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一个社会越来越不宽容的时候,戾气就产生了。

动则得纠,一点点小错就可能面临灭顶之灾。按流量进行治理的模式,鼓励了极端的言论和心态的蔓延。有司在处理“失言”的时候,举着的是180斤重的青龙偃月刀:全网封杀、删号、复出之后再封杀、再删号,甚至越来越多动用行政处罚和刑事起诉的手段来进行打击。而网络暴民们看了觉得“真爽!”“舒服了!”从底层呼应了有关方面的暴力作为,成了对暴力的鼓励。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受到严厉的处罚,最好让他们闭嘴,并且永远从网络上消失。实际上,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永远都是意见一致的。当我们采用这种让人闭嘴的逻辑参与网络互动的时候,就会发现,在这一刻和你一起鼓励封别人号的战友,下一刻也会出现在你的对手行列里。随着让人闭嘴的动作越来越多,网络上越来越难以听到不同的声音。

事实上,不同的声音更像是一种发声的渠道,就像压力锅的气嘴,发挥了缓解压力的作用。蒸汽压力锅气嘴发出的“呲~呲~呲~”,就是在通报管理者,压力到了什么程度,是应该继续加压,还是应该把火关小,直至关火,彻底消除压力。然而,让人闭嘴的做法,更像是把气嘴死死按住,不让它发出一点声音。

不同声音的消失,并不意味着矛盾得到了解决,相反,问题依然存在,矛盾逐渐积累,怨气越来越高,却没有一个可以发声宣泄的渠道,甚至人们已经被规训到听到任何不同的声音就吓得自我压制。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心里,却是充满了愤怒。

对姜萍、刘鑫、反诈老陈或者其他任何有过错的网络热点人物,我们也都很少看到同情和宽容。在社交媒体时代,让一个人社会性死亡,等于剥夺了他生存的社会权利,虽然不见血,却比任何血光之灾都要严酷得多。可是,姜萍消失了,刘鑫只要一露头就会被扑灭,反诈老陈总是被黑粉口诛笔伐。网络时代,一个人犯了错,就等于死刑。

类似的逻辑几乎在一切社会领域都存在。强力的手段受人欢迎,因为可以瞬间从表面扫平所有的“问题”:某个现象十分严重,必须限期整改,有关下属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提头来见,二十四小时、四十八小时呆在单位严厉执行;小摊小贩违规卖菜,哪怕只有一斤两斤,也要顶格处罚,三万五万起步;卖炒瓜子的小店,错误使用了“最好吃”宣传语,要求罚款20万;在自己家店铺玻璃窗户上贴一块招工小广告,也要面临处罚……

老话都讲: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然而做事不留后手,上来就是大招的现象比比皆是,越来越缺少人性,甚至出现了互相传递的现象,以至于这种暴戾的氛围像传染病。

我亲身经历的是,一个学生在某机构无薪实习了整整一年,一开始告诉人家有机会签约,最后却通知他不能留下,学生不理解的是,干得也还顺手,甚至比正式员工还辛苦,说明能力没有问题。而既然不能签约,为什么不提前告知?好让自己另谋高就?后来我给学生推荐另外一家单位,这单位见面就说需要岗位实习。学生当即拉黑这家新的单位,头也不回离开了。他对社会的不满,从上一家单位产生,传递到了这一家单位。这单位的领导还跟我表达了不满。我说,你要是知道他之前的遭遇,就不会怪他了。

处于底层的劳动者越来越辛苦,劳动时间越来越长。关不羽的文章《这一次,专家的话不好使了》发现,2022年有统计数据的167个国家中,周平均工作44小时以上的国家共8个,分别是中国、不丹、阿联酋、蒙古、印度、文莱、马来西亚、伊朗和哥伦比亚。其中,仅不丹和阿联酋周平均工作时长超过49小时。

到了2023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劳动者的平均每周劳动时间达到了49个小时,与不丹、阿联酋并驾齐驱为世界顶流,比我们隔壁邻居,以“过劳”著称的日韩,平均要多出11个小时。996是福报,但只体现在给足了报酬的互联网大厂之中,更多的劳动者陷入的是低水平重复劳动的陷阱之中。

这个趋势还在增加中,2015-2020年,中国人的周平均工时增幅为1.5小时,在2020-2023年期间,增幅扩大到了2小时。

辛勤劳动,没有换来更多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面对的是从上到下最严苛的要求,最恶劣的环境,最严厉的斥责,最不留余地的对待……任何人,只要有强势对待他人的时候,也都不会手下留情。你要说戾气从哪儿来,问问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