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新中国政府开始了一场建国以来时间最长、单次访问国家最多的海外之行——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带着访问团先后去了亚非欧14个国家。

当时西方殖民大国吐出殖民地,世界上的政权数量逐渐增加。中国政府意识到,争取这些新兴国家的人民的支持,有利于新中国融入国际组织,也有利于打破封锁。

彼时,因中国和美、苏、印这些大国交恶,西方好事记者沿途跟随,中国代表团全程保持高度专注,展现了外交专业性和大国风度。

虽然一些国家领袖对中国有偏见,但中国代表团见招拆招,周总理以理服人,打开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访问去的地方,大都是二战后独立,甚至60年代才刚刚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彼时他们对中国还比较陌生,周总理访问时还遇到不少麻烦。

不过,中国代表团以坦诚的态度、温和的方式和对方打交道,还拿出真金白银援助非洲发展——在加纳访问时,周总理主动提出了对非洲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开启了中非深度合作的时代。

那么在1963年,为什么周总理要远赴非洲?这次访问中,中国代表团遭遇了哪些意外?周总理的非洲访问之行,对新中国的影响又有多大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一】

美苏封锁之外,印度也来围堵中国

美苏封锁之外,印度也来围堵中国

说起来,冷战开始的前20多年,新中国的外交环境非常糟糕。

当时,虽然新中国得到了一些大国的认可,比如老大哥苏联,以及英国、法国,但因为美国在世界话语权巨大,中国在朝鲜战争后经历了长期的封锁。

初生的新中国被排出几乎所有的国际组织,在国际贸易上也处处受限,国内物资紧缺。

在这种环境下,要敲开西方的大门是非常艰难的,所以我国起初采取一边倒政策,站在东方阵营,换得一方的支持和援助。

但在50年代末,因为中苏之间在一些核心问题上的分歧,中苏的关系逐渐走向冰冻。

1958年赫鲁晓夫访华后,苏联就停止了对新中国的援助,并开始撤走专家和军事顾问。在60年代初,中苏甚至爆发了“论战”,矛盾公开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苏论战爆发后,苏联带着东欧阵营孤立中国,影响了中国的外交局势。恰好此时联合国要求欧洲各国加快殖民地独立,毛主席敏锐地指出——应该到亚非拉广大殖民地去交朋友,打开局面。

可就在这时,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爆发。

这次战争,刚好遇上美苏搞起了“古巴导弹危机”,所以美苏无暇东顾,中国得以全心全意面对印度,最终狠狠教训了印度,保卫了边境安全。

吃了亏的印度领袖尼赫鲁咽不下这口气,彼时的印度已经是“不结盟组织”的领头羊,在非洲影响力较大。

于是,印度要拉着南亚和非洲孤立中国,这对新中国来说又是个全新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奇怪,印度为什么会在非洲有影响力呢?

首先,印度是全球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独立殖民地,也是工业较为发达的大国。因为其特殊的地位,不仅第三世界国家,甚至连美苏都很看重印度,不结盟运动里的尼赫鲁基本是一号人物。

其次,在非洲,尤其是东部、中部非洲,有很多印度人,且地位不低。印度人遍布非洲,是因为这里很多地区以前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人一直充当着英国人的“打手”。

而在漫长的殖民历史当中,英国殖民地的底层官员、殖民地商业和农业技术人员、殖民地军队、殖民地警察,很多都是印度人。

由此可见,印度在非洲有存在感,有影响力,可能化为对中国的封锁。剩下的非洲国家要么跟美国走,要么跟苏联亲近,中国想打开外交局面,需要争分夺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3年末,在和非洲多个国家打招呼后,周总理从北京出发,先到昆明,然后从昆明直飞非洲。访问团此行带着几十人,访问地区大都在非洲中北部,大部分为伊斯兰国家。

1963年12月14日,周总理的专机来到了埃及首都开罗,当时,这里叫“阿拉伯联邦”。

当时埃及的领袖是纳赛尔,他早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就跟周总理相识,两人惺惺相惜。但奇怪的是,当天开罗机场冷冷清清,纳赛尔居然没来接机。

中方代表团对此早已有准备,因为纳赛尔不是不想来,而是不能来——苏联和埃及正在蜜月期,埃及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在进行中,苏联资金、技术、设备、专家都在给埃及服务。

