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18日,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发布最新消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全线完工,进入投产前最后的准备阶段。

全线贯通后,每年可向东三省、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稳定供应天然气380亿立方米,可满足1亿3000万户城市家庭一年的用气需求。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是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向中国供气的第三条跨境天然气长输管道。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长5111公里,北起黑龙江省黑河市,南至上海。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北段,即黑龙江黑河-吉林长岭段,在2019年12月2日正式投产通气。

管道的中段,即吉林长岭-河北永清段,2020年12月正式投产运营,京津冀地区可以直接使用俄罗斯的天然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段建成后,俄罗斯的天然气将通过此管道直通上海,预计日输气量超过5000万立方米。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是中俄两国在2014年签署的合作协议,旨在将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中国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

俄罗斯是中国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伙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入运营,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

目前,两国正在洽谈的“西伯利亚力量二号”天然气管道,正是计划将西伯利亚西部的亚马尔半岛上储量巨大的天然气,输送到中国。

由陆路方式,从俄罗斯、中亚引进新的能源运输渠道,能有效避免战争发生时,马六甲海峡这类传统石油、天然气海上运输渠道遭西方国家围堵、封锁。

此前,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透露,俄罗斯将与中国就“西伯利亚力量二号”天然气管道达成协议,有关谈判仍在持续,但商业信息不会公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佩斯科夫称,各方维护各自的利益是完全正常的。“双方将继续就商业问题进行商榷,我们毫不怀疑,所有必要的协议均将达成。”

大国愿意支付的价格,接近俄罗斯大幅补贴的国内价格,而且只承诺购买该管道计划年输送量5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中的一小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方多年来一直在商谈建设“西伯利亚力量二号”天然气管道,该管道每年将把500亿立方米天然气,从俄北部的亚马尔地区经蒙古输送到中国。

不过有消息人士透露,有关谈判因涉及众多问题已拖延了约十年,天然气价格是问题之一。

伯利亚力量二号”也被称为中蒙俄天然气管道,该管道穿越蒙古国境内,过去十多年来一直是俄罗斯的优先事项。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俄罗斯输往欧洲的“北溪一号”天然气管道在2022年遭到破坏后,可稳定供应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西伯利亚力量二号”管道,变得更加重要。

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向媒体透露,俄罗斯原定在今年铺设、连接其西部天然气田到中国的新运输管道,可能会延迟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云额尔登告诉英国《金融时报》,他预计全长3550公里、其中有950公里穿越蒙古国领土的西伯利亚力量二号,将于2024年开始建设。不过,两国尚未就这个项目的关键细节达成一致。

双方还需要更多时间对经济效益进行更细致的研究,过去两年全球天然气价格的波动,让双方的谈判变得复杂。

有俄罗斯官员透露,“西伯利亚力量二号”在蒙古国的建设,可能会在今年展开。

除了能源合作,双方在军事方面也有诸多交流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华出席中俄第十九轮年度战略安全磋商和中俄执法安全合作机制第九次会议的俄罗斯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11月14日在珠海航展上,参观了中国自主研制的两型第五代战机展品歼-20S和歼-35A。

歼-20S和歼-35A都是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的隐形战机。

在航展现场,绍伊古也见到了俄罗斯苏-57飞行员博格丹。本届航展是俄罗斯隐形战机苏-57首次来到中国。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引述绍伊古称,苏-57在特别军事行动区表现出色。“这是一架很棒的战斗机,性能很好。他在第一次战斗中就表现出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绍伊古卸任俄罗斯国防部长之后,首次以新身份到访中国。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中俄高层互动频繁,两国元首年内举行了三次会晤。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国际形势越复杂,外部挑战越多,中俄越要坚定团结协作,捍卫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