮安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成功孵化科技型企业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华清能源科技等孵化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产品已经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执行订单近20亿元。
科教产业园是淮安经开区近年来以科技创新高地和科技产业高地建设为引领倾力打造的“创新之核”。近年来,聚焦“3+N”重点产业发展,该园区持续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断强化平台对企业科技研发能力的支撑作用。
除了科教产业园,淮安经开区还坐拥留创园、智慧谷等国家级科创平台。立足富集的创新资源,该区积极推动园区孵化载体建设,从平台、资金、活动、技术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引导,持续提升的服务、配套,让平台快速集聚起一批科技创新机构和企业,成为淮安经开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目前,全区累计培育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家、国家级孵化器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9家、市级众创空间11家,以及省、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数十家,引进新型研发机构15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7家,浇灌起一片植被葱茏的科创“森林”。
人才甘为毫 描绘新图景
“我们的研发团队堪称‘豪华’,大家都愿意扎根淮安经开区实现创业梦想,因为这里尊重人才,服务贴心周到。”江苏科环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曲作鹏对淮安经开区情有独钟。据介绍,曲作鹏本人拥有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能源工程博士学位,其团队的核心人员还有院士和长江学者,该公司凭借垃圾焚烧发电受热面高频感应熔焊防腐涂层技术,成为国际高温耐腐蚀材料领域的领跑者,一年可为全国垃圾焚烧发电企业节省数十亿元费用。
江苏麒祥高新材料的彭华龙研发团队打破技术壁垒,攻克轮胎制造“魔鬼三角”难题,研制绿色高端橡胶助剂,累计开展新产品技术研发20余项,拥有核心技术授权专利50余项。“对落户项目在厂房租用、用工招聘、行政审批等方面提供全流程、一站式帮办服务,同时在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提供便利,让人才创业‘如鱼得水、如鸟归林’。”提及最初在留创园的孵化历程,彭华龙感慨道。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淮安经开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立足高质量发展需求,打好外引内培“组合拳”,积极打造创新实践基地,着力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推动传统生产力更快向新质生产力跃升,仅近三年就引进高层次人才逾300人。2023年,该区修订《经开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其中用于科技创新的奖励资金达1629万元、占比近三成。支持汉邦科技、科学梦智慧科技、垣宝建设等10家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并成功获批2023年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融媒体记者:杭卫东 唐筱葳 左文东 陈诚
通讯员:张莉 蔡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