纳赛尔不能来迎接中国客人,免得赫鲁晓夫不满。

彼时有很多非洲国家也和埃及一样,正处于美苏印的暧昧,所以从访问阿联开始,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就对随行人员说:“要对困难有一定估计,情况再复杂也要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二】

新中国初访非洲,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新中国初访非洲,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周经理抵达埃及后,虽然纳赛尔没有来机场,但他在开罗的总统府,即太阳宫招待了中国代表团。

彼时的纳赛尔意气风发,作为阿拉伯世界的领袖,他正在富国强军,目标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并努力把阿拉伯人团结在一起。

纳赛尔对中国客人介绍了阿拉伯世界的情况,周总理也称赞了阿拉伯人民在反殖民、反帝国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事业上的雄心壮志。

当时中国和大部分阿拉伯国家都没有建交,周总理顺势提出了和阿拉伯世界交往的五大方针。

五大方针,即支持反帝反殖民、支持不结盟、支持民族自决、支持阿拉伯主权独立、支持阿拉伯建立自己的协商机构。

这些方针,是在当年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的,纳赛尔对此非常感动,他相信中国人会是阿拉伯世界的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代表团和埃及政府会谈三次,并参观了金字塔等历史遗迹,12月21日前往阿尔及利亚。

由于在之前的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里,中国提供了军事、经济的支持,当地人民对中国代表团非常热情,首都万人空巷迎接周总理。

周总理答应继续向阿尔及利亚提供军事援助,并帮助阿尔及利亚发展农业,阿尔及利亚总统本贝拉非常感谢。

代表团告别阿尔及利亚后,又相继访问了摩洛哥和突尼斯。

在这两个国家,中方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待遇——摩洛哥国王非常热情,但在突尼斯,因为中突还没建交,突尼斯政府对中国比较冷漠。总统布尔吉巴曾和周总理进行了严肃的,尖锐的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中方预料的一样,在中国人到来之前,印度政府已经在非洲散播“中国侵略第三世界兄弟国家”的消息,把中国渲染成侵入印度版图的入侵者。

布尔吉巴直言,不理解中国为什么“入侵印度”。周总理马上告诉他:不是中国入侵印度,而是印度入侵了中国。

周总理摆出了中国在藏南、阿克赛钦等地的历史,摆出了印度多次挑衅,尼赫鲁拒绝谈话的事实。

最终中国在撤军时,主动后退20公里,这都是证明中国诚意的证据。

听完这些,布尔吉巴也点点头,但他话锋一转,又问起更尖锐的问题——中国为什么反对英美苏三国在莫斯科签订的《禁止核试验条约》,难道中国反对削减核武器?

这个问题也是美苏两国在全世界宣传的,周总理对此早有准备,总理对此回答:

“美国准备在欧洲大规模部署核武器,下一步可能在亚洲甚至非洲部署,所以该条约没有禁止核武器扩散。美苏还在继续进行核试验,只是转为地下,或者当量变小,所以这个条约是美苏的烟雾弹。”

布尔吉巴对周总理的理论表示了不同意见,但两方都认为,答案只能交给时间来验证。在双方坦诚地交流后,1月10日,中国和突尼斯建交,这是周总理此行的重要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突尼斯访问时,中国驻加纳大使馆传来消息:加纳发生政变,总统恩克鲁玛受伤,大使馆建议改期再访问。

但周总理坚持访问加纳,他认为“越到人家危难的时候,越要支持对方”。

1月11日,周总理到了加纳,恩克鲁玛没有来迎接,中方代表团直接到他居住的碉堡里访问。

恩克鲁玛要经济支援,要钱,中方都答应,周总理早就想好,把加纳为代表的黑非洲,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重头戏。

在加纳,中国答应追加给加纳1500万加纳镑的资助,且答应增加对加纳农业方面的帮助,恩克鲁玛对此非常感激。

随后中加召开的记者会里,周总理代表新中国政府,提出了对非援助八项原则——对非洲国家进行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援助,统统不收利息,力求快速、高效,且不附加任何条件。

这个消息一出去,非洲的很多国家欢迎中国来访问,周总理紧接着访问了马里和几内亚。

这两个小国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国家领袖亲临机场迎接,群众沿途载歌载舞,让访问团印象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三】

