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在毛泽东的力荐下,刘少奇当选为国家主席。然而,在收到消息后,刘少奇面色凝重,没表现出丝毫的高兴。多年之后,刘少奇的儿子刘源在回忆起这件事时,仍然感到非常诧异。那么,刘少奇为什么是这种态度?这背后又存在哪些隐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刘少奇就进入中央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并逐步成为领导核心之一。毛泽东还曾当面夸奖刘少奇,说自己是“三天不学习,就赶不上刘少奇”。1946年,毛泽东飞赴重庆参与国共谈判,并做了最坏的打算,指示要刘少奇代理中央主席,还说国民党大不了扣押自己,只要党的领导核心在就不怕。

建国后不久,毛泽东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应付繁杂的国务活动,希望将工作重点放到国内事务上来,于是就有了卸任国家主席的想法,为此还在党内外闹出了一个不小的风波。新中国刚刚建立十年,国内外还存在不少敌人,毛主席在这时候卸任国家主席,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不少民主党甚至建议修改宪法,让毛泽东继续担任国家主席,以稳定大局。不过,党中央还是体会到毛泽东的良苦用心,同意了他卸任国家主席的愿望。但究竟让谁继任国家主席就成了一个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段时间的甄选与讨论,人选落在了朱德和刘少奇两人身上。朱老总获悉后,急忙向中央写了一封推荐信,竭力推荐刘少奇,认为自己比刘少奇年长12岁,还是年富力强的刘少奇更合适。最终,刘少奇成为了新中国第二任国家主席,“接班人”的地位更加巩固了。

然而,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刘少奇却显得面色凝重。刘少奇的儿子刘源曾回忆,父亲是一个非常温柔的人,很少发脾气,偶尔还非常幽默。但是在担任国家主席后,父亲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刘少奇心里非常清楚,地位提高了,肩膀上的担子也重了。何况当时国内面对各项困难,身为国家主席,刘少奇必须承担纾困的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要从1958年“大跃进”说起,这场运动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制定了不切实际的工业发展指标,严重拖累了农业的发展,导致农村爆发了缺粮、缺油的危机,甚至出现了饥荒。部分地方干部害怕承担责任,瞒报谎报,使得中央难以获得真实信息,根本不了解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也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于是,刘少奇决定亲自到地方视察,搜集、掌握第一手资料。

来到湖南老家后,刘少奇不去住地方领导给他安排的宾馆,而是跟农民吃住在一起,直接向农民询问生产生活情况。起初家乡的父老乡亲迫于压力,不敢说实话。地方干部封锁了信息渠道,满以为刘少奇查不出什么。没想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少奇外出散步时,居然看到电线杆上贴着“打倒刘少奇”的标语。公安厅急忙下令彻查,最终发现张贴标语的是一所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为此学校领导也受到波及,遭到了严厉的处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刘少奇找到公安人员,询问调查结果。对方表示,决定开除这个孩子的学籍。刘少奇沉思片刻,只说了一句话,就缓和了紧张气氛。他说:“不要开除学籍。这个孩子写这种标语,一定事出有因,让我见见他。”

后来,刘少奇见到这个学生,从他口中了解了很多真实情况,比如,农民吃不饱饭,心里有怨气,会跟干部发生冲突,甚至盗窃集体食堂财物。这使得刘少奇终于意识到农村经济困难是国家政策失误导致的。

在充分了解了农村实际情况后,刘少奇回到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提高农业的发展速度,经过几年的国民经济调整,地方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965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是1957年的两倍,彻底让全国人民摆脱了饥荒,实现了温饱。

身为毛主席的“接班人”,刘少奇不仅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对儿女、亲属的管束也非常严格。

刘少奇一生共养育了九名子女,一家子十几口人都要依靠他与妻子王光美的工资,有时还要接济家乡的亲属。由于生活开销太大,刘少奇在生活上一直非常节省,衣着非常朴素,毛衣、围巾使用了十余年也不曾更换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刘少奇对自己的儿女也非常严格的。刘源就曾回忆,父亲从来不把他们当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给儿女提供过度的保护。比如,1951年,刘少奇的大女儿刘爱华即将成为正式党员,但刘少奇认为,自己的这个女儿曾长期在国外生活,对祖国不太了解,不要因为她是自己的女儿,就搞特殊化。大学党组织在认真听取了刘少奇的意见后,做出了撤销刘爱华转为正式党员的决定。这件事给了刘爱华不小的打击,此后她开始主动改正行为、思想上的错误。几年后,刘爱华还主动提出到偏远的内蒙古接受锻炼。

在听说刘少奇成为国家主席后,他的一些亲戚赶到北京,有些表示不想在故乡务农,希望能来北京生活,有些恳求刘少奇帮助落实上大学的政策。为了纠正亲戚想依靠他的权利谋取私利的错误思想,刘少奇专门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提醒家人们,正因为你们是国家主席的亲戚,才更应该严于律己,如果这个也找我办事,那个也托我的关系,那么,党和人民赋予我的权力就要变质,从长远看更会动摇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刘少奇的家人们听了,也感到十分惭愧,不得不表示赞同,此后就再没有人托刘少奇走后门了。

刘少奇始终用良好的家风来规范儿女的价值观,约束亲属的言行,正因如此他才获得了毛主席的信任,成为心目当中可靠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