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访高京,问及本次获奖的感受时,这位“80后”技术干部笑得有些腼腆。然而,当话题转向工作时,他滔滔不绝、充满热情。“刚工作时,父亲对我说,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尽心尽力做到最好,要干得明白、干得透彻,做到极致。”高京这样向记者表达了他的职业追求。

日前,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决赛落下帷幕。今年35岁的驻津中交一航局一公司项目总工程师高京,从全国66万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建筑赛道冠军。

参加工作已有12年的高京,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初出校门在陇南武都的崇山峻岭中扎根,到奔赴新疆和田的大漠戈壁,再到穿越秦岭的巍峨和八桂大地的丘陵,如今他来到了巴渝的层峦叠嶂之地。他始终与大自然为伴,与工程项目为友。他以技术为桨,以实干为帆,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推动每一个项目稳步前行。从“工地小白”到公司的“优秀项目总工”,高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自己的路。从崇山峻岭的工作地方走向全国冠军的领奖台,项目一线练就了这位卓越的工程师,以精雕细琢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了不平凡的成就。

深耕一线十二载,高京先后参与了五个省市的重点项目建设。日前,记者走进项目工地,探寻这位全国冠军背后的成长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负众望 摘得桂冠

走下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的领奖台,高京迅速返回了项目部。看到总工程师归来,班组成员们纷纷围上来,迫不及待地向他请教夺冠的“秘笈”。

“高工,您是怎么做到的?”“能给我们传授一下经验吗?”成员们七嘴八舌地问道。

高京笑着摆了摆手:“没有什么秘诀,只有平时的积累和团队的力量。”

工作12年来,从兰渝铁路、贵隆高速、浦清高速到如今的巫云开高速,高京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建设难题,展现出非凡的专注和毅力。

得知要参加“红旗杯”班组长大赛,高京并没有觉得轻松。“大赛的核心在于创新,这正是高京的优势所在。”团队成员们对高京寄予厚望,也让他感受到了压力。

备战的过程中,高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团队的支持成为他最大的动力来源,他组织模拟演练,将各种日常可能遇到的难题进行推演,不断提升自己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那段时间,大家下班后都愿意留下来帮我一起练习,团队的力量真是无可替代。”高京回忆起备战的过程时,眼中闪过感激的光芒。

2018年至2021年间,高京连续通过了公路工程、水利水电、市政公用工程三门专业的一级建造师考试。备考期间,他展现出了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当其他人忙于背书做题时,他却花大量时间整理思维导图、深入理解知识结构。“以前考试的简答题我写了很多,后来掌握了思路,答案反而精简了,但信心越来越强。”这份从容,也为他在全国大赛上崭露头角埋下了伏笔。

备战大赛的过程中,高京并没有机械地背书记题,而是围绕班组长的八大能力,梳理出全新的管理脉络,再一一对应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加深理解。他常常在深夜里反复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落实这些理念。“参加比赛的最终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与行业先进理念接轨、查漏补缺才是最大的收获。”高京对记者说。他还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团队成员,大家在讨论中不断碰撞出新思路,激发了全员的智慧。

“比赛不仅是对个人的挑战,也是对整个团队的挑战。”他坚定地说。

三个月的备战,高京不仅掌握了十几本大赛参考书的知识,还通过与队友的共同努力,制定出了一套适合施工班组的高效管理方法。掌握了核心思路后,高京在决赛中一路披荆斩棘,面对理论考试、模拟操作和团队协作等多重考验,他始终保持冷静,从容应对,最终捧回了建筑赛道的冠军奖杯。

决赛颁奖那天,高京站在领奖台上,内心充满感激。他知道,这个奖杯不仅属于他自己,还属于这个默默付出的团队。

“这次成绩并非我个人的功劳,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和家人的支持。”高京坦言,建筑行业长年在外,对家庭的亏欠让他倍感内疚。他的两个女儿尚年幼,高京常年在工地,与女儿们聚少离多,只能通过视频通话和孩子们聊天,被两个女儿笑称为“视频爸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山峻岭中的成长舞台

