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想生不让生,现在让生不想生!”这大概就是对当下社会现状,最好描述了。

为了应对当下人口危机,应对少子化、老龄化加剧的局面,10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

很显然,上层又加大了催生的力度,催促全国各地抓紧落实了。实在没办法,今年的结婚数据,已经跌破了近40年来历史新低,甚至还创下了所有季度的新低。

据民政部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数量为474.7万对,比去年同期的569万对,减少了94.3万对,虽说兰州没有具体的数据,但实际情况,一定也是跟着大趋势走的。

结婚的人越来越少,这也就意味着,新生人口的数量也将持续下降。最为残酷的是,全国这474.7万对登记结婚的年轻人中,很多人甚至并未有生育的计划,选择坚持丁克到底。

毕竟,这届年轻人的的理性程度已经超乎了想象,无论是政策压力还是社会压力,他们根本都不买账,贴吧里的兰州年轻人在探讨生孩子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是这样吐槽的:

“我是本科生,我不会啊,让研究生去生吧!”“80后、90后独生子女这两代人,一对夫妻养4个老人,再拉扯3个孩子,然后干到65岁,还没领上退休金,就挂了……”“以前养儿防老,现在养儿啃老!”“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

可倘若将时间轴拉回至1988年,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当时,第一份计划生育合同制在兰州安宁区的农村试点实行,此后,逐渐推广至全市。

合同中清晰的标注着少生优生的利好,这其中就包括,间隔生育两个女孩的夫妇,结扎后六个月内办理 500 元养老保险、计划外怀孕、 生育的,将根据《甘肃省计划生育条例》 规定征收不低于 4000 元的罚款等……

那段时间里,以兰州15 岁至 49 岁女性为主,每人都需要填写一张档案卡片,反映自己的年龄、婚姻状况、生育孩次、落实何种节育措施情况,收集到数据后,好让上层摸清计划生育工作的底数。

那个时候,提倡生一胎是强迫性的,所以宣传标语更是铺天盖地,兰州的街头巷尾都能见到关于“少生优生”的标语:“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一人超生,全村受罚”等。

可虽说那时的政策一再强调少生,可许多人心里却仍然渴望着“多子多福”,不少家庭拼尽全力只为迎来一个儿子,尤其是在在社会风气的压力下,许多兰州父母为了得到一个理想中的男孩,往往不惜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

可现在呢?生男孩就面临着车、房、彩礼、娶媳妇等一系列的经济压力,别说指望将来孩子给自己养老了,他们能把自己活明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再来看一组数据:“育娲人口研究”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中显示,中国家庭抚养一个孩子到大学本科毕业的平均成本是68万元。也就是说,养大一个孩子对于大多普通人而言,就已经足够艰难。

更何况,眼下,处在当下的经济较为低迷的大环境中,大多兰州年轻人都面临着高失业率、低收入水平等经济压力,这无形中,也会减少他们结婚、生育的意愿。

此外,还有日渐夸张的网络导向让年轻人对婚姻望而却步。最近几年,网络上不乏有男女对立的“战场”,包括夸大婆媳难处、渣男妈宝、女方骗取彩礼等一系列负面信息充斥着眼球,大家很容易将其带入现实生活,对异性产生不信任感,甚至恐婚。

也不是大家不愿意生,用张爱玲的话来讲,如果孩子的出生,是为了继承自己的劳碌、恐慌、贫困,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

所以,这一次上层的政策出台后,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大平台的热搜词条上,关于“婚姻”、“生育”的话题,也霸占着榜首……

而此次文件就是围绕生育、育幼、教育、住房、就业等提出了多项具体的支持措施,这其中就包括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建立生育补贴制度、加大个税抵扣力度、加强住房支持政策等,以此来催促大家用好打好政策“组合拳”,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

但说白了,文件只是主导,具体落实还得看地方政府如何执行,从目前各地出台政策的情况看,砸钱是惯用的招数。

毕竟,眼下很多城市为了鼓励婚育,已经切实投入了“真金白银”……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宣布对辅助生育成功家庭补助3万,浙江温州龙港市明确,生育三孩至孩子三周岁,可以领取生育补助和养育补助共计4.6万元,河南省郑州市明确对三孩及以上家庭三孩及以上家庭15000元的育儿补贴。

包括江西省上犹县也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且已上户口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7000元、13000元,且对生育二、三孩的后三年内在县内购买新建商品房的,奖补1万元、2万元,而黑龙江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还给予生育二胎、三胎的教职工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

此外,为了刺激年轻人多生,上海还将“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12个项目,纳入了医保支付范围,从今年6月起就已经执行了,以此来减轻大家的经济负担。

虽说眼下,兰州还未发出什么新的动态,但鼓励生育的大招,大概率很快就要来了!

早在去年1月发布的《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便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起,全省实施"三孩"全面放开政策,并将向符合条件的农民家庭发放3~4万元不等的生育救助金。

听说兰州很多企事业单位,也在不定期跟员工做婚育的思想工作,城关的一部分社区,还针对社区育龄夫妇、新婚已做孕检或怀孕三月以内的女性等,开放了免费到社区办公室领取叶酸的活动,以此倡导优生优育。

去年8月,兰州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兰州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口人长期均衡发展实施细则》,包括放婚假30日,女方产假180日,男方30日,以及建立普惠托位鼓励幼儿园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放补贴等。

无论是昔日的生育热情,还是如今的生育观念转变,虽说多少有点讽刺,但也都是时代变迁的见证……

只不过,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政策的刺激力度明显不够,效果也不显著。

要知道,休假等一系列政策无疑是加重企业负担,眼下,兰州很多企业也已经活的够费劲了,即便企业落实了,那最后真正能附加到个人身上的利好,也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能肯定的是,接下来,兰州势必也会再次出台政策刺激婚育。毕竟,上层的政策是要跟上的,更何况,人口一旦进入负增长,情况也是不可逆的。

一方面,没有新生儿,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生产率增速就会趋缓,进而导致兰州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再加上日益严重的老龄化,也会给本就发展吃力的兰州,再添负担。

正如日本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劳动生产率,早在1990年左右就见顶,此后经济也就陷入了“失去的三十年”,这一现象,就是在给我们警示。

倘若不采取超强力度的措施,人口形势很难扭转,新生儿数量还会继续下滑。

也只有在财力和社会福利上直接有效且大力的刺激,并不断引进产业,让更多兰州人能安定下来,有一个好的经济条件,鼓励生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但这并非一件易事,就看接下来,上层该如何做了……

作者=指兰针·小芒果

版权声明:本文为指兰针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如需授权,联系客服

法律顾问= 上海兰迪(兰州)律师事务所·张维林

联系电话:181 9800 5777

我们一起聊聊观点,讲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