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蔡家街道,李桦(化名)的名字曾一度是派出所民警、附近居民乃至整个社会的“心头之痛”。当初,年仅十几岁的他成了辖区内的“摩托大盗”,这令警方头疼,让家庭绝望,让邻居避之不及。
然而,经过漫长的蝶变之后,如今年约18岁的他,面貌早已焕然一新。
2024年11月5日,刚下班的他面对全德学校宗和富校长以及两位驻校民警的回访,他脸上洋溢着腼腆、羞涩的笑容,话语中透露出单纯与自信,当初他额头上那只刺青的“马王眼”已被涂抹掉,只留下一点疤痕,全身显得黢黑而健壮。
回想起那段日子,李桦父母至今仍心有余悸。
民警的讲述还原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那时的李桦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一步步陷入犯罪的泥潭。
起初,他只是跟着一些不良少年混在一起,抽烟、喝酒、上网,逐渐地,他开始接触到偷盗行为。
13岁那年,他更是“有幸”结识了一位盗车老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老手教给他各种偷盗技巧,从如何撬开车锁到如何快速逃离现场,他都学得津津有味。不仅如此,他还利用网络资源自学成才,掌握了更多关于摩托车防盗系统的破解方法。很快,他便在盗车界崭露头角,手下聚集了20多个“小弟”,成了盗车界名副其实的“大哥大”。
短短一年内,他创下盗车300余辆、价值200多万元的惊人纪录。他盗车技术之高、速度之快,让警方也为之咋舌。
有时,他甚至能在几秒钟内解开一辆高级摩托车的电子防盗锁将其盗走。而每当夜深人静时,他便带着“小弟”四处作案,将一辆辆摩托车收入囊中。
然而,偷盗毕竟是一种违法行为,李桦的行为很快引起了警方的注意。但由于年龄原因,他多次被警方抓获后又很快被释放,只是受到了一些口头教育和批评。这反而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让他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他疯狂作案,将偷来的摩托车低价卖给车行老板或其他人,所得的钱财则被他大肆挥霍。他抽着100多元一包的高级香烟,带着“小弟”去夜总会逍遥、洗脚城玩耍、去网吧鏖战、按摩店“消费”。他沉迷于赌博,敢下大注、敢冒大险,曾经一天晚上就输掉6万多元。
那段时间,他的生活仿佛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偷盗、挥霍、再偷盗……他无法自拔,也根本不想自拔。他的行为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让家庭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
家庭的绝望与挣扎
李桦父母都是从重庆合川区乡下到北碚区打工、收捡废品的农民工,他们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就是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然而,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儿子会走上这样一条堕落之路。
每当他们看到小小年纪的儿子被警方一次次带走时,心里刀割般疼痛。他们试图与儿子沟通,但换来的却是儿子的冷漠和抗拒。儿子对他们的管教充耳不闻,甚至很多时候跟他们对着干。他们曾试图用暴力解决问题,但结果却适得其反,此后儿子更加叛逆。
10岁起,李桦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如同冬日里的寒冰,冷漠、隔阂、敌视,难以消融。整整5年,他没有喊过一声爸爸,称呼父亲多用“老家伙”“老头”“老东西”代替。
那段时间,家里充满了争吵和哭声。李桦的母亲常常以泪洗面,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竟会变成这样。父亲则更加沉默寡言,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这个儿子。
然而李桦根本不在乎父母的伤心和痛苦,他继续夜不归宿,继续在社会上称王称霸。父亲曾经把他关在屋子里,要把他与社会隔断,他却打碎窗门玻璃,跳窗翻墙逃走,十天半月不回家,在网吧里、酒店里、夜总会、洗脚城过夜……有一次,父亲找他回家,他不仅挥拳打伤了父亲,还一把将父亲推倒在地,指着自己额头上用刺青彩绘的“第三只眼”恶狠狠地说“老家伙,看清楚,我是马王爷,长了三只眼,不要管我,管我就要倒霉。”父亲气得老泪纵横,恨恨地说“我不管你了,就当我没有生养你这个孽障。”
