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现实版钢铁侠、新时代鲁迅后,马斯克又获得新称号:美国版王安石

当地时间11月13日,马斯克提出一项激进的计划:将美国现有的428个联邦机构精简至99个,并对政府部门进行大规模裁员,裁员率高达77%。

力度之大,远远超过80年代初的中国。

次日,“政府效率部”账号发布招聘启事:需要超高智商的小政府改革者,并愿意每周工作80小时以上。如果你是这样的人,请将简历直接发送给本账号,埃隆和维韦克将对前 1%的申请者进行审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合看,裁撤冗余的政府岗位,不仅仅是为了节省开支,更是为了引入新鲜血液,为接下来的改革创造条件。

特朗普想要美国再工业化,马斯克想得更多,甚至想要推动第四次科技革命、实现自己的终极梦想。

这些毫无疑问都极其难。

但现在,至少是个好的开始。

01现实的困难

工业化难,再工业化同样很难。

不同于农业和服务业,工业从来都是人类社会最复杂的生产活动。

绝对不是招人、建厂房,然后就能开工那么简单。

客观来看,已经事实上去工业化的美国,想要重新工业化、乃至重建世界工厂,至少有四个直接难题:

1. 劳动力

截至今年6月,美国劳动人口数量为1.68亿人,实际被雇佣人数远小于这个数字。

其中80%从事服务业,第二产业雇佣人数长期维持在一千万左右。

作为对比,中国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高达2.1亿……

在生产力没有巨大飞跃的情况下,以目前的劳动力规模,美国想要重建世界非常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产业链

美国虽然掌握了全球大多数尖端科技,但实用技术却是短板。

去工业化半个世纪至今,大量基础产业链丢失。666个工业小类、41个工业大类,能独立自主的不到5%。

以工业原料为例。

美国并不缺矿,但很缺加工类的产业;而中国占全球最工业原料市场份额超过40%。

一旦重新发展制造业,又限制进口中国商品,到时这个难题怎么解决。

虽然可以在别处市场另外扶持加工业,但必然需要付出时间和更高的金钱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能源

或者更具体一点,电力供应怎么解决?

2023年,美国总发电量约4.49万亿度,工业用电量约1.01万亿度,占比不到23%。

1万亿度工业用电,看似庞大,但从90年代到现在都几乎没有变化,明显反映了美国去工业化的现象。

作为对比,中国2023年总发电量约8.8万亿度,工业用电量超过6万亿度,占比约6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把中国的用电结构作为“世界工厂”的标准,那么美国的总发电量大概应为3.48÷0.32=10.875万亿度。

即便把标准再放低一点,也意味着电力生产翻一倍。

再看下图,现存美国电力系统的价值规模……

毫无疑问,这是个超级大工程,不仅需要耗费数以万亿级计的资金,更需要大量时间和人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物流

水路方面,目前全球前十大港口,美国一个也没有。

最大的港口纽约港,吞吐量虽然高达6亿吨,但与现有的巨港相比,相距仍然巨大。

陆路方面,稍微好一些,长达40万公里的铁路只是老旧,并没有完全荒废。

无论如何,攻克这些难题又需要耗费大量金钱和时间。

2021年,拜登曾发起1万亿美元基建投资计划,其中用于港口、铁路、公路的不足20%,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所列举的,并不全面。

但仅仅只看这些,特朗普要推动制造业回流,乃至让美国重新成为世界工厂、实现再次伟大,所需要耗费的成本,也将是个天文数字。

尤其是,想要在任期内的短短数年实现目标,几乎不可能。

除非从根本改写上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工业逻辑,生产效率、财富创造再次出现十倍、甚至数十倍进化……

02工业的巅峰

在中国之前,历史上没有争议的世界工厂只有两个,英国和美国。

虽然都被称作“世界工厂”,三者有相似性,但更有本质的区别。

最关键的,首先就是在全球产业链所处的位置不同;其次,发展路径也截然不同。

英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源于第一次能源革命。

蒸汽机使工厂摆脱对人力、畜力的依赖。

1760-1860年,英国工人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0倍,以2%的人口贡献了世界一半工业生产。

