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57
前言
一个国家的战斗机很多时候都希望被承认强大,而承认强大的最好说法就是——有订单。
对于俄罗斯的苏-57战机来说,这14年“零订单”的等待,让这个尴尬历史画上了句点,让人欣慰。
与此同时让人不得不去想,14年的漫长时间里为什么会一架都卖不出去?
是本身不够好,还是有什么难以言说的隐情?
苏-57零订单“邂逅”的珠海航展
苏-57
2010年1月,当时还叫T-50的原型机首次试飞,让俄罗斯一度看到了追赶美国F-22的希望。
但随后的发展却充满波折:发动机研制遇阻、隐身性能不及预期、印度退出联合研制计划......直到2020年,首架量产型苏-57才正式列装俄罗斯空天军。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2024-11-14 中国航展|俄罗斯宣布获得首个苏-57出口合同,但未透露具体国家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
然而更让人意外的是,这款战机在国际市场上却遭遇了“零订单”的尴尬局面。
面对这样的困境,俄罗斯显然需要一个展示平台。
第十五届中国航展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两架苏-57的到来——一架进行飞行表演,另一架参加静态展示,无疑是本届航展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
特别是由62岁的传奇试飞员谢尔盖·博格丹驾驶的那架苏-57,其精彩的飞行表演,包括“落叶飘”等高难度动作。
苏-57
充分展示了这款战机优异的机动性能,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就在苏-57在珠海航展上大放异彩的同时。
一个重要消息传来: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总经理亚历山大·米赫耶夫在航展期间宣布,俄罗斯已与外国客户签署了首批苏-57E战斗机的出口合同。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 2024-11-14 俄罗斯宣布获得首个苏-57出口合同,但未透露具体国家
图片来源于上观新闻
图片来源于上观新闻
这是该型战机自问世以来的第一份出口订单,虽然米赫耶夫没有透露具体的买家信息,但这个消息本身就具有重要意义。
时间点的巧合让人不禁联想:珠海航展是否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答案是肯定的。
被成就的俄苏-57
首先中国航展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航空航天展览会之一,为苏-57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展示平台。
其次中国市场的认可度往往会对其他国家的采购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苏-57
而中俄之间深厚的军事技术合作关系,更增添了一层特殊的意义。
米赫耶夫的表态也印证了这一点。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不仅是经济效益,更是对未来10至15年新产品研发的投资支持。
同时他特别强调了中国航展对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的重要意义,称这里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技术角度看,苏-57确实存在一些争议。
作为一款第五代战机,它的隐身性能被认为不如美国的F-22和F-35,甚至被一些评论称为“隐身战机里最不隐身的”。
苏-57
但俄罗斯人显然很清楚如何扬长避短:在珠海航展上,他们着重展示了苏-57的超机动性能,这恰恰是该机的强项。
对于首个订单的买家,外界猜测纷纷。
阿尔及利亚、伊朗、埃及等国都被列入可能的候选名单。考虑到现实因素,阿尔及利亚似乎是最有可能的买家。
作为俄罗斯武器的传统客户,阿尔及利亚此前就已经采购了大量俄制武器,包括米格-29、苏-30战机等。
苏-57
而且早在航展之前,就有媒体报道阿尔及利亚可能购买苏-57。
此次苏-57在珠海航展上的亮相和随之而来的首份订单,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军贸市场的现实:产品性能固然重要,但市场推广、展示平台和国际关系同样不可或缺。
信息来源:千龙网 2024-11-14 俄罗斯战机亮相珠海航展,上演海外“处子秀”苏-57、博格丹圈粉无数
图片来源于千龙网
图片来源于千龙网
中国航展为苏-57提供的不仅是一个展示舞台,更是一个触及潜在买家的机会。从这个角度看,14年的等待终于在珠海画上了一个新的句点。
对于俄罗斯来说,这个首单的意义远不止于经济层面。它证明了苏-57仍然具有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未来的市场开拓奠定了基础。
尽管苏-57在某些性能指标上可能不及其他同类战机,但通过灵活的市场定位和合理的价格策略,它依然找到了自己的市场空间。
苏-57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航展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助攻手”的角色。通过这个平台,苏-57不仅展示了自身实力,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市场认可。
这种认可最终转化为了实际的订单,让这款战机在首飞14年后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市场突破。
这个故事也再次证明,在国际军贸市场上,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平台,有时候比单纯追求技术优势更为重要。
苏-57
而且不仅是这方面的武器,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对俄罗斯的友好不止于此。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同样为俄罗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俄友好来往
作为世界上幅员最辽阔的两个国家,中俄在铁路建设方面有着诸多共同点。
中俄“友情”
正如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的专家伊万·祖延科所指出的,高铁网络对于地域广大的国家而言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它不仅能够拉近区域间的距离,更能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从1994年京沪高铁项目的论证开始,到2024年中国高铁营业里程突破4.6万公里,这30年的发展历程为俄罗斯铁路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信息来源:中国网 2024-11-15 俄罗斯媒体:中国高铁对经济产生倍增效应
图片来源于中国网
中国的经验表明,大规模铁路建设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倍增效应:带动建筑材料生产、创造新的城市经济增长点、振兴沿线农村地区。
这些经验对于正在推进铁路现代化的俄罗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高铁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将两地旅程缩短至30分钟,展示了高铁对区域一体化的促进作用。
俄罗斯圣彼得堡高铁
2010年中国高速动车组创造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速度纪录,证明了中国铁路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些成就为中俄铁路技术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未来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的“高速飞车”项目引起了俄罗斯专家的高度关注。
这种在低真空管道中运行、时速可达1000公里的创新技术,展现了铁路发展的新方向。
正如祖延科教授所说,虽然这类技术还需要经过实践检验,但它代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高铁上的俄罗斯慢生活
上海磁悬浮列车20年的运营经验也为两国在创新技术应用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尽管磁悬浮技术的大规模推广面临挑战,但这种探索精神值得借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俄两国在高铁领域的合作空间将更加广阔。
结语
从苏-57战机首次出口到中国高铁技术的示范效应,珠海航展这个国际舞台,不仅为苏-57实现了14年来的“零的突破“,更展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开放胸襟与包容态度。
苏-57
一个国家的产品要得到认可,最好的证明就是市场的选择,无论是俄罗斯的军工产品,还是中国的高铁技术,都在实践中证明了自身的价值。
中国不仅为俄罗斯提供了展示平台,更以自身发展经验为俄罗斯提供了有益借鉴。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