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管理者要学会如何带领团队,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有人会说,如果连团队都管理不了,那就不是团队,而是乌合之众。一个真正的团队,需要具备完成任务的各项技能和技巧,还需要性格各异、兴趣不同的人才。

那么,作为管理者,怎么才能带好一个团队呢?

首先,作为管理者,你得明白为什么要带团队。

如果你发现你的手下是一盘散沙,大家各忙各的,不懂得互相帮助,整天为了小事争执不下。每个人只想着自己的那点利益,生怕别人抢了去,为了保护自己的小利益,有时候甚至损害了整个团队的利益。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都觉得自己是对的,谁也说服不了谁,结果就是争吵不休,问题却始终解决不了。有的人总是推脱,说这不是我的事,我不该做或者我坚决不做。这种情况尤其在分工不明确的时候特别常见,大家互相推诿,结果小则耽误工作进度,大则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

要知道,团体和团队可是两码事。工作团体是把任务分给个人,重点在个人目标和责任上,团体目标其实就是个人目标的简单相加。在团体里,成员们宁愿自己多做点,也不愿意大家一起合作,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而团队就不一样了,团队有共同的目标,有一套详细的计划来实现这个目标。每个成员都会从大局出发,甚至愿意为了团队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小利益。所以,想要企业不断进步,取得好成绩,就得把工作团体变成真正的团队。

人多了不一定就力量大,关键是要有效地利用每个团队成员的力量,一起朝着团队的核心目标努力,这样团体才能变成真正的团队。

团队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就像狼群一样,当它们锁定了一个大猎物,几只狼会一起围攻,前面的狼被猎物甩开了,另一只狼立刻跟上,继续攻击,直到猎物体力耗尽倒下,狼群通过合作才能享受到美味的食物。这就是团队力量的体现。

第二,我们要打造一个高效的团队,推动整个组织的进步。

一个高效的团队就像一个完整的圈子,每个环节都紧扣目标。团队领导得像个教练,教会每个人如何精准地识别目标。

得明白,团队的成功和个人的成功不是一回事。团队成员得关注整个团队的利益和成就,而不只是自己那一小块儿。如果大家只关心自己的小任务,不把团队放在心上,那这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团队,只是一群偶尔联系的人而已。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1.确保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清楚知道我们的总目标是什么。

2.让每个人都全力以赴完成团队的总任务,而不是只顾自己的一摊事儿。

3.鼓励所有人一起合作,把自己当成团队的一部分。

很多员工习惯了自己单打独斗,觉得上级只看个人表现。就算他们知道自己是团队一员,还是忍不住关注自己的小成绩。这时候,经理的任务就是帮他们把焦点从个人转移到团队上。

所以,我们要关注团队的整体表现,看每个成员为团队做了什么贡献。在团队管理中,我们要坚持这几个原则:

1.让团队来调整个人的工作表现。

2.别表扬那些对团队成功没帮助的个人表现。

3.如果要评价个人表现,那就得把团队表现作为主要标准。

团队要高效,就得有大家都遵守的规矩。每个成员都得遵循这些规矩,不要把任何人孤立起来。

团队要么有决策权,要么没有。如果有权决策,你就不能随便否决团队的决策,否则会出大问题。

团队成员得学会高效合作,这意味着要承认团队里有冲突,要敢于面对和解决冲突。遇到冲突时,你得学会新的处理方法。是想把冲突压下去,还是欢迎冲突,让团队表现更好?这个选择很重要。

团队业绩受三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和它们的互动方式共同构成了团队的架构。

面对面的架构是办公室里能直接感受到的东西,比如团队的任务、组织方式和必要的互动。

社会架构是更广泛的因素,包括公司的激励制度、权力结构、文化、客户需求和市场竞争。

个体架构是每个人带到工作中的个人观念、情感和深层次的信仰。

这些因素紧密相关,一旦完全融入团队系统,就能成为提升团队效率的强大工具。

观察团队的互动,你会发现四种行为模式:

1.发起者会启动一系列行动。

2.追随者会支持发起者。

3.反对者会挑战发起者。

4.旁观者会观察并发表有助于发展的评论。

研究这些行为模式,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改变团队的行为。

第三,作为领导者,得学会怎么挑选合适的团队成员。

找对人,事情才能做得对。在招聘时,有八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1.别急着招人。

如果招聘得太急,很容易降低标准,或者忽略了应聘者的缺点。一般来说,招聘工作需要大约90到120天,所以如果高层突然离职,得马上开始找接班人。如果要新增职位,那就得更早,提前三四个月开始招人。

