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三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上可报效祖国,下可庇护家庭。

但有的人,却在这大好年华里遭到了迫害,不得不迈向死亡。不过他并不惧怕,没有向恶势力低头,而是慷慨赴死,令世人敬佩。

他的名字叫吉鸿昌,是著名的抗日英雄。2009年曾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他的事迹曾入选过小学教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吉鸿昌将军。

穷苦家庭走出来的孩子

1895年10月18日,吉鸿昌出生在河南一个贫苦的家庭之中,其父以开小茶馆为生。

看过老舍先生《茶馆》的人就知道,如果国泰民安、社稷安稳,那茶馆生意还尚可。大家有时间可以去茶馆聊聊天、喝喝茶。

但社会动荡的话,茶馆的生意可就是举步维艰。

而吉鸿昌生活的时代,就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父亲还是对吉鸿昌有所希冀,送他去私塾接受过基本的教育,但由于家境不能支撑他一直学习下去,只能辍学回到小茶馆帮父亲做事。

但吉鸿昌那时和父亲的关系并不是太好。原因在于他不甘心被人欺负,经常在外面和人打架,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其父认为他这是淘气,爱闯祸。便时常教训他,有时还拿着称手的“兵器”——扁担来打他。

那时候的吉鸿昌,总想着能有一天能逃离家中。

机会,终于来了。

1913年的秋天,冯玉祥为扩充人马,在河南招兵。

还未成年的吉鸿昌知道了此消息,瞒着父母偷偷跑了出来,应征加入了冯玉祥的部队。

从此,开始了一段传奇的生涯。

天生就是为了部队而生

吉鸿昌从军之后,这可真是蛟龙入海,猛虎归山。他找到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由于能力出色,吉鸿昌被冯玉祥发现是个人物。在军阀混战的时代,什么是第一竞争力?人才!

所以即便没有任何背景,吉鸿昌还是一路火箭般地蹿升。没办法,人家有真本事,大家都服。短短几年的时间,他就从普通士兵成为了营长。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冯玉祥在绥远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誓师,顺应大潮流,支持北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玉祥将军

如果说之前吉鸿昌的威名仅限于在冯玉祥的部队里,而从北伐战争开始后,其他各路豪强也开始纷纷知道有吉鸿昌这么一个狠人。

西安战役中,国民军陕西军的杨虎城、李虎臣被军阀刘镇华团团围住,一直未能突围。

而帮他们解围的,正是吉鸿昌所在的19师。

当时吉鸿昌已经是一名旅长,作战时却仍一马当先,勇猛异常。也正因为此,让这场战役成为了他的成名战。时人皆笑曰:城里两只虎(杨虎城、李虎臣),不如西来一只鸡(吉鸿昌)。

一次战役说明不了什么,可能只是运气好,可能只是对手太弱。但次次能赢,就绝非其他原因。而只有一个原因——强。

吉鸿昌经过西安战役后,再次被提拔,成为了19师的师长。

他带领19师开始东征,顺利攻陷洛阳,面对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水,也丝毫不畏惧,组织兵力强度,占领豫北。奉军在他面前就像个毫无还手之力的小娃娃,只得呼天喊地。

“铁军”之称号,一时间传遍华夏大地。

跟蒋介石不对付

1930年,中原大战打响。

何为中原大战?就是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军阀在中原地带展开的一场混战。

吉鸿昌在中原大战的表现还是十分突出的,即使他面对的是陈诚所带领的王牌11师,在武器装备落后一大截的情况,依然用完美的战术和不怕死的精神将其击溃。

但阎锡山的出尔反尔和冯玉祥本身的战略失误,让吉鸿昌的表现不过是徒劳。大势已去,吉鸿昌也无法改变最终结局,只能接受被蒋介石改编。

不过吉鸿昌的很多观念和蒋介石大相径庭,貌合心不合。

蒋介石一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对抗日问题并不重视,而是认为中共会威胁他的统治地位,所以一直想发动内战。

但吉鸿昌认为抗日事关民族大义,应放在首位,主张积极抗日。

这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1931年,一直坚持抗日的吉鸿昌被蒋介石派往国外去“考察实业”。说是什么考察实业,其实就是借个名头,将其打发到国外,眼不见心不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鸿昌将军画像

吉鸿昌并不想去外国,但也没得办法。

吉鸿昌来到美国后,发现一个问题:同是亚洲人,人家美国人对日本人态度很好,对中国人则报以不屑的态度。

甚至吉鸿昌要邮寄东西回去,人家也只给日本人寄,不给中国人寄。

有人就劝吉鸿昌不如说自己是日本人好了,反正对于西方人来说,从样子根本分不出来谁是中国人谁是日本人。

但吉鸿昌一听就火了,我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岂能说自己是其他国家的人?

