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程朱理学”盛行以来,封建社会对伦理道德、传统礼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存天理、灭人欲”这套“只许州官放火”的理念并未有效约束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男性,反而将女性的束缚推向新的高度,加剧了对女性贞节观念的强化。进入清朝,对女性的贞节观念更为严苛,甚至演变至难以理解的极端。清朝官方文献虽倡导“家恒男妇半”,却只对女性明确规定“女顺父母,妇敬舅姑,妻助夫,母长子女,姊妹娣姒”,对男性明显的“存人欲”行为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模糊纵容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不公平对女性的对待,导致男性和女性对自身的严苛要求。在清朝官方文献如《清实录》中,国家鼓励女性守节的例子屡见不鲜,尤其在雍乾两朝更是高峰。寡居女性为亡夫守节的例子被列入《列女传》,如一位长达80年的寡居守节女性的苦楚生活。比如董氏,15岁丧夫,直至95岁寡居去世。她在采访中透露,寡居生活无异于未婚,无子女如同孩子夭折或不孝。她描述了一成不变的生活:饥饿时进食,困倦时睡眠,将自己置于不断忙碌状态,以免感到孤独和寂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男性丧妻可续房,可纳妾;相比之下,女性只能束缚自己,只能用这种苦涩的方式恪守伦理道德和传统礼教。在清朝社会中,寡居女性的守节被视为“人如是,家和;家如是,国治”的关键所在,这种贞节观念让女性的守节行为愈发极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些极端行为多数源自女性自我规范,但根本上,这是“程朱理学”日益强化的负面影响,也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严苛束缚。寡居女性因遵循社会规范,传统道德而奉行极端的守节行为。在新生活、新世界的探索中,新观念的涌现将是新幸福的主要原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清史稿·列女传》、《女性悲剧命运的历史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