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刘洪彪在世时,曾深刻指出当下书法界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他指出,书法界普遍存在相互吹捧、赞美和表扬的现象,到处充斥着虚假的奉承。一些人不仅对外夸大其词,对己亦是如此。这种风气极为不利,书法的发展不需要此类表面上的赞扬,而应该像古人那样,在相互批评中寻求改进和提升。
对于刘洪彪的这一见解,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热议。有些书法爱好者赞赏他的直言不讳,认为这是一种难得的坦率。另一些人则认为,为了迅速成名,当代许多书法家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比如举办展览时邀请名家背书,而这些名人接受了利益,自然难以说出真实的评价。还有观点认为,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现代,古代也有,很难有人能真正接受逆耳的忠言。
书法不仅仅是技法和修为的结合,这一点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书法家需要耐得住寂寞,坚守清贫。耐得住寂寞意味着在孤独中磨炼技艺,在静默中深化个人修养,深入研究书法艺术。而坚守清贫则表明,书法家创作并非为了金钱,但却不得不面对书法创作中的经济投入。回顾历史上的书法大师,无一不是技艺非凡,修养深厚,他们都是在孤独与清贫中磨砺出来的。
然而,随着现代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事业之余,将爱好投向了书法及其文化。通过书法的修炼,他们希望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添翼,拓宽视野,丰富情感。因此,那些热爱书法的企业家与书法家建立了联系,书法与金钱的结合使得书法作品有了经济价值,这打破了传统书法家清贫与孤独的平衡。
那么,为什么书法家们要自我吹嘘、互相赞美呢?其实,自我吹嘘是自己赞扬自己的作品,而对于那些口才卓越的书法家,通过他们的巧舌如簧,求字的人便会心理上产生认同。互相吹嘘则是不愿得罪他人的一种表现。在当今社会,人们都非常务实,如果你今天批评别人的水平不济,明天甚至很快就会传到对方耳中,因此,几乎没有人会在别人面前直言不讳地批评对方,这对自身并无益处。
刘洪彪提出的这一观点,尽管获得了众多人的赞同,但鲜有人能够扭转这一风气。其根源在于它契合了人类普遍的心理倾向。试想,谁愿意听到对自己的不利之言?同时,又有几位书法家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金钱上的认可呢?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寥寥无几。人们之所以互相吹捧,既是为了取悦他人,也是为了铺垫自己的前程,谁又能预料,也许哪一天自己也需要他人的支持与宣扬呢?
以著名书法家陈海良的个展为例,众多知名人士齐聚一堂。到场的嘉宾自然少不了赞美之词,即便未受邀的人也纷纷对陈海良的作品给予好评。有的名家甚至认为,陈海良的书法能与古代大家相提并论,更有甚者声称,他的小字已经超越了古人的水平,这在当时无疑激起了激烈的讨论和热议。但事后反思,若当时那些出席的名人真的直言陈海良的作品平平,可能仅限于展览之用,这似乎也有些不切实际。
总而言之,刘洪彪对书法界的评论,无疑触及了当前书法界普遍存在的某种现实。要想在这方面取得进步,需要各方通力合作。一方面,书法家协会等组织应尽可能制定相关政策,从制度层面引导书法走向健康的发展方向,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书法观念。另一方面,书法家们自身也应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个人修养,努力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刘洪彪先生对书法界的评论,你认同吗?欢迎留言分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