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底了。回顾这一年,你过得还好吗?

和你聊了一年的商业和管理,今天,请容许我冒昧地问你这样一个问题:你,过得幸福吗?

前段时间,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再次来到了我们刘润读书会直播间。

心理学,听上去好学术,感觉很远。那,积极心理学呢?

这门研究幸福的学科,可是彭教授的统治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年前,彭教授和我们聊过“焦虑下如何安放内心”的话题,收获了读者和观众们的超多好评,在后台一直催促彭教授返场。

这次,彭教授带来的是一个新的话题,“如何拥有福流澎湃的人生”。

“福流”这个词,你一定听过。有的地方会翻译成“心流”、“心力旺盛”、“爽”、“沉浸且开心的状态”。

彭教授说,如果你体验过全神贯注、时光流逝、心旷神怡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你就体验过幸福。

而这,远比你想象中容易。

只要你想明白一些事情,做好相应的准备,你其实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福流,每分每秒感受幸福。

想明白哪些事情,做好哪些准备呢?

今天,我把彭教授的精华内容,整理成了一篇文章,用一杯咖啡的时间,和你轻松聊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来不是为了吃苦的,是来享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来不是为了吃苦的,是来享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个热搜话题,说上一辈人有个观念,就是把吃苦当做了通向成功的路径。而似乎只有成功了,才会幸福。

他们不仅这样严于律己,还这样教育下一辈。

可是,如果每次吃水果都先吃烂的,你就会一直吃烂的水果啊。

彭教授说,我们活在世界上干什么?就是应该快乐、愉悦、幸福的。

“很多人就是觉得,老百姓就得吃苦,有钱有势了才能享福。 我觉得这种都是封建思想,PUA大家,总是苦兮兮、臭烘烘。 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间,一定要保护自己,这是第一位的。 然后我们再去成全家人,然后再去成全社会。 顺序一定要搞清楚。”

你完全可以,每次都吃好的水果,享受汁水饱满、清香可口的当下。

坏的?要真坏掉,就丢掉好了。

不论工作还是生活,你的第一顺位,永远应该是你自己。

只是,如果你恰巧是从这老一辈的观念里成长出来,的确非常难转变观念。甚至连偶尔的放松玩耍,都会觉得有“负罪感”。

怎么办?你说,还能怎么办,那就卷呗。

如果你原本就有“卷”的基因,卷别人卷赢了特开心,那么恭喜你,保持就好。

可许多人,是一边卷着,一边痛苦。

一边骂骂咧咧,一边继续兢兢业业。

终于,你抬起头,捏一捏酸疼的脖子,一看2点了,夜深了。你往椅背上一靠,感慨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这样活着。

这时,你会开始迷茫。

迷茫着迷茫着,就会想象自己掀桌子不干了。你开始躁动,想着裸辞吧,创业吧,这工作不伺候了!

可是,年轻人依旧苦恼找不到热爱,中年人不知怎么提升价值,老年人担心年老生活。

这么多苦恼,怎么幸福哟。

不论是迷茫还是躁动,都容易让你陷入焦虑的状态里。你只会越来越难全神贯注工作,也越来越难酣畅淋漓享受生活。

学不好,也玩不好。

这就是为什么,随着你长大,“福流”的体验越来越少了。

怎么办?

你迷茫,是因为目标不清。你躁动,是因为想做,但不敢做。

那么,就去找明白目标,去找到做事的勇气。

怎样的目标,才会通向幸福呢?

彭教授说,你可以从这三种着手,分别是:工作的目标。心理的目标。生活的目标。

对于年轻人而言,“工作”应该是第一位的。

你先别去想东想西,当务之急,就是把工作做好、做顺,做到大家都满意。

现在70%的人都不爱自己的工作。这其实并不正常,这叫:劳动的异化。

劳动,本应是可以带给自身幸福的。这是人类6500万年的演化选择出来的,自带的竞争优势。

那,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沉浸的“福流”状态呢?