他非但不这样说,还挂了一块牌子放在胸前,用中文和英文写着“我是中国人”,丝毫不在意其他人诧异的眼光。

这就是小学语文课本中《我是中国人》一文的故事来源。

即使远在他乡,离家千万里之外,吉鸿昌仍有一颗中国心,无时无刻不想着祖国。

回国的时机,终于到来。

正确的路

一个爆炸性消息的传来,让吉鸿昌再也按捺不住,风尘仆仆从海外赶回来。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吉鸿昌得知消息后,按捺不住自己愤怒的心情,克服重重困难,回到了上海。

也正是在此期间,他在认真思考一个问题:该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抗日救国的方针呢?指望蒋介石能指望上吗?

那肯定指望不上。

那就只有另一条路了。在再三抉择之下,他找到了这一条正确的路:吉鸿昌决定加入中共,开启了他人生的崭新一页。

1933年,吉鸿昌为了筹集抗日资金,将自己家中值钱的东西全部卖掉,同冯玉祥等人在张家口成立抗日同盟军。

在面对疯狂的日军时,吉鸿昌毫不畏惧,敢打敢拼。相比同时期其他军队最多只能防守住日军进攻之时,吉鸿昌却率队反击,陆续收复康保、宝昌等城市,朝着战略要地多伦进发。

在进军多伦的途中,吉鸿昌壮志满怀,提笔写下这样一首励志诗:“有贼无我,有我无贼。非贼杀我,即我杀贼!半壁河山,业经改色。是好男儿,舍身报国。

彼时的吉鸿昌,对未来充满希望。号称三月灭亡华夏的日军,也不过如此,只要拿出必胜的信心和敢于拼搏的勇气,一切困难都只是过眼云烟。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多伦虽然防守坚固,但并非牢不可破。

1933年7月12日,吉鸿昌在尝试几次进攻失败之后,并未灰心。而是命人化装成伪军悄悄打入敌军内部,等到再次攻击之时,里应外合之下,城池告破,收复多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鸿昌将军雕像

收复多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收复国土,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激励,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当时各大报纸也纷纷报道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令人为之一振。

但是,这样的消息,有的人却并不感到高兴。

暴露

当时的国民政府斥责抗日同盟军破坏了“政策”。

吉鸿昌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没有被外部人打倒,反而被自己人捅刀子。

1933年,吉鸿昌率领他的部队准备去跟高树勋会合,但是却遭到国民军队的攻击,不让他们联合抗日。

吉鸿昌无奈之下,只能被迫去进攻北平城。但行进至昌平时,惨遭国民军的围困,由于兵力对比太过悬殊,吉鸿昌的部队即使拼尽全力,也无济于事。

吉鸿昌被俘虏之后,押解他的人也深知其威名,被他的光荣事迹所感染,冒着自己职位被丢的风险,将吉鸿昌放掉。

逃出来后,吉鸿昌偷偷潜回天津。

当时的天津,亦是十分的危险,笼罩着白色恐怖。

但吉鸿昌仍然心系革命事业,组织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而他的家中,也建立了一个印刷所,出行了先进报纸,同时也成为了党员的联络站。被人称之为“红楼”。

还有当自己的旧部被蒋介石征用上前线时,吉鸿昌也通过一些渠道去跟他们交流,希望能让他们弃暗投明。此外,吉鸿昌还陆续开展不少的革命工作。

可就是这些工作的开展,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特务将这些情况上报,蒋介石视吉鸿昌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其而后快。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得把吉鸿昌暗杀,不让他在外面进行这些活动,实在是威胁太大。

为什么是暗杀?大家想想,之前将吉鸿昌抓住了都有人冒着极大风险将他放了。他的名声太大,在军中的威信极高,有不少他的旧部。假如蒋介石公开逮捕,舆论压力实在太大。

不过,蒋介石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他向下面施加压力,务必让他们更加凶狠,给其致命一击。

百密总有一疏,纵使吉鸿昌再怎么小心翼翼,特务们也找到了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务

从容牺牲

1934年11月9日,法租界国民大饭店,吉鸿昌这天准备会见李宗仁的代表,商谈一些具体的事宜。

结果这一举动被特务们知道了,立马布置了一系列的暗杀动作,而吉鸿昌却浑然不知。

敌在明我在暗,吉鸿昌遭到特务行刺,并最终被抓了起来。在混乱的局面中,他本有机会可以逃走,但他怕这样会暴露其他同伴的行踪。

这一举动,就跟邱少云同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宁愿被烈火焚烧,也一动不动,不暴露自己战友的位置。

敌人问他情况,他一句话也不说,而是慷慨激昂陈述蒋介石的种种作为。

这会留活口?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吉鸿昌被判处死刑。

相比其他人上刑场双腿发软,吉鸿昌却十分淡定,暴力能摧毁人的物质,却不能毁灭人的精神。

吉鸿昌回想起自己一生,觉得无愧于天地父母,但仍有遗憾,没有能够抗日成功。于是他即兴创作诗道: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他为了让自己死得更有尊严,要求刽子手给他搬来太师椅,他坐在椅子上从容赴死。

刽子手也敬他是一条好汉,没有拒绝他的请求。

1934年11月24日,年仅39岁的吉鸿昌在北平陆军监狱牺牲。

但一个吉鸿昌倒下了,千千万万个吉鸿昌站起来了,侵略者必将被击败。胜利,是属于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