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这个传统汽车媒体人来说,是以每年的三个车展来算日子的,过完广州车展,也就意味着一年结束了。虽然今年过的有些难,但反而能让我干脆放飞,不带功利心的把广州车展14个乘用车展馆来来回回看了两遍,就当对2024整年的汽车行业做了一次回顾。"
撰稿|周展
编辑|周展
视觉|慢慢
感触很多,却很碎片,在当下短视频时代,似乎思维也变的只看现象,不考虑本质,所以干脆毫无逻辑的写下来,给自己的23000步做个交代,也就此记录即将告别的2024。
01
有些没来的可能就再也不来了
显然,本届广州车展没法再创造一个参展品牌最多的纪录了,就在开展前,已经有人梳理出13个缺席的汽车品牌。至于他们没来的原因,有的因为预算不足,有的因为产品周期不匹配,有的因为目标人群不搭……其中有一些,在明年的上海车展,我们还有见到的可能。但还有一些,却可能就此别过,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比如雪佛兰。
❂ 2023年广州车展雪佛兰还在
俗话说“成名要趁早”,没想到如今在流量时代“离开也要趁早”。对于雪佛兰这样一个去年广州车展还有个大气体面展台的品牌,今年的消失却连讨论声量都没有,就有些可悲了。毕竟前几年的雷诺、三菱、讴歌退出中国市场,还引发过一阵热烈讨论,如今雪佛兰这样一个曾经也做到过将近80万销量的品牌就这么安静的离开,还是让我这个前车主有些唏嘘。
十一年前,我所在的《新闻晚报》作为国内首家休刊的都市报,曾引发了整个行业的大讨论,但随后几年,一大波当年业绩要远胜于我们的报刊杂志相继关停,话题却已经乏人问津,因为媒体形式的转变已经成了常态。如果套用这个规律,那从雪佛兰这次缺席的影响来看,说明汽车行业的的退出如今也进入常态化,残酷点说,无论媒体还是用户,都不会关心一个业绩的失败者,甚至连新闻流量也没有了。
哦对了,昨天在路上看到有人开斯柯达,才想起它好像也好久没在车展见到了。
02
关于包馆的三十年河东河西
在2.1展馆溜达时,时常能在耳边听到一些激动的声音“啊,比亚迪太强了,竟然包馆了”,语气中满满的自豪羡慕崇拜。于是回想起我刚刚入行的那几年,曾经在车展上好像也说过类似的话,而主角是福特。
❂ 2024广州车展比亚迪豪横包馆
在2008年以前,福特在中国的车展,好像一直都是以包馆的形式参加,当时它坐拥“福特”“捷豹路虎”“马自达”“沃尔沃”等数家国际品牌,包个馆参展似乎也是理所当然。不过随着2008年的金融危机,福特迅速抛掉了旗下品牌,收缩到“单一福特”的展台,但却赢得了当时几大美国品牌中最好的财务表现,走出了危机。
在我的记忆里,曾经在国内车展上曾经包馆参展的还有大众集团、广州车展上还有广汽集团……可能之前看多了,才不会对此次比亚迪的包馆有什么大惊小怪。毕竟,包馆参展能证明的只有两个,一是子品牌多,二是目前预算还是比较充足。但之后的大众也正是因为摊子铺的太大,影响了财务表现,重新从包馆退到了展台。
而对于比亚迪这次独立展馆的火爆,正说明它就像当年的福特和大众一样,处在一个巅峰周期而已,再加上三十周年和1000万辆的献礼,值得一个热热闹闹的展馆。但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这个展馆里品牌之间的销量差距依然很大,而这才是决定是否能持续包馆参展的关键。
03
洋气的中国品牌和拧巴的合资展台
如果让我用最简单粗暴的词来形容中国品牌展台和合资品牌展台的差异,那就是标题上这两个。虽然用洋气来形容中国品牌有些怪怪的,但却最贴切,有创意、有设计,整体风格协调,大部份都戳中年轻人的审美。但反观很多合资展台,我却总有一种别扭的体感,既试图讨好中国用户,用了一堆本土元素,又要考虑品牌主视觉,于是结合成了一种几乎自我放弃的设计风格,对,就是自我放弃,反正车也买不好,整这么多有的没得展台设计干啥。
❂ 领克一直是这两年国内车展最有风格的展台