最早提出“福流(flow)”概念的心理学家米哈伊认为,你得满足3个客观条件:

1)清晰的目标。

首先,你得有目标。

也就是说,你清晰地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需要达到什么效果。

2)及时的反馈。

有了目标后,得有及时积极的反馈。

如果目标太遥远,反馈很慢,你就很容易中途泄气。

3)挑战和技能匹配。

最后,你面对的挑战,应该和你的技能是匹配的。

太难让你受挫,太容易你又会觉得无聊。

那么,那种你跳一跳,拼命冲一下,能达到的才是最好的。

满足这3个条件,你就很容易进入深度工作的专注状态,积小胜为大胜,不浪费一点脑力。

如果你说,当下的工作简直让你喘不过气。怎么办?

你应该换一份工作。

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手段,是一种市场交换。

你用你的能力,来获得对应的劳动成果,能保障生活。这才是正常的劳动。

你一步步专心把手头的事情做好了,就可以提升职称,逐渐完成自己的理想。

一个一个小目标去奋斗,一点一点脚踏实地通过工作提升生活的资本,搞定了这些,再去想一些远大的事情。

你可能会反驳,彭教授说得太理想了,实际生活是一地鸡毛。

“很多时候不是我不想做,而是不敢做啊。”

彭老师说,人之所以不敢改变,其实是因为没有做好准备。

我们接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敢,是因为你没做好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当人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每个举动,似乎都牵扯到无数责任。

比如,当你遇到了不公的工作,没有相应回报,没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可是哪怕这么糟糕了,你还在选择原来的岗位上唯唯诺诺,不敢换工作。

这是因为,你没有做够准备。

啊?那请你告诉我,到底怎样才算是做了足够的准备?怎样才算足够到,让我敢于迈出改变这一步呢?

快一点,别藏着掖着了。

彭教授说,你得做三个方面的准备。

经济上。资源上。心理上。

我们一个个来说。

首先,经济上的准备很重要。

人们往往喜欢谈理想方案,但生活中往往做的是次优方案。

如果你想从次优转向理想,你就需要给自己缓冲和成长的时间。

这也是为何说,年轻人,工作目标应该放在第一,别等到中年了再来后悔。钱,就是通过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劳动,积攒起来的。

但说是经济上的准备,其实也并没有你想的100万、1000万那么可怕。

6个月的应急准备金,就足够了。如果有家庭,也要计算清楚一个家庭6个月的开销。

这样一来,无论你做什么尝试,你至少都为自己争取来了半年的缓冲期。

其次,是资源上的准备。

如果你找到了热爱的事情,那么我要恭喜你。这并不容易。

不过,想要开辟事业,可千万不能是一拍脑袋就往里硬冲啊。

是的,要拼命打磨个人技能。这一点很多人会考虑到。

但还有一件总被忽略的事情,它也同样重要。那就是,你还需要考虑自己“有没有人”。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你需要有社会资源,人,就是其中一样很重要的社会资源。

他们在做或者做过和你事业有关的、类似的事情。和他们深度交流,你才能增加做事的成功概率。

去哪里找这些人?同学、朋友、同事、领导,都有可能是你的盟友。

如果断联了也没关系。你也不用非要带着朋友上路,而是去路上找朋友。

但重点是,你得找。坚持不懈地找。

经常有读者在后台问:

“到底该如何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啊?我要么找不到,要么当我的热爱变成事业的时候,我的热爱消磨殆尽了。这太难了。”