“最初我以为群山会限制我的梦想,但现在看来,群山磨砺了我的耐性与品格,给了我展示自己的舞台。”回忆起与群山相伴的岁月,高京这样对记者说道。

2012年,刚刚毕业的高京加入了中交一航局一公司最艰难的线性工程——兰渝铁路的建设。兰渝铁路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大山巍峨,河水湍急,施工条件极为恶劣。尤其是湿陷性黄土、膨胀岩石等特殊地质,给工程建设的技术与安全管理带来巨大挑战。高京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每天坚持钻研技术规范,认真学习安规、技规和作业指导书。他不断调整工作方法,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遇到问题主动向现场技术人员请教,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

“工程人身上有一种吃苦耐劳的韧劲,这是一个漫长但充满成就感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感。”高京深有感触地说。面对项目中的技术难题,他反复研究,提出了“锚杆锚索+注浆加固”的创新方案,经过不懈努力,该方案成功实施,不仅缩短了工期,还显著提高了边坡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凭借这些成就,高京在项目中崭露头角,赢得了同事们的赞誉和领导的认可。

在广西浦清高速项目中,当时身为项目副总工程师的高京深知,技术是项目的核心,是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关键所在。一到工地,他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面对浦清高速这一复杂庞大的工程,他首先思考的是如何提升团队技术能力,为项目顺利推进筑牢技术根基。“施工未动,技术先行。”高京迅速组织工程部全体技术人员,结合项目施工实际,开展全面深入的技术培训。从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到技术方案的优化,从安全技术交底的细致讲解到测量技能的精准提升,再到内业资料的规范整理,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把关,确保技术人员全面掌握并灵活运用。

在高速路基施工的自检过程中,高京敏锐地察觉到传统方法依赖人工测算,效率低下且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高京联想到智能建造的广泛应用,提出了引入智能碾压工艺的想法。在他的推动下,项目团队引入了智能云图系统,实现了路基压实质量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不仅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还显著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安全风险。

2021年,高京转战重庆渝东北,担任巫云开高速项目总工程师,负责项目的技术质量工作。为加固标段内的高边坡,设计为抗滑桩支护形式,但传统人工挖孔方式安全风险高、效率低。高京提出采用旋挖钻机械成孔的方法进行施工,经过测试,这种方法不仅缩短了工期,创造了效益,还有效规避了安全风险,最终赢得了业主单位的认可,成为该项目的标志性工艺之一。

“这一战赢得了地区行业的广泛认可,刚加入项目就能打开局面,这对整个团队是巨大的鼓舞。”负责控制性工程凤凰特大桥的技术员郭伟感慨道。如今,大桥提前合龙,曾经的难题也变得云淡风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徒弟们眼中的“领头羊”

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高京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专家。他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还在团队中树立了榜样。他主动承担起培养新人的重任,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为兰渝铁路和其他项目的建设贡献智慧。

“他不仅是我们的总工程师,还是我们的导师,更是值得信赖的朋友。”项目技术员郭伟说。对于人才培养,高京有着自己的方法。他认为工作量大不怕,怕的是失去对工作的热情。因此,他时常关注员工的精神状态,尤其是新加入的年轻人。

“项目刚开工那段时间,工作量巨大,我一度怀疑自己能否胜任。高工注意到了我的状态,主动找我谈心,帮我疏导心理压力。第二天我就又满血复活了。”郭伟说。

郭伟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细节。高京所在的A1标段长13.2公里,桥隧比例高达87.5%,建设内容极为复杂。面对层层挑战,高京总是用坚定的态度和专业的判断给团队以信心。“我们的价值体现在用专长创新解决问题的时刻。”在技术组会议上,高京简短有力的发言让大家安下心来。

高京带领的技术团队平均年龄在28岁上下,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为了将大家团结在共同的目标下,他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工程师应有猛虎般的勇气和绵羊般的服务精神。”高京经常对团队说。工作中,他严肃苛刻,追求细致认真,但也鼓励大家大胆创新,时常抛出问题启发他们思考。

高京喜欢在技术指导中“舍近求远”。“有时候材料中只有一点小问题,他却花大量时间详细描述问题所在、改进方法以及原因,然后让我们自己修改。”郭伟说。这种不经意的细致关怀和“舍近求远”的精神,使高京带出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骨干。

如今,项目部已有多名技术人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负责人。技术班组的成员们每日坚持深入现场,在艰苦的项目工地展现青春活力。“我们在一线挥洒汗水,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基建事业,成就感十足。”高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