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圣四年(555年)十月,司空陈霸先起兵于京口(今江苏镇江),率军袭杀王僧辩,立萧方智为帝,在位仅四个月的萧渊明降为太傅、建安王。陈霸先诬告王僧辩叛国谋逆,同时,派人通报北齐,向北齐称臣,当北齐的附属国。北齐派遣行台司马恭和南梁在历阳订立了盟约。太平元年(556年),北齐要求梁朝送回萧渊明。陈霸先派使者准备送还北齐,适逢萧渊明毒疮发作,没出发就病故了。梁元帝之孙萧庄称帝后,追谥萧渊明为闵皇帝。
南梁第六位皇帝:梁敬帝萧方智(543-558年):梁元帝萧绎的第九子。太清三年(549年),封为兴梁侯。承圣元年(552年),加封为晋安王。承圣二年(553年),出任平南将军、江州刺史。承圣三年(554年)十一月,西魏攻陷江陵,萧方智的父亲梁元帝萧绎遇害。太尉、扬州刺史王僧辩,司空、南徐州刺史陈霸先拥立萧方智为梁王、太宰,承制行事,奉迎萧方智返回京师建康(今南京)。承圣四年(555年)二月,萧方智任命王僧辩为中书监、录尚书、骠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加陈霸先班剑三十人。
承圣四年(555年)三月,北齐派遣上党王高涣遣送贞阳侯萧渊明(梁武帝之侄,萧方智堂叔)来做南梁皇帝,成为北齐所支持的傀儡。到达东关时,南梁派吴兴太守裴之横阻拦,裴之横战败身死。王僧辩率军驻扎在姑孰(今安徽当涂县),七月,被迫接收萧渊明,从采石(今马鞍山市境内)渡江。七月二十六日,抵达京师,扶持萧渊明为帝。以萧方智为皇太子,改年号为天成。九月,陈霸先举兵起义,袭杀王僧辩,废黜萧渊明,拥立萧方智为帝。
承圣四年(555年)九月二十九日,萧方智正式登基,改年号为绍泰,是为梁敬帝。在位期间,“征伐有所自出,政刑不由于己”,大小事情都由陈霸先控制。太平二年(557年),萧方智禅位给陈霸先,南梁灭亡。陈霸先降萧方智为江阴王。永定二年(558年)三月,陈霸先派人将萧方智杀害,年仅十六岁,追谥为敬皇帝。
③隋朝(581-618年):大成元年(579年),北周末帝宇文阐即位,年号大象,以随国公杨坚为辅政大臣,拜为大丞相。大定元年(581年),被迫禅位给杨坚,是为隋文帝,建都大兴城(今西安市)。隋朝创建者是杨坚,袭封隋国公,故称隋。结束自东汉以来中国长达近400年的分裂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继南北朝之后的统一王朝,享国38年。
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迁都洛阳(时称东京),先后降服契丹、吐谷浑,分裂突厥,把国界推到青海湖、新疆等地,重新开通丝绸之路。修建贯通南北大运河,降服了安南(今越南),占婆(今越南的中南部),国力达到极盛。内外举措过度消耗了国力,激发了社会矛盾,隋朝由盛转衰,引发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在江都(今扬州)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李渊威逼隋炀帝之孙杨侑禅让,国号“唐”。619年,王世充逼迫隋炀帝的孙子杨侗禅位,国号“郑”,隋朝灭亡。
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大改革。创立五省六曹制,巩固中央集权。推行科举制,选拔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现象。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强化政府机制,深刻影响到唐朝与后世的政治制度。兴建大运河以及驰道,建立大兴城和东都。推行完善府兵制,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清查户口,增加财政收入。隋朝成为东亚地区的政治楷模和文化中心,周边国家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东突厥等深受隋朝文化与制度影响。
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541-604年):581-604年在位。杨坚的父亲杨忠,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兵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杨坚十五岁时,因父亲杨忠的功劳,被授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次年,迁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北周明帝即位,授杨坚为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周武帝宇文邕即位,杨坚任小宫伯,出任为随州(今湖北随州市)刺史,进位大将军。天和三年(568年)七月,父亲杨忠死后,承袭随国公的爵位。周武帝聘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为皇太子妃,对杨坚礼遇有加。齐王宇文宪、内史王轨在武帝面前谗言杨坚。杨坚得知,行事小心谨慎,以韬光养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