或许,你纠结的方向错了。

热爱,可能来自于你经历的巅峰体验,是“事”。但其实,“人”也是你的热爱很重要的来源。

你的热爱,也会从“别人”那里诞生。

比如,社会认可。又比如,人和人的支持。

现在你知道,彭凯平教授是著名的积极心理学家,拥有很多著作,心理学教授一做就是半辈子。

但你不知道的是,他最开始,很讨厌心理学。

彭教授原本,是锚准学物理的。

1979年,他从湖南老家考上北京大学的时候,还是一名高一的学生。

那时,全市招了优秀学生组成尖子班,为了搞竞赛,提前学了一个暑假高中课程。

彭教授回忆起来都觉得痛苦。那个班,有5个同学都出现心理问题,退学了。

虽然彭教授熬了过去,参加了全省各种竞赛,成绩还超过了高三的同学。

但遗憾的是,北京大学报志愿的时候,他本来想去物理系,却被老师调剂去了心理学。

这样一位,从小就喜欢发明研究一些东西,还是搞理科竞赛的天才选手,面对这个结果,自然是很愤怒。

他和父亲找到老师想要个说法,结果,那个老师其实也不懂,他看了材料回了一句,“因为你写了一句话,愿意服从国家分配啊。”

这能怪谁呢。哎。

从此,彭教授就走上了心理学的道路。

最开始,他十分消极。不上课,看闲书,天天在球场上打球。

但是在期中考后没多久的一个晚上,他去听了一个讲座。

这次讲座才让他发现,自己一直对心理学有刻板印象。

原来,心理学也可以和理工科一样,需要做实验。从一些看似毫无客观规律的事物中,找到一条科学规律的。

这可太有意思了。

这次讲座之后,彭教授就开始认真了。他开始拿A+,开始考高分,不断得到正反馈,一路遇到的良师,又在一路支持鼓励他。

现在呢?

如果你看了那天读书会的直播,相信你也会被彭教授对积极心理学的热爱动容。

直播的时候,正巧碰上彭老师赶飞机。

机场那么吵,时间还很紧迫,广播不断催促着各样航班乘客登机。

换做旁人,早已心慌不已。可咱们彭教授,淡定自若,毫无疲态,依旧充满精力地在成千上万人的直播间里直播。

而且。天啊。他不仅能直播,还能高频幽默地和读者互动,碰撞出了非常多的好问题。

彭教授说,人的热爱,是可以迁移,可以被感染的。

甚至如果一件事,最初是你爱的人希望你做,也有可能最后,真的演变成你自己的热爱。

在“人”的洗礼中,你会慢慢从内心生长出驱动力。而有了驱动力,你会更容易进入“福流”状态。

说完了经济上、资源上的准备,最后,你还需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平时,要有“心理目标”。

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你得主动去锻炼自己,自如应对负面情绪的能力。

怎么锻炼?“控制-化解-创造”三步走。

有负面情绪不怕,怕的是,负面情绪长期干扰你。这就需要你去“控制”。

你会碰到不开心的事情,感到烦恼、焦急、恐惧甚至愤怒是很自然的事,不要第一时间进行自我攻击。

接纳负面情绪必然发生,才是控制的开始。给自己下指令,是控制不了情绪的。

接着,你可以把负面情绪转移、化解,去做其他事情,从而控制住自己的负面情绪的活跃程度。

比如你去同学聚会,你的同学已经成了亿万富翁,而你还在打工,这个时候你不开心了。

你不用第一时间责怪自己,怎么这么没有气度,居然嫉妒别人。

彭教授说,嫉妒是很自然的事情。不嫉妒说明你不求上进了,对吧?

那接下来怎么办呢?你可以去做点别的事情。

比如说深吸一口气,还有闻闻香、看看书、听听音乐、泡泡脚,让自己情绪缓解下来。

控制。化解。然后,试着自己去创造出让你自己开心的事情。

你的家庭、事业、身体有关的事情里,所有让你觉得自己还不错的,你都把它挖掘、体验、回味出来。然后,不断创造新的快乐

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上很经典的解决问题三步法:“觉知与接纳”,然后“替代与转移”,最后“创造与升华”。

就像彭教授说的,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让你幸福。但是,你可以通过一步步做下来,让自己感受好一点。

日常不断训练自己,增加进入福流状态的次数,从而感知到幸福。

经济。资源。心理。

三个准备,说完了。

但如果生活里充斥着各种噪音,你也很难进入福流状态。

所以,在“工作目标”和“心理目标”之外,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生活目标”。

彭教授说,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同等重要。不要因为事业耽误婚姻大事、身体健康,是不值得的。

