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黑白电视相伴的日子 作者:南丰后人

暑假里,微信朋友圈常常有人在半夜三更对着电视看欧洲杯;要是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对着电视看“春晚”才是国人的春节大餐。可以想见,如今地球上再也没有哪个国家没有电视了吧。可是,数十年前可不是这个样子。

我,一个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山里娃,青少年时代,哪怕做梦也没有梦到电视的情景。

我中学快毕业的时候,村里来了一支地质勘探队,据说是我们山里发现了什么宝贵的矿产。具体什么矿我不知道,但他们带来了一台新鲜的玩意。在他们租住的农家院落,晚上把那玩意往门口的坪地上一摆,手指一按,那玩意里就会出现人影活动,真是太神奇了。

在那文化生活单调的年代,这玩意一出现,很快就吸引了蜂拥而至的村民。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能挤进去看清什么,只知道那玩意叫“电视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地质勘察队走了,连同电视机也搬走了。偶尔,我从报纸上读到,亿万群众通过电视机可以看到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心里羡慕极了。

没过两年,村上来了一位公路养护的班长入住,他家也带来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整个村上无疑响起了一声春雷。每当夜幕降临,他家门口就挤满了人。等到班长一家吃过晚饭,把电视机往桌子一摆,电视剧“上海滩”开演了,七嘴八舌的骚动也开始了。哪怕电视屏幕上雪花飘飘,但听班长说一声“大家不要吵了!”霎时就能安静下来。从此,村上的人闲聊必谈“上海滩”。虽然对电视剧的情节描述各有误传,但剧中“许文强”的形象,尤其是他那微微上翘显出狡黠的嘴唇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多年的农村生活中,我多想自己家里也有一台电视机呀。然而,放眼全村,电视机仍然凤毛麟角。

又过两年,我从一位朋友的口中得知,邻县的某集镇上有电视机购买。说是组装的,黑白的,价格也只是三四百元,但那时自己家里的条件,真是可望不可即。正月里,姐姐、姐夫来我家拜年,我把这一消息说给了他们听,姐夫说,那我家就去买一台。

没过多久,姐夫家果真买来了一台“西湖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安装的日子不亚于新房上梁之喜,我也兴冲冲地来到姐夫家。电视机摆好后,插上电源,开关一按,可全是雪花点。按照说明书上提示,必须安装天线。姐夫砍来了一根长长的毛竹,绑上天线后,电视画面仍然像波浪般飘动。看到姐夫家的屋后就是一个小山坡,莫不是山坡挡住了信号?我们一边把竹竿天线扛到小山脊上,一边安排人在电视机旁不断调整频道,中途还得有人在传言告知画面是否清晰。那山脊上的十字架天线经过一而再的旋转,下面才回答可以看清电视内容了!回望从山脊一直连接到电视机上的天线,姐夫打趣地说:这比电影“地雷战”放线长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农家的生活条件慢慢好起来,县城也有了电视机购买,而且已经不需要“凭票供应”了。记得那一年快过年的时候,老父亲微笑地对我说:“大家都有电视机了,俺家也去买一台。”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终于落户到我家的泥瓦房内。那年的大年夜特别开心,一家人吃过年夜饭,在窗外鞭炮齐鸣的声声中,终于完完整整地把春节联欢会欣赏结束。

后来,我搬家到了城里,买来了17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到了1998年,我在县城有了一套崭新的商品房。乔迁的日子,我家又添置了一台32英寸的彩色电视机。这时候的电视机变成可以用遥控器选台,想要看什么节目,离得远远的,按去就是。从此,电视机伴随我度过了许多寂寞时光。电视节目除了新闻,除了电视剧,还有电影频道。尤其是“百家讲坛”栏目,不仅让我学到了以前没有学到的知识,还见识了许多学富五车的文化明星,比如王立群、易中天、于丹等。

在这期间,我在单位还参与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工作。彩电也像雨后春笋进入到农村千家万户的家庭,真可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电视也迎来了一场革命。特别是智能电视的出现,它不仅能播放电视节目,还能上网、玩游戏,甚至进行视频通话,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展望未来,随着5G、AI、物联的飞速发展,电视机还将成为家庭物联的中心入口,前景无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