巅峰时期,英国工厂生产了全世界约三分之二的煤、七分之五的钢、50%的铁、50%的棉布、和40%的金属器件……总工业产值占全世界比重高达51%。

到18世纪中叶,英国本土已经高度工业化,人均收入飙升的同时、生产成本也冠绝全球。

当时,有能承接产业链的地方,只有长期作为英国商品倾销地、有一定工业底子的北美大陆。

极度渴望财富的美利坚,抓住了机遇,大量配套产业和技术人员被打包输送到这里。

历史上第一次产业转移开始了。

作为英国产业链下游的加工厂,美国制造业开始崛起,并很快迎来质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能成为世界工厂,源于第二次能源革命。

电力为主、燃气为辅。

继德国西门子制成发电机,爱迪生首先将自激式发电机应用于照明、并发明了白炽电灯泡,将人类社会的工业生产力延长至夜晚。

仅仅几年后,特斯拉发明交流发电机,功率大、且极大降低发电的成本,为工业提供了巨大的能源。

杜里埃兄弟发明汽车、福特发明汽车生产流水线、莱特兄弟发明凭借内燃机发明飞机……

众多新技术雨后春笋般出现,使得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国家。

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首次超越英国,成为第二个世界工厂,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30%;1945年,占比达到最高峰56%。

这一地位,维持了长达116年之久。

直到2011年,美国第一工业大国的地位,才被中国反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明显,英美成为世界工厂的动力源泉,都是作为能源革命引领者、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自然结果。

中国工业产能的崛起,则主要靠庞大的劳动力堆,与前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至少到现在为止,中国并不能称为“世界工厂”,更准确的称呼是“世界加工厂”。

所以,现在很多人、包括很多专家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为前提,讨论美国再工业化的种种困难,包括上文列举的那些难点……

实际上,是在讨论美国成为“世界加工厂”,非常困难。

某种程度上,这是陷入了逻辑误区。

特朗普所谓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应该说的是让美国再次成为世界工厂,而不是成为世界加工厂。

严格意义上,如果中国不算第三个“世界工厂”。那也就是说,近十余年,世界工厂这个席位实际上是由全球各国合作担任的。

此时,美国想要重建世界工厂地位,究竟是回归曾经维持了一百多年的第二任世界工厂,还是新建第三任世界工厂、并继续由自己担任?

这才是当下这个时代,最关键的变量。

如果是前者,所面临的问题就如第一部分所说,主要方向是恢复曾经的生产力,困难的点基本围绕钱、能源和人力这几个方面。

如果是后者,就意味着在能源或生产效率上做出巨大突破,那前者的一切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目前的情况,大概处于两者之间。

03尾声

历史上有三次科技革命,却只有两次能源革命。

这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为什么日本作为美国产业链的承接地、同时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工业能力虽然一度辉煌,却最终无法成为第三个世界工厂。

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有一点是确定的:生产力并没有质的飞跃。

之后的四小龙、中国大陆、乃至现在的东南亚,总体上看都是在复制日本的剧本、而不是英美的路径。

而此时的美国工业,按照过去几十年的逻辑来看,要回归到第二个世界工厂的位置,确实只有大搞基建、让产业链大量回流,就行了。

特朗普自己也承诺:等我回到白宫,会立刻签署法案,批准在美国本土开采石油!

但最大的变化,在于马斯克突然成为新政府的关键人物。

马斯克的最终目标,不是成为政客,而是需要足够的工业力量,支持自己的太空事业。

从难到易,至少有三种猜想:

1.能源革命,目前最可靠的还是可控核聚变,但距离实用还是遥遥无期。

2.最底层的东西暂时还无法改变,但依然可以如第三次科技革命那样,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业4.0。

虽然无法实现生产力飞跃,但依然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降低对人力的依赖,解决美国再工业化最迫在眉睫的人力和资金问题。

3.再不济,按照特斯拉模式,比如疯狂裁减人员,也可以将现有理论上的效率最大化。

(具体说起来,挺复杂的。关于这块,另起一篇文章再深入聊。)

分别对应三种结果:

美国继续引领新时代,成为第三代世界工厂;

恢复曾经第二任世界工厂的辉煌;

制造业回流、解决社会矛盾,但未能恢复世界工厂地位。

关键看马斯克愿意为了梦想付出多少,以及能创造多大的奇迹吧。

当然,还有第四种结果:以上三者皆不成。

你不得不承认,此时此刻,他才是全世界最关键的那个人。(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