可是,这听起来,也并不容易啊。

身体健康还可以规划规划,可是婚姻,几乎做不了一点准备。

就拿婚姻的第一步来说,就足够让人头大了:到底该怎么找到一个合心意的对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找对象,要找相似的,大于互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在学校里开始,许多家长和老师会教我们,防异性像防口水一样。

小时候怕你早恋,得,成年了却开始催婚。

别烦。别烦。

如果你深思熟虑后还是想要单身,这很好。主要怕的,是你内心还想找,却无从开始。

彭教授分享了4点,你听听看,或许能有些启发。

1)不要一个人找

婚姻这件事,一定要找人帮忙。

彭教授说,很多人受到好莱坞电影的“荼毒”,觉得邂逅、偶遇、一见钟情才是真爱。

事实并不是这样。

即使在倡导“浪漫爱情”的美国,大部分的婚姻也是介绍的,少部分才是自己碰上的。

所以,你得有人介绍。谁来介绍?你的盟友。

盟友从哪里来?亲人、朋友,你的社交网络,你都去深挖一下。

2)提升自己的价值

你要去谈恋爱,你首先得要提升自己的价值和魅力。

彭教授说,愿意跟你结婚的人,一定是看中了你的优势,而不是缺点。

什么优势呢?财力、学识、样貌。总之,你有什么好,就是你的优势。

可是你说,如果长得比较困难,怎么办?

什么都没有,那么至少,你应该是个好人。

怎样算是好人?

心理学家们有一个很准的评估指标,那就是,具备“亲和品质”的人。

智商、情商,甚至样貌、奋斗精神,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但是亲和性(agreeableness)不会。

你的善解人意、热情周到、友好大方、乐于助人,在爱人眼里,熠熠生辉。

总之,你总能找到价值去提升。你总可以,好好挣钱、好好看书、好好健身。

好了。现在,有盟友了,你也有价值了。但,如果你没有和异性相处的技能,事情可能还是得黄。

3)要有和异性健康相处的技能

这一点非常重要,但也总是被忽视。

彭教授说,你平时就得去多见异性,要有和他们相处的技能。

男女思维太不一样了。

每一次接触,你都可以在“异性知识库”里更新记录一次。

这样,当你遇到你的另一半的时候,不至于因为“技能”上的不足,遗憾错过。

4)找相似的大过于互补的

这一点,非常有意思。

也来问问你。你觉得你找对象,到底应该找和自己相似的好,还是找和自己互补的好呢?

或许,你听到的声音里,对于“互补”的支持会多一些。

彭教授说,这大概是出于长辈的考虑。传统婚姻,一般会考虑如何补充资源,双方成就。

这无可厚非。

但如果你想把婚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相似”的爱人,好过“互补”的。

什么相似呢?价值观、阅历、状态,甚至,长相。

这能极大减少交际成本,更容易获得长久的幸福,而不是冲突。

相似,会增加我们的爱和感受。

盟友。优势。相处。相似。

四个要点。说完了。

听到这里,你可能还有一件事没想明白:说找相似的,那如果我找到了,但是两人经济差距很大,还应该在一起吗?

这大概也困扰着不少朋友。

彭教授说,收入的不平等,很多时候是别人的评价。

经济差距大,是你自己觉得的,还是那些喜欢说三说四的人给你带来的烦恼呢?

在最开始,你需要扪心自问,你看重对方什么?

如果一下子想不明白,也没关系。这样,你跟着下面的几个方面,来一步步想一轮:

第一,经济收入是否是你特别看重的。

如果你更看重是对方的魅力,比如特长、相貌。

以及......你再想想呢,还有没有别的价值?像是社会价值,情绪价值。

这些,可是经济替代不了的。

第二,判断一下对方是潜力股还是烂股。

未来能不能赚钱,能不能发达?人品是不是很好?

