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基于真实事件改编,请理性阅读,与君分享旨在弘扬先辈,勿忘历史。前1/2免费阅读。
1982年9月16日,一架由香港方向飞来的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滑行过程中,飞机广播通知:“本次航班因肩负了一项特殊使命,所有旅客请暂时留在座位上等待通知。”
在所有乘客疑惑的目光中,前排一名白发苍苍的男子将自始至终一直置于双膝上的黑色皮包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用黑布包裹的骨灰盒,双手平握紧抱胸前,站到舱门口。在机舱门缓缓打开,阳光洒进飞机那一瞬间,男子泪流满面,对着骨灰盒喃喃说道:“四妹,我们回家了。”
此刻的停机坪上,早有两辆军用吉普车在此等待,一行身着黑衣,胸口佩戴白花的工作人员分站两侧,庄严肃穆。队伍最前方的一名老者疾步上前,对着男子怀中的骨灰盒深深鞠躬,眼中泪花泛起,哽咽着说:“萧明华同志,欢迎回家”。
这时,飞机上的一名乘客透过机舱玻璃认出了鞠躬老者的身份,失声说道:“他是专门负责对台情报工作的罗青长。”
罗青长是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在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长期负责对台情报工作,他是周恩来生前最后召见的人。1975年12月20日晨,病危的周恩来召见罗青长,将我党在台湾的情报网络全部转交给罗青长负责,周恩来在弥留之际特意嘱咐他:“不要忘记那些身在台湾的同志,即便他们是死了,也要想办法让他们魂归故里……”周恩来逝世后,按照周恩来的遗愿,也是由罗青长和周恩来的两位卫士将周恩来的骨灰撒入江河湖海,包括台湾海峡。
罗青长一行人簇拥着萧明华的骨灰盒坐上车子疾驰而去,到达庄严肃穆,门楣上悬挂着黑底白字的中南海怀仁堂。在这里,中共中央调查部特意为潜伏台湾的红色女特工萧明华举办了隆重的追思典礼。中共中央调查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的前身。
仪式之后,萧明华烈士的遗骨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从1948年萧明华赴台算起,如今的归来是34年的等待。萧明华的家人这才知道萧明华原来是一位中共红色情报员,她的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潸然泪下,满腔思念和悲愤化为三个字——归来兮,心里的她快归来吧……
女特工萧明华的潜伏要从解放战争开始说起。
1948年秋,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集结重兵,以集团军对战逐鹿中原,拉开辽沈战役序幕,这一战打了52天,在同年 11 月 2 日结束,国民党军被歼灭47万。实际上这一战国民党损失的47万生力军不是全部被消灭,很多国民党士兵被俘后经过忆苦思甜和积极的思想工作加入了解放军。
辽沈战役的失败不仅让国民党损失惨重,而且丢失了全国的工业重镇东北三省,此消彼长,形势已经不敢乐观。蒋介石也很务实,在震惊之余开始思考退路,计划撤退台湾,另起炉灶。
蒋介石为此颁布了四道命令:
第一,派遣陈诚接任台湾省主席。陈诚是军事人员,将台湾纳入军事化管理,为后续做好准备;
第二,转移文教方面的力量,重要的学者、知识分子,全部请到南京,送到台湾去。由于战火纷飞,国民党已抽不出太多力量,在这项转移命令上以自愿为主,因此有不少人去了台湾,也有不少人留了下来;
第三,将储存在各地的黄金、外汇、珠宝等,尽可能地全部带走,转移到台湾;
第四,把故宫博物院里的文物,还有中央研究院以及政府里面的重要档案,全部运到台湾去。
可以看出蒋介石是要把全国的文物、文化、教育、人才和经济打包带到台湾。如果是换个军阀或土匪可能只想到黄金,蒋介石这点比苏联人层次高多了。苏军攻克柏林后就知道抢夺机床、设备、收音机、自行车、金银往国内运,后面才知道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26岁的萧明华就是在这个时候和这种情况下收到赴台邀请的。
萧明华那时还在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读书,该校地处四川省江津县白沙镇,在抗战时内迁到四川的,陈独秀曾在这所学校任教。萧明华才华横溢,那时已经发表了多篇散文、杂文、小说,被誉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萧明华生在国统区,长在国统区,为何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国民政府的软弱无能。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与日军死战,“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口号曾激励了无数青年热血澎湃,保家卫国。那时的萧明华热烈拥护国民政府,但在抗战胜利后,她的观念开始改变,因为她发现国民政府救不了中国,给不了国人公平和尊严。
蒋介石为了获得西方支持,答应西方列强重返中国,继续执行满清丧权辱国签下的不平等条约。这些已经足够让国人心痛和悲愤不已。尤其是美国大兵进入中国后,骄横跋扈,吃喝嫖赌,享受着高国人一等的待遇肆无忌惮。
要知道中国共产党在1924年11月,第三届中央发表《第四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时,就提出了“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两党的境界和手腕高下立分。
压垮萧明华信仰的最后一根稻草是1946年12月24日晚上,两名驻华美军士兵喝醉酒后,在北平东单操场强奸了一名北大女学生。国民政府的第一反应不是惩恶扬善,而是企图掩盖事实,通知新闻媒体封杀此消息,美其名曰这是为了维护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能因小失大。
当时正在报社兼职的萧明华义愤填膺,说:“一个连自己国民都无法保护的政府,要之何用?”萧明华力挺《新民报》等几家报纸冲破当局的封锁,公开报道了这一事件,并参加从北大、清华校园发起的学生抗议游行,席卷全北平。
面对压力,驻华美军不得不将两名士兵开除、遣返,然而这两名美国大兵回到美国后,美方立刻以证据不足当场释放,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消息传到国内,国内媒体无不扼腕叹息。
在这种情况下,萧明华认识了重庆老乡,也是北师大教授的朱芳春。朱芳春还有一个身份是冀中军区敌工部干部,北平地下党负责人。朱芳春给萧明华送去不少进步书刊,包括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见萧明华没有反感之意,立刻趁热打铁,将她吸纳进了中共地下党。
1948年,执教过萧明华的大学者台静农邀请萧明华赴台湾任教。朱芳春郑重地对萧明华说:“潜伏工作是危险的,需要的不仅是热情、意志,还有远离故土,无法侍奉双亲等。所以在你做出决定之前,你可以认真地考虑几天。”
萧明华坚定地回答:“我已经考虑好了,自古忠孝两难全,我愿意为革命事业放弃和牺牲一切,纵然是死也无愧于天地、自己和父母。”由于时间紧迫,萧明华立即动身,千里迢迢赶回家中和父母话别,义无反顾横渡怒海,对于此行的任务她未吐露半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