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考研学子眼中,专科到研究生生活充满了学术的光辉与成长的憧憬。然而,真正经历的时候,研究生的光环好像一切都和我们所期望的有所差距,这种祛魅的认知是我们理性思考后的回应!
导师: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怀着对学术深入探索的期待,选择了心仪且身为专业总负责人的导师,原以为会开启充满挑战与深度指导的读研模式。但现实是,每周组会并未如期而至,一个月仅有偶尔撰写小论文的任务。这种落差让读研的初始感觉变得模糊,与曾经设想的导师引领下的紧密学术研讨相去甚远。
课程:相似中的迷茫
上课模式与本科如出一辙,想象中业界大佬授课的场景并未出现,水课也不在少数,甚至还有长达四个小时的政治课。课程多以小组pre、报告汇报为主,专业课老师讲授时间有限,学生自主讲解占比颇大。对于学科语文专业仅八人的小集体而言,划水更是奢望,尽管专硕注重实践,但研一大量理论课程的实用性仍待考量,毕竟研二才会统一安排实习。
社团:忙碌中的挣扎
加入校研会学术部门本为丰富经历,却未曾料到忙碌超乎想象。众多事务缠身,虽结识不少友善之人,但熬夜工作的疲惫难免让人质疑当初的选择。唯一的慰藉便是可增加综测分助力评奖学金,可这背后的付出只有自己知晓。
社交:孤独中的成长
学会享受孤独成为读研的意外收获。作为典型的“j人”,以效率为重的独处时光更为惬意。独自用餐、专注自我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明白读研是一场自我修炼,无需执着于无用社交,强大的内心才是关键。
读研之感:焦虑中的前行
读研的日子充满焦虑,无尽的pre、熬夜成家常便饭,周末也可能随时被导师或研会征用。此刻,不禁羡慕本科毕业即工作的同龄人,他们拥有更自由的金钱与时间支配权。曾经以为研究生皆为学术大佬,身处其中才发现大家都在自我修炼的道路上摸索前行。
正如《围城》所云:围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研究生生活虽与想象有别,但每一份经历都是成长的磨砺。或许祛魅后的真实才是读研的真谛,在平凡中坚守、在忙碌中成长,这也是众多研究生的真实写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