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出生,他的家不是什么高门大户,父母都是在田里辛苦的农民,不过他家还好些,父亲好歹是个富裕农民,家里倒也也不愁吃穿。毛泽东刚出生的时候,他的父母大抵想不到,自己的儿子会开创一个新中国,只当家里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

毛泽东的父亲叫做毛贻昌,母亲则叫做文素勤,虽然他们两人结为夫妻,但性格却大不一样。毛贻昌性格比较暴躁,十分注重自己父亲的威严,时常打骂毛泽东兄弟,与毛泽东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可文素勤则为人善良,很有同情心,见不得人受苦,对孩子们也满怀母爱,所以比起父亲来,毛泽东更加敬爱自己的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贻昌

一、长子的出世

文素勤生于1867年,在湘乡县的唐家巷,她度过了自己的少女时代。然后,就像那时所有的农村女孩一样,十八岁的她,被嫁给了韶山冲的毛贻昌。那时的毛贻昌还没有发迹,也只是个贫苦农民,对于文素勤来说,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生活罢了,人生还是那样的毫无波澜。

毛贻昌婚后不久,便去外面打拼,在湘军里面当过几年兵,积攒了些银钱,回去便开始置办家业,渐渐地家庭也富裕起来,而长子毛泽东正在此时出生。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毛泽东并不算长子,他前面还有两个哥哥,只不过都夭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湘军

面对这来之不易的儿子,夫妻两人自然是欣喜非常,尤其是对于母亲文素勤来说,毛泽东极为珍贵,她怎么能在承受丧子的痛苦。毛贻昌自然也很喜欢这个儿子,可他就像旧时代所有的父亲那样,并不知道如何好好地爱护儿子,只是维护自己父亲的威严,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对儿子好,打骂在他看来,也是教育儿子的方式罢了。

后来他们又依次生下了毛泽民、毛泽覃,还收养了一个女儿毛泽建,他们一家人在韶山冲,安稳地生活着,严厉的父亲,温柔的母亲,还有兄弟姐妹,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尽管也有缺憾,但也是幸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民

二、严父与慈母

文素勤是一位典型的慈母,温柔善良,用自己的爱包容着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素勤

文素勤信奉佛教,自是有一副菩萨心肠,见不得人受苦,所以,她经常瞒着丈夫,接济贫苦的乡亲们。毛家的孩子,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对这样的做法很是赞同,唯有父亲并不愿意,一旦发现难免要争吵一番。在毛贻昌看来,家业是自己辛辛苦苦挣下来的,哪能容得这样的浪费?

毛主席对这样的事印象深刻,以至于在回忆往事的时候,他还风趣地说:“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这对少年的毛泽东,无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支撑着他走向了革命的道路。他不希望这个世间,只有像他父亲那样的人,才能过得好,而是全天下的人,都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不再经受压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无疑继承了母亲的善良,他在读私塾的时候,由于离家比较远,便带着午饭上学,不少同学都是这样做的,可他发现有一位同学,在大家都吃午饭的时候,借口跑到外面捡柴,有意地避开同学们。毛泽东对此很是好奇,后来才了解到,这位同学是因为家里穷,没有办法带午饭来。毛泽东很是同情这位同学,便将自己的饭分给他吃,自己却饿了肚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私塾

文素勤发现儿子回家之后,便跑到厨房狼吞虎咽,好像饿了很久一样,以为是午饭带得太少,所以不够吃。第二天,文素勤便给他换了一个大碗,可是毛泽东回来之后还是那个样子,这不免引起了她的怀疑。

文素勤问清情况之后,不仅没有责怪毛泽东,反而十分欣慰,从第二天开始,便让毛泽东带两份午饭,一份给那位同学,此后每天都是如此,直到毛泽东毕业。

三、父母的离世

毛泽东16岁的时候,跟父亲争执一番后,去了湘潭学习。毛贻昌希望儿子能去做学徒,以后继承自己的家业,这是一位旧时代的父亲,对儿子的爱护,可是接受了新思想的毛泽东,有着远大的志向,又怎能去走上父亲安排的道路,所以父子两个爆发了严重的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面对自己的长子,毛贻昌终究败下阵来,儿子毕竟长大了,硬了的翅膀,难道要剪下来?其实他知道这个儿子,自小就脾气倔强,之前就有过多次顶撞,最严重的一次甚至以生命作为要挟。有这样一个儿子,毛贻昌能怎么办呢?

毛泽东离开了家乡,才真正体会到了天高任鸟飞的感觉,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不是是毛泽东自己的命运,更是整个中国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毛泽东为理想而拼搏的时候,他的家里却遭遇了一连串的打击,1917年后,毛家便开始败落,先后经历了败兵勒索和强盗抢劫,文素勤也饱受疾病的折磨,最终没能挨过1919年。

文素勤患的是淋巴腺炎,这不是什么大病,可在那个年代,却能要人性命。毛泽东此时正在长沙工作,便把母亲接到长沙医治,本想着大城市的医疗条件好些,但死神的脚步没有停歇,1919年的冬天,文素勤与世长辞,留下来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骤然失去了母亲,心痛可想而知,在悲痛中的他写下了一篇《祭母文》,宣泄了自己所有的感情,将自己对母亲的敬爱与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后,毛泽东深感父亲在家乡的孤独,便将他接到长沙住了一段时间,这期间父子的关系有很大缓和。其实毛泽东清楚父亲对自己的爱护,即便也怨恨他的打骂,却也有着对父亲的敬爱,哪会真的把父亲当做仇人一般呢?而毛贻昌看到儿子有了出息,自然也就放了心,知道自己不必再担心孩子以后的人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故居

可是在1920年,父亲也离开了人世,刚与儿子和解不久的他,甚至还没能同儿子好好相处几年。

结语

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大多数都是爱孩子的,只是有时他们也不懂得究竟该怎么爱,以为按照自己的方式,孩子今后的人生便能顺遂,可到头反倒与孩子变得像仇人一般。其实,父母也只是想要孩子过得好罢了,等孩子能独当一面的时候,也就该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