外交不仅是面包,也是拳头

外交不仅是面包,也是拳头

冷战初期,中国其实也有一定的对外援助,除了军事,也有经济和工业方面的支持。

在几内亚和马里,中国都有援助工程,这两个国家是非洲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地区,中方的援助对当地意义重大。

周总理抵达当地后,马里政府邀请中国代表团去各地的合作项目看看,就在这一过程里,出了一个不愉快的意外。

作为伊斯兰教国家,马里正是斋月,白天的出访路上马里人不吃不喝,结果一个司机累晕,车辆失控撞到了一个小孩。

这个小孩才10岁,伤势很重,马里政府说这不是大事儿,让中国代表团先走。

周总理却坚决要先把小孩子送往医院,并派一个工作人员跟随伤者去医院。在受伤小孩子上车后,中方人员才离开。

结果没过多久,工作人员回来,说小孩已经去世。

中方主动进行了赔偿,大约2000元人民币,这在当时的时代算是一笔巨款。此举让马里人非常惊讶,工作人员惊讶于中国人的负责任,当地村民也对这群东方客人刮目相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开马里后,在1月下旬,周总理相继访问了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对埃塞俄比亚的访问,是皇帝塞拉西一世临时邀请的,这是意外之喜。

原来,埃塞俄比亚当时是美国盟友,两国关系亲密,比苏联和埃及还要铁。但塞拉西一世还是邀请了周总理,他希望和中国交朋友。

塞拉西也坦诚,自己无法立刻承认新中国,因为美国不会同意。

周总理非常感谢塞拉西一世的坦诚,双方就非洲的局势、世界冷战局势交换了意见。埃塞俄比亚答应会在原则上以新中国为唯一合法政府,周总理答应推动两国建交。

在2月初,周总理来到了索马里,这是非洲巡回访问的最后一站。索马里总理舍马克接待了中国代表团,摩加迪沙挂起了五星红旗。

不过,当时中国代表团成员已经离开祖国近50天,各方面都愈发感觉到不适应。一些人身体不适,尤其是吃不下东西——非洲的饭菜粗粝,哪怕是国宴,很多人也食不下咽。

这次访问的时间长,任务重,一路上都是周总理在鼓励大家。所有人都知道,此行的政治意义重大。但看到众人日渐水土不服,返程也被提上了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回程途中,周总理还访问了缅甸、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以及欧洲的阿尔巴尼亚。

巴基斯坦本来是亲美国家,但在中印发生战争后,巴国开始倒向中国。周总理的访问,让巴基斯坦政府和中国开始军事和经济合作,中巴的蜜月期由此开始。

而斯里兰卡,在中印发生战争后,扮演了国际调停中心的角色。科伦坡会议里多国商议中印和谈问题,中国政府对斯里兰卡政府的工作表示感谢。

中方的主动访问,也让斯里兰卡认识到中国人的态度,防止被印度绑上车。

至于缅甸,彼时是中国的老友,周总理多次拜访,已经很熟悉。

此行所到的国家,都是后来中国在海外的重要朋友。

整个60-70年代,中国掏出了大量援助帮助这些国家发展经济,打造军队,援助数目和国内的情况比,显得非常奢侈。这一举动引起一些人议论,但长远看,这些援助举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援助换来了亚非国家的外交支持,正是有了这些支持,中国才在20世纪70年代回归以联合国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组织。毛主席就曾说过,中国回到联合国,是非洲兄弟抬进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黑非洲的援助,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望,十几二十年下来,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仅次于美苏,已经远远超过印度。这给改革开放后中国打开非洲市场,深入发展国际贸易起到了帮助。

最后,对亚非欧盟友的无私帮助,也在全球范围内牵制了美国、苏联、印度的力量,分散了他们对中国的包围,为中国发展争取了时间。

所以后来就有人总结:外交不仅是面包,也是拳头。

直到今天,无论西方国家以什么样的理由来污蔑中国,黑非洲人民对中国都是信任的。

原因无他,因半个多世纪的交往中,中国人是诚信的——我们始终坚持建交时代的承诺,不干涉他国内政,不绑架当地的外交。

这份承诺是周总理带来的,代表着中国一代领导人的智慧,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周恩来访问非洲十国》,陆苗耕

2.《 周恩来访问十四国随员轶事》,尹家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