当地蔡家派出所民警也为这个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头疼。好多次抓获他偷盗摩托车、打群架和赌博后,苦口婆心教育他,没想到上午抓、下午放,晚上他又故伎重演继续偷盗、酗酒闹事打架斗殴。他得意洋洋地说,“我很懂法律,我是未成年人,我干了坏事,民警也拿我没办法。”
民警深知对于像李桦这样的青少年犯罪人员,单纯靠惩罚、指责、教育和批评并不能解决问题,他更需要的是关爱、引导和特殊教育,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于是,民警开始尝试与李桦建立联系,试图与他进行深入沟通。他们不仅耐心地倾听他的想法和感受,试图了解他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同时,民警也向他普及法律知识,告诉他偷盗行为的严重性和后果并告知他,他自己的行为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危害,也让家庭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他应该感到内疚和自责。
民警的教育让他答应得快,也忘记得快,只要跟他的同伙混迹在一起,他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李桦“病”得不轻,不能再放任下去了。为此,派出所民警和他父母商量,为了隔离他与同伙来往,为了早些挽救他,决定把他送到专门学校——全德学校去矫治教育。
铜梁区全德学校是一所专门针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进行矫治教育的学校。学校采用封闭式管理,通过心理辅导、行为训练、法制教育等多种方式,帮助青少年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李桦父母非常赞同,2023年初配合民警将儿子送到该校矫治。他们希望这所学校能帮助儿子摆脱犯罪阴影,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
全德学校的矫治与蝶变
在全德学校,李桦经历了人生中最为艰难和深刻的转变。
在送入全德学校的路上,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是桀骜不驯的样子,他对护送的父亲和民警又吵又骂,甚至扬言要“弄死”他们。
入校第一天,全德学校驻校民警王跃忠找他谈心时,他还是恶暴暴的,不仅又骂又闹,甚至还对民警动起了拳脚。被制止之后,还对着宿舍内的床铺一顿猛踢猛踹,并将床板踢坏,扬言自己出去后要给民警好看。
他对该校充满了抵触和反感,觉得那里就像是一个牢笼限制了他的自由和行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发现学校并非他想象的那样。
学校的老师都非常有耐心和爱心,他们试图用各种方式来引导他走出犯罪的阴影。心理辅导老师通过与他深入沟通,帮助他认识到了错误和内心需求;行为训练老师则通过严格的训练,帮助他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律意识;驻校民警则给他普及法律知识,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犯罪的严重性和后果。
在全德学校的日子里,驻校民警王跃忠是帮助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导师,为让他醒悟转变,除课余时间找他谈孝道、谈人生、谈做人、讲案例、讲法律外,还像亲生父母一样对他生活进行关心关爱。
那是一个刚入冬的下午,军训时其他孩子都穿着厚厚的棉衣,但李桦还穿着一件薄外套,冷得直哆嗦。民警王跃忠看到后,赶忙将自己身上的棉袄脱下来,强行给他穿上御寒。训练结束后,又找到李桦问具体情况,得知他跟父母像仇人一样,父母心灰意冷,懒得管他一切,除了入校时穿的几件单薄衣服外,家里没再送过衣物来了。
王跃忠了解情况后马上给他父亲打电话,让他给儿子送厚衣服来。
开始,李父推辞说工作忙,没时间送衣服,后来又说家里没有儿子的衣物。王跃忠明白,李父不愿意送衣服是因为儿子伤透了他的心,父子俩一见面基本上都是吵架、动粗、怄气,李父根本不愿见儿子。
王跃忠便给李父做了说服工作,希望他不要计较儿子的以往,要主动化解隔阂。可他还是不愿意来,后来王跃忠直接说,“你只把衣服送到学校,可以不见孩子。”李父这才答应。李父送衣服来学校之后,王跃忠把他带到自己办公室,再次给他做思想工作,他态度稍微松了一些,但还是不愿见儿子。