2.别只靠面试来判断。

虽然面试是常用的选拔方式,但其实它对提高招聘准确性的帮助不大。为什么面试效果一般,却还是那么常用呢?专家给出了几个原因:

首先,很多管理者面试前没有好好规划,也不清楚什么算是好的回答;

其次,应聘者通常比管理者有更多的面试经验,更懂得怎么给人留下好印象;

最后,面试能帮助管理者了解应聘者是否好相处,这可能就是为什么面试对预测工作表现不够准,但还是被广泛使用的原因。

3.找最适合那份工作的人,而不是最优秀的人。

不要因为应聘者能力太强,就提高职位要求。为了避免请来过于资历高、最后可能无聊或离开的人才,雇主需要制定一份实际的要求清单,按这个清单来招聘。

4.别只用成功员工当标准。

用一个成功员工的特点作为招聘标准听起来不错,但问题在于成功和失败的员工特点往往不明显。比如,有研究分析了上千名优秀销售员的特质,发现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点,但当研究者查看业绩最差的销售员时,发现他们也有同样的特点。这说明,在区分优秀和不佳员工时,必须确保方法的有效性。

5.用具体数据来考察应聘者。

问应聘者一些可以用数据证明的成就,来验证他们的自我介绍。用打分法也能有效测试应聘者。比如,让他们给自己打分,满分10分。通常,有弱点又不想被发现的人会给自己打7分;自信的人会打8分或9分。但事实上,有弱点的人往往也会给自己打8分或9分。

6.别问无关紧要的问题。

关于年龄、性别、婚姻、种族或宗教的问题可能会被视为对应聘者的歧视。应该问与工作能力相关的问题,比如是否能加班或出差。

7.别忘了查验证件。

不核实应聘者过去经历是招聘的大忌。向推荐人了解可以知道应聘者的过去表现和潜在弱点。如果得到的评价是负面的,要向提供者解释,这些信息有助于评估候选人,帮助他们发挥潜力。一个有效的提问技巧是:如果给这位应聘者建议,帮助他们在事业上进步,你会说什么?

8.别只看个性。

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认为个性对管理成功或其他职业成就很重要。但研究发现,个性与工作表现的相关性其实不高。个性测试可能对了解或培训员工有用,但对招聘来说可能不太合适。技能测试或专业知识测试越来越被证明能更好地预测工作表现。所以,了解应聘销售岗位的人是否自信、有活力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他们是否具备保持或增加客户数量的技能。

第四,作为领导者,得教会团队成员怎么有效地沟通。

不信任员工,对企业来说是个大损失。在软件业发达的爱尔兰,软件公司都从控制式管理转变为信任式管理,更注重满足员工的价值观,而不仅仅是物质需求。

要想经营好现代企业,就得把信任当作最好的投资。信任是未来管理文化的关键,代表了先进企业的未来趋势。

比如日本著名的松下集团,他们的商业机密对员工是开放的。新员工入职第一天,就能得到全面的技术培训。有人可能会担心,这样会不会泄露商业秘密。但松下幸之助说,如果为了保密而限制技术培训,员工因为技术不熟可能会生产更多次品,这比泄露秘密带来的损失更大。对于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企业,信任是唯一的选择。

要重视员工会议。这是公司内部交流的好机会。员工平时很少有机会交流,成功的会议可以增进交流和理解,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开好员工会议,要注意三点:让下属报告工作情况;鼓励提建议,制定计划;讨论如何提升公司整体业绩。

不要对员工隐瞒坏消息。危机管理的关键是透明。如果员工能第一时间知道真相,他们会在危机中挺身而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员工是最复杂、最敏感的群体。他们相信,通过辛勤工作和忠诚,有权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很多公司在危机时遮遮掩掩,但这样只会让情况更糟。

那么,团队怎么才能有效沟通呢?

1.明确沟通目标。

2.作为领导者,要抓住一切机会沟通,甚至创造新的沟通途径。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内部的沟通尤为重要。但现实中,人们之间常常有看不见的隔阂,阻碍沟通。再先进的通信设备也无法穿透这些隔阂。如果沟通不畅,会影响员工关系,甚至损害企业。

面对沟通难题,我们怎么解决呢?

1.提高沟通的心理承受力,克服障碍。

2.准确使用语言。

3.学会有效倾听。

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确保信息双向流通。

5.根据谈话内容选择合适的环境,帮助实现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