有未来的潜力,那就忍几年。

彭教授说,潜力,说不定是可以兑现的,而且兑现的概率是很大的。

因为成功的人,总是有一些共性的特质。

人品好的人,就算发达了,面临第三者诱惑,还会因为当年陪伴的恩情,拒绝诱惑。

第三,你自己的情绪感受。

如果你也弄不清楚自己的心到底有没有在骗人,那么你可以试试深夜的时候,仔细感受一下。

如果半夜,你发现对方没钱这件事,让你愤怒、焦虑、不安。你辗转反侧,你睡不好觉。

那么,说明金钱这件事,你很看重。面对对方的时候,你需要做好自己的抉择了。

但如果只是白天,你听到别人提起,稍微有点动摇。但是当你回家后,两个人相处还是那么开心舒适,那么,就好好过自己的日子。

你们彼此之间,大胆表达美好幸福的感受,才是你真实的生活。这比社会的评价更真切。

而真实的幸福感受,才会让你无时无刻,轻松感受到“福流”。

好了。说完了找对象,该说说已经有对象的了。

如果你和你的伴侣,处于水深火热的关系中,那么“福流”,也离你很远。

已经在一起了,有什么改进的办法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痛苦谁改变?这是不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两个人遇到矛盾,有一句话特别“有毒”:谁痛苦,谁去改变。

彭教授说,当你面对一个固执的伴侣时,这句话是不对,且无效的。

首先,你要看看痛苦的程度,是否都伤筋动骨了。

如果都对你造成伤害了,都让你活不下去了,你忍着才是对你自己和对方一生幸福的摧残。

彭教授说,建议分开。

但如果还没到这个地步,还有感觉。努力了,还能改。

那么,是两个人应该商量着去改变。

“福流”,是需要“同修”的,绝对不是靠哪一方的妥协。

那么,从哪些事情上去商量,更有可能达成一致?

小的事情。熟悉的事情。能达到效果的事情。

从容易改的开始,最难改的放在后面。

比如,生活习惯。

他睡觉前不刷牙?不刷牙不让上床。

彭教授说,其实很多的不如意,来自于“不了解”。

夫妻二人,应该多花时间,彼此探索对方的领土。

说不定,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之前没发觉。

比如价值观追求、人生智慧、对生活的阅历。那么,你们就从这些地方着手商量。

把造成不如意的事情变小,把共同体验变成最大的事情。

什么共同体验?最好,是能共同行动起来的事情。

比如一起去旅游。

又比如,共同去牺牲,去为家庭奋斗。这对感情维持很重要。

有的人会说,喜欢那种,一方赚钱给一方花的爱情,觉得真幸福。

彭教授却说,这是很危险的状态。

因为这样时间久了,两个人步调不一致,最容易出问题。

共同体验多了,就会有更多沉没成本,彼此自然就会更尊重对方。

让命运快乐地联系在一起,是两人一起创造“福流”的钥匙。

当然,你的3大目标里,还不仅仅只有对象这一个角色。

还有父母家人、公司同事、朋友,以及其他社会关系。跟他们相处,是否可以“谁难受,谁改变”呢?

不妨挨个说。

血缘关系。

注定关联一辈子的关系,只能一起改变。

等级关系。

一般只有下面等级的人改。毕竟老板领导掌握着对你的“生杀大权”,老板痛苦不会改,他会让你改。你不改,他可以换。

社会关系。

这是跟你没有血缘,没有利益,是平等的关系。而一切平等的关系,都应该一起改。

交换关系。

这个很有意思,那就是谁花钱,谁去改。因为花钱的人,不痛苦。金钱有一定的补偿效益。

你看,只有在等级关系里面,才是“谁痛苦谁改变”,其他都不是这样的。

所以,人生来不是来吃苦的。一切都可以用方式方法,温和化解,体验福流。

那么,说完了和自己相处、和家人伴侣相处,再来说说,怎样和你的其他社会关系,一起共享福流呢?