而在两年前,这两类展台的体验却是相反。那时合资品牌才代表了洋气时髦的审美,而中国品牌还在努力模仿又模仿不像的时期。两年就倒反天罡原因就很简单,一个是销量决定预算,中国品牌在这方面的营销投入早就超过了合资;第二个原因就是人才转移,尤其是展台设计,营销策划,靠的还是专业人才的输出,合资相比中国品牌的在展台设计上的没落,显然是也留不住人的表现。
至于那些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拧巴设计,大概就是领导的智慧方向和下属的智慧不足融合的产物了。
04
不同的品牌和雷同的设计
如果单看一辆辆车,我会觉的中国的电动车真好看,设计真的已经是next level了。但如果你在一个展台或者一个展馆里连续看,你又会觉得现在的电动车真的还用设计吗?眼睛一闭,我就能在头脑里勾勒出两三个电动车的通用模版出来。
无非就是低趴大轮毂的轿跑、掀背流线的SUV、大肚大脸的MPV和方盒子的越野SUV,按照这四个方向,就能把场馆里大部份的电动车设计套进去。我甚至在同一个品牌展台,看到两台几乎一摸样的车型,但它们的车名却不一样;也在同一个展馆并排的三个不同品牌展台上,看到三款前脸几乎一模一样的小型电动车。这已经不是审美疲劳,而是记忆残留了。
❂ 大G的方盒子成了越野SUV的设计模版
我能够理解这些雷同设计的诞生,它的背后是国内各大品牌对于新车数量和产品迭代近乎变态的需求,而这种速度效率,不适合设计师这样一个偏向于艺术创作的职业。高压之下,小修小补东拼西凑也就成了行规。
就在几年前,汽车迭代还是七八年换一代,现在的中国电动车是一年换三代,以前的车展上,都是概念车占C位,听听行业意见,看看消费者反应。现在是新车出道即开卖,卖上几个月小修小补再迭代。
所以说到底,还是我们对汽车行业的理解落伍了,现在电动车在中国是快销品,而不是用上三五年再换的奢侈品。但尽管如此,我还是挺佩服现在还在坚持做概念车的吉利,从北京车展的概念车星舰,到这次广州车展的量产,这大半年设计进化,很值得。
05
忙碌的状态和消极的预期
乘着溜达的功夫,这次广州车展我还是和很多车圈的老朋友聊了会儿天,从主机厂到公关公司,再到同行,普遍都觉的忙是越来越忙,但效果是越来越差,“混口饭吃”往往成了聊天的结束语,甚至连“卷”这字都已经不稀得说,因为“卷”多少还有点积极主动的意思,但广州车展上,我交流的大多数都很消极。
❂ 雷军现身乐道展台的轰动
应付,几乎是这次广州车展我遇到媒体传播上下游的主要工作状态,公关公司应付个媒体签到人数,车企公关应付个传播数量,媒体自媒体人应付个发稿交差,没有太多人真正在意这一系列行为的目的什么,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大家都看不到结果,这就不用细说了。
当然,这种忙碌和消极的反差,也是整个2024年汽车行业内容传播的常态,至于到了2025年会不会有所改变,我并不抱希望。因此它的背后是国内汽车和传播的两大行业生态,不到转型完成,都看不到结果。
06
华为与比亚迪
最后聊两个品牌,要是放到五年前,我绝对想不到中国汽车的关注焦点会落到深圳。但毫无疑问,这两个深圳品牌在本次广州车展上“会师”,实现了对“北方品牌”的逆袭。一个包馆证明了自己中国最畅销的地位,一个首次把“四界”集于一堂,统一在“鸿蒙智行”的大旗下,展示了自己的人气,而单说问界,可能它也是目前国内少数能挣钱的新能源品牌。
❂ 尊界品牌神秘亮相华为展台
其实,这两家最终能在国内走红,撇开那些情绪类原因,两者单从产品定位上看还是很好的吻合了当下中国市场的需求,比亚迪的超低价格契合了最广泛的基盘用户,而华为鸿蒙智行系列的技术优势,又摸准了城市中产对新技术的狂热追求。
在企业策略层面,一个试图单体控场,用多品牌分层级覆盖全领域,卷死别人,而另一个后来者华为,则依靠技术输出,广结联盟,让伙伴主动靠近。尽管目前大家都挺成功,但对于当下的行业现状,我更欣赏华为模式。毕竟,在产业链大家都很难的情况下,没有人会希望一家垄断,而和气生财才是行业共同繁荣的态度。
零零碎碎写了这么多,只希望2025的上海车展我们如果还在,能少点吐槽,多点希望,就这样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