过了大概一个月,学校要举办家长会,王跃忠又动员李桦父母来学校参加“亲子活动”。但他还是不愿见父亲,活动全程都是由李母参加,李父一直在校门外等着。
当天中午,学校食堂有一个孝道环节,由孩子亲手打好饭菜端到爸妈手上。在王跃忠的强烈要求下,李桦虽然打好了饭菜,别人都恭恭敬敬、亲亲热热把饭菜端到父母面前请父母用餐,可李桦却丝毫不尊敬母亲,把一碗饭菜重重地砸在母亲面前的桌子上,抛洒的饭菜溅了母亲一脸,把她气得直抹泪。
王跃忠见状,马上将李桦喊出饭堂狠狠地批评了他,让他回到饭堂给母亲道歉。尽管他气咻咻地给母亲道了歉,心里还是不服气。
此后,王跃忠给他讲古代十大孝子的生动故事,特别是汉文帝刘恒三年为病母尝汤药、守病床的故事令他动容。接着,又给他讲董永卖身葬父 、陈毅为母洗尿裤、江革做佣供奉母亲等孝心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告知他,母亲十月怀胎非常不易,父母打工挣钱养活他非常艰辛,让他再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这些生动的故事和浅显的道理深深震撼了李桦,他不禁愧疚万分,低头认错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不断蝶变之中。
又有一天,父母来看望李桦。在民警王跃忠的鼓动下,他鼓足勇气走到父母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大声地说了一声“爸爸、妈妈,我错了。”听到这一声久违的“爸爸”“妈妈”,看到儿子忏悔认错的真诚态度,父母顿时激动得热泪盈眶,久久埋于心间的怨恨一下子释然了,他们紧紧抱着儿子,一家三口哭成一团。
5年了,他们终于再次听到了儿子这样喊他老两口,也再次听到儿子愧疚的道歉声,在这一刻,父子母子多年的心结终于被解开,泪水成了他们情感交流的桥梁。
这,让父母看到了希望,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要改变儿子的决心。
在全德学校的那段时间里,李桦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了下来。他学到了法律知识,学会自控自制,知晓孝道敬老,明白了自己罪孽的危害,学会了如何重新做人、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学会了尊重法律和道德规范……
回归社会的挑战与收获
今年1月,李桦走出了全封闭的全德学校。
跨出校门那一刻起,他仿佛脱胎换骨一般,他不再是那个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摩托大盗”,而是一个重新回归正常生活的小伙。他学会了珍惜和感恩,学会了尊重和包容他人,也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回访时,李桦的父亲见到宗校长和民警,一脸笑容地紧紧握住他们的手感激地说,“多谢您们挽救了我儿子。”他说,儿子从矫治学校出来后已经10个多月了,懂得了自食其力,懂得了踏实做人的道理,体会到了靠劳动挣钱生活的快乐,没有再犯一起案件。他老老实实上班,靠打工挣钱,与家人和睦相处,再也不是以前那个“野孩子”了。
父亲介绍说,儿子从全德学校出来后找到了一份工作,干了几个月因单位裁员回到家中,后来又找到了一份工作,他积极努力从不缺勤旷工。有一次儿子患了重感冒发烧,在床上爬不起来,母亲帮他请了一天假休息,他还特别心疼,觉得少干一天活,少挣了200元。第二天,高烧一退,他就撑着身子上班去了。
最可喜的是,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跟父母像仇人,而是学会了体贴、理解、沟通。
他下班不再去鬼混,而是陪着父母一起做饭、说话交流,他有什么心思、委屈都愿意给父母交流。
他现在花钱还是有些大手大脚,母亲和父亲批评他,给他讲勤俭节约的道理,每当这时他不像以前跟父母怼上来,而是笑呵呵地听着,答应一定克制自己,每月计划开支,多存钱,好找媳妇。
他以前懒惰、怕苦怕累,从来不会做丁点家务事,现在不仅帮助父母做家务事,父母做收购废品生意每次拉回来满满一车废品,他经常帮忙扛麻袋、抱废铁块,帮忙卸货、上货,抢着干最累最脏的活儿。
父亲感冒了,他悄悄去药店,帮忙买药回来,倒上开水给父亲吃药,还叮嘱父亲不要太累太辛苦了,要好好珍惜身体。
父亲和儿子工作都很辛苦很劳累,都喜欢抽烟解乏,烟瘾都很大,李桦再不抽高档香烟,而是买最便宜的烟抽。买烟时,他还顺便多买一两条送给父亲解乏。
有一次他妈妈刷视频看到四川有一家卖的烧鸡特别好吃,就流露出想买来尝尝的想法。可母亲从来没在网上购过物,不知道咋买。李桦知道后赶忙自己掏钱,在网上下单订购了两只烧鸡,快递员送来了,母亲吃到儿子买的美食,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事儿。
