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到济南养病,杨得志硬着头皮,下了逐客令:请老首长离开济南

杨得志同志,曾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济南、武汉、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中央军委还评级他为“一代忠勇之将”。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将军,当刘伯承到他所在的济南准备养病时,他却下了逐客令,让老首长离开。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杨得志曾在抗美援朝中立下赫赫战功,他也曾在天安门城楼上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毛主席亲切地握着手,称赞他:“此人一直是志愿军,上井冈山就是志愿去的,就是志愿军!”

这么多年来,他始终拥护着毛主席。1958年,他响应毛主席让所有的军官都下去当一个月的兵,了解士兵的生活、思想和心理。杨得志毅然换下了将军服,来到徐州当兵,成为了第一个响应号召下连当兵的大军区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得志出身贫寒,从小参军没读过什么书,身上却具备了不少良好的品质。

他为人厚道,待人诚恳,能团结人。他从不居功自傲,也能委曲求全。他团结同志,待人宽厚,尤其是对于处于逆境的同志,关爱有加,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当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杨国夫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每天晚上都会打电话给他,告诉他一定要放宽心,我们大家都了解你的。

对于那些受到不公平对待的领导同志的子女,他也非常关心,有的送到部队当兵,有的还请他们到家里做客。在刘少奇遭遇不测时,他还立即把刘平平保护了起来。

可就是这样一位待人宽厚的同志,为什么刘伯承要去养病时,却下了逐客令呢?

新中国成立以来,刘伯承主动辞去了总参谋一职,创办了南京军事学院。

在1950年7月,中共中央也曾征求他的意见,让他进京出任总参谋长。刘伯承考虑到自己年纪大了,多次负伤,身体也不好,所以他觉得总参谋长的职位应该由年富力强的人担任。所以他还是决定去办学校,搞教育。于是他主动给中央写信申请。

这封信受到了毛主席和主席的高度重视,他们也认为刘伯承确实是创办解放军最高军事学府的最佳人选,也就批准了刘伯承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之后,刘伯承为创办南京军事学院呕心沥血,六年来培养了三千多名毕业生。后来在军事学院的基础上,发展了六所高级军事院校,为新中国建立完整的军事院校体系奠定了基础。

到了1957年7月,中央军委任命刘伯承为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于是他致函彭德怀并转呈毛泽东,现在他体弱多病,这六年来工作很是吃力,所以也没能参与更多的工作,请求免任他以高等军事教育这么重要的职位,让他疗养一个时期,病愈后去北京专任军委委员。

就这样,65岁的刘伯承离开了他亲手创办的军事学院。此后,他处于长期的赋闲状态。

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刘伯承受到了“反教条主义”的冲击。此时的他伤痕累累,身体也不好,于是他向周总理请求去济南养病,周总理也表示了同意。

此时,杨得志在济南军区担任司令员,他也曾是刘伯承的老部下,对刘伯承非常照顾,经常来看望他。刘伯承也常常叮嘱他,军队一定要保持稳定,内部要团结不要出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的打算是想要在这里长期养病的,可对此,杨得志却并不同意。

因为当时济南的社会秩序混乱,刘伯承的住所也常常受到骚扰,就连杨得志都管不了,因为他自己都心有余力不足。所以,他考虑到老首长的安全,只好硬着头皮去找到刘伯承,说道:“眼下时局混乱,请老首长还是离开济南吧。”

杨得志建议他去南京或者上海去治疗,医疗条件也好。刘伯承也非常理解杨得志,知道他是为自己好。所以他也接受了老部下的建议,去了南京上海病愈后,就回到了北京。

刘伯承指挥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后,将注意力转向了东北。因为当时中苏关系恶化,边境局势紧张,于是他来到了东北考察,对东北的边境提出了不少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这场活动也让他的身体健康陡转直下,他在途中眼病发作,头晕目眩。事后返回哈尔滨,却确诊为青光眼急性发作,只好返回北京入院治疗。从此,他再也没办法读书了,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打球,没有任何的兴趣爱好,读书是他唯一的乐趣,现在也没有了。

到了1972年10月,刘伯承完成使命,将自己珍藏的两千多本书赠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1973年5月,刘伯承因病住进了医院,最后一次抱病出席了中共十大。

1986年10月7日,94岁的刘伯承与世长辞。10月16日,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