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资源主导的世界里,谁掌握了稀缺资源,谁就拥有了话语权。
中国对稀土进行了出口管制,美国便开始四处寻求替代方案,没想到还没缓过劲儿,又发现自己在另一种金属的供应上也被“卡脖子”了。
全球超过80%的储量在中国,特别是高品位矿更是集中在中国。美国本土的资源少之又少,对进口依赖度极高,而中国正是最大的出口国。
美国深知这种金属对国防和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性,而失去对其的掌控,意味着它在这些领域的自给能力将大打折扣。
中国对钨的掌控,让美国感到“硬骨头啃不动”
钨到底有多“硬气”?这是个“站着说话”的金属!
2018年钨的储量全球才330万吨,中国就揽了190万,算下来我们掌握了全球一大半的钨资源,活生生的“硬通货”!
看似冷门,但你真缺不了它。美国那些年年搞石油钻探的行业,还有什么建筑、航空航天、制造刀具的企业,哪个不靠着它运转?
没有钨,这些行业的机器零件磨损速度能快得吓人,妥妥地“罢工”。
美国没资源怎么办?老套路,买呗!2014年到2017年期间,钨这种“高冷”金属的主要供应商,妥妥地是中国,进口量占了美国的32%,换句话说,“你要用,我要有”。
2022年,美国市场上表观消费额攀上了8亿美元。美国家大业大,可对钨的依赖度就让人“心虚”了。话说回来,美国向来不是对“依赖”这事儿有“洁癖”吗?偏偏碰上钨这种东西,也只能捏着鼻子认。
当然,钨也不是那么好“吃到嘴”的。它就只在工业上“刷刷存在感”吗?它是许多高端装备的核心原料。
钨的熔点能烧到3410摄氏度,几乎能抗得住各种极端环境!在军工上更是当之无愧的“硬骨头”:导弹、火箭尾翼、航天设备,动不动就是这种“舍它其谁”的阵势,普通金属压根扛不住。
可以说,有钨在,才是真正的“坚不可摧”。
2022年,全球汽车业和制造业都在走下坡路,但美国在油气钻探和航空领域的需求却一点没少,钨的消费量反而拉高了。
无论在哪个领域,钨总是成了备受青睐的“硬角色”。
换句话说,钨的“地位”从来都不是随便来的。在很多领域里,钨几乎都是“专属”选择。中国能把钨卡在手里,确实是有备而来的“资源硬实力”。
钨:不止是灯泡的“细丝”
提起钨,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灯泡里那根细丝。
但其实,这根“细丝”背后有大学问。钨在工业界可不是个“小角色”,它因为高强度和高熔点成为了许多关键制造业的“硬骨头”。
钨的熔点高达3410℃,位列所有金属之最,这让它在极端环境下依然能“屹立不倒”。
钨的“硬度”和“耐高温”特性,使其在军事和航天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的很多高端武器都离不开钨材——比如导弹尾部的叶片、坦克的装甲板等,钨的高强度让它能够承受住火力冲击,而这些设备在战场上常常成为“护身符”。
航天领域也是如此,火箭喷嘴、高速钻头等高强度零件往往需要钨来支撑。
钨不仅仅在军事和工业中有用武之地,还广泛应用于医疗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
医疗设备中,钨由于具有良好的放射性屏蔽能力,被用于制造X光机的防护装置和放射治疗设备。
新能源汽车领域,钨的高密度特性使它成为,电池配件和电动汽车马达的理想材料之一,既能提高电池寿命,又能在关键时刻保障稳定性。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增长,钨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美国在这些领域对钨的需求也愈加紧迫。
“中国因素”让全球钨价高低起伏
钨不仅是硬通货,其价格也相当敏感。由于中国掌控了全球大部分钨矿资源,一旦中国对钨的出口政策发生变化,全球钨市场立刻受到冲击。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强对稀土、钨等战略资源的管控,钨的市场供应减少,价格水涨船高。
这种“供需牵动”的局势不仅让钨变得“抢手”,也让依赖钨的国家感受到了供应链的不稳定。
尤其是美国的制造业、能源业以及医疗设备制造商,受这种资源掌控的影响相当深远。
在稀土之后,钨已经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战略资源。美国也在加紧本土钨资源的开采,希望借此缓解对中国的依赖。
由于钨矿开采的高成本和技术要求,这条路并不好走。
全球矿业巨头正在争相投入钨矿的勘探和开采,而一些对钨有特殊需求的国家,如日本、德国,甚至计划与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开展合作,以寻找新的钨资源。
这场资源争夺战,或许在未来十年将愈演愈烈。
中国作为钨资源的主要供应国,正越来越多地使用其“钨优势”来维护经济和技术的主权。
在这个技术驱动的时代,钨早已不是“灯泡细丝”那么简单,它已然成为世界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一场全球供应链博弈的关键棋子。
结语
钨作为工业界的“硬骨头”,在中国的储量和控制之下,美国的供应链变得“软弱无力”。
尽管美国开始采取措施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但要找到钨的替代品或解决供应问题,短时间内并不现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