蔡家派出所胡宗国所长介绍说,李桦回来10个多月了,再也不是以前那个“野孩子”“熊少年”,更不是社会上那个“黑道老大”“盗车高手”了,他从全德学校回来后辖区再也没有发生过一起摩托车被盗案。原来人见人怕、鬼见鬼愁的“盗车大王”,现在彻底“金盆洗手”了。
最开始,李桦工作几个月后因单位不景气裁员,他回家一段时间没找到工作,又有些心灰意冷,特别想挣钱维持生活。蔡家派出所胡所长和帮教他的民警李振华立马跟进,关心鼓励他说,“你越是在困难时越要扛住,越要活得像个男人,要守法、要自律、要坚强。”
那段时间,胡所长和李振华经常“借钱”(从来没让他还过)给他买烟抽、给他买盒饭吃,隔三岔五还请他一起下馆子“打牙祭”,边吃饭边“敲打”他,拉扯他,不让他再“下水”(犯案)。
两个月后,李振华又帮他找到了一份工作,他每月苦干有五六千元收入。他又安心工作,踏实挣钱,拒绝了不良之辈裹挟,拒绝了不法分子诱惑。
这期间,以前的“小弟”多次开车来接他“出山”,请他喝酒、洗脚和到夜总会玩乐,但他心无旁骛,意志坚定,每次都坚决拒绝诱惑,坚决不当“老大”;“小弟”不死心,又送钱给他花,送好烟给他抽,甚至给他微信转钱,他每次都坚决拒收。
他不仅不再跟“小弟”同流合污,反而还苦口婆心劝阻还在社会上晃荡的哥们兄弟,“该收手了。”“不要乱来了。”“失去自由不安逸,干坏事被人咒骂,很羞耻。”他的好几个小弟都被他劝得回心转意,不再偷盗、抢劫、混社会,有的上学去了,有的进工厂打工去了,不再祸害社会。
李桦的蝶变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曲折,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的道理,也为社会传递了一份正能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桦逐渐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他不再是那个被人唾弃和排斥的“摩托大盗”,而是一个重新获得尊严和自信的青年。
对社会的反思与启示
李桦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蝶变经历,更是一个社会现象的缩影和反思。它让我们看到了青少年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也让我们思考如何预防和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未来走向。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力度。对于像李桦这样的青少年犯罪者,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惩罚和指责的层面上,而是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比如可以建立专门的矫治教育机构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也可以加强社区矫正和帮扶工作来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
最后,我们也需要加强对社会的反思和改变。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往往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我们需要从更深层次上去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可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也可以加强对社会环境的改善和治理等方面的工作来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曾经犯下多大的错误和过错,只要我们愿意去面对和改正,就一定能够重新获得尊严和自信。同时,他的故事也提醒我们,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预防和解决。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时,才能够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环境。(王成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