比如,客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付出的人,先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教授说,和你的各种社会关系相处,有一个核心原则:真正幸福的沟通,是心灵感染。

哪怕对方是你的客户,也是如此。

好的沟通,会减少客户注意力抽离的阻碍,更容易进入“福流”状态,从而被你愉快地说服。

在这个基础上,彭教授还分享了一个心理学上的沟通6大原则,也分享给你。

1)互惠

给人一个好处。不一定是物质上的,你的微笑的表情,你激励的话语,都会让对方受益。

你给人好处,对方接收到了,就愿意受你影响,才愿意被你的心灵“感染”。

所以,你想把东西或者服务卖给客户,得先付出,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善意、快乐,然后再谈收获。

2)一致性

前后一致,表里一致。

就像是许多品牌喜欢做客户调研,让客户填表,其实本质上就是在追求和客户的一致性。

“找到你喜欢什么,你愿意要什么,我们顺势而为。”

包括人们喜欢表态、宣誓,也是在做一种一致性的沟通。

3)权威

也就是专家意见,领导看法。

权威,天然带着一种“说服力”。

4)从众

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你看到了、听到了,也会想去做。

就像是双十一大家都在买,你会有冲动,不然也买点什么吧?

5)稀缺

你不做,就错过机会了。

最后三天,清仓了,再也没有机会了。

常见的饥饿营销,就是利用了稀缺在沟通。

6)让别人开心快乐

就是去让人觉得他很好、他很牛、他很有道德。

而不是反过来,炫耀你很好、你很牛、你很有道德。

客户受到快乐的感召和影响,就会更愿意做你推荐的事情。

因为这件事让他愉悦,他就会产生内驱力。

所以,万事万物,都是有方式方法的。

用方式方法去到哪里?去一同感受“福流”,快乐地成交。

快乐,有利于创新。

幸福的状态,其实更有利于你的思路发散,让你哪怕是在困难的环境里,也能发现更多可能性。

而你和他,又因为感受到了快乐的好处,所以更愿意主动创造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典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里,有一段经典电影对话。

小女孩玛蒂尔达问杀手里昂:“人生总是这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才这样?”

里昂回答说,Always。人生总是这么痛苦的。

但今天的文章,想告诉你的是,人生来并不是来吃苦的。

你的日常生活里,每分每秒都可以主动创造幸福。

先从越来越多地进入“福流”状态开始,不要总是等着幸福来敲门。

清晰的目标。及时的反馈。找到和技能匹配的挑战。

一步一步,可以帮助你进入福流状态。

工作的目标、心理的目标、生活的目标。

如果你很迷茫,你可以先找到自己的这三个目标。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想要长期持久地进入福流,你还需要和身边的人一起努力。

福流,是深度工作的畅快,是享受生活的宁静,是沐浴在家人朋友温情眼目中的喜乐。

是你随时随地,都可以捕捉到的极致幸福体验。

或许,那些让你沉浸到忘记了时间的日子,才最值得过。

祝你,福流澎湃。

共勉。

P.S.

再次感谢彭凯平老师的分享。

如果,你也喜欢这种分享干货的直播,那么,欢迎你点击下方“预约”按钮,免费收看最近一期的“刘润读书会”直播 。在刘润读书会,我们会为你挑选干货好书,并邀请到书籍的作者本人,或译者、领读人,来为我们做详细的讲解,和知识的分享。直播期间,我们也会上架由当场嘉宾老师亲笔签名的半价书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如果你还想查看往期刘润读书会的直播回放,那么,欢迎你加入“刘润·进化岛”,和我们一起学习。

在“刘润·进化岛”上,你可以直接向我提问,收听我的商业日课;可以认识2.45万名创业者朋友,提升自己的商业认知;可以回看商业访谈,听大咖讲书,收获更多的思路和视角 ……

更多关于“刘润·进化岛”的信息,欢迎你点击下方图片进行了解。

我在岛上,等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为彭凯平独立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

1、《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彭凯平

观点/ 彭凯平主笔/ 木言声编辑/ 二蔓版面/ 黄 静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2430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