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执政20多年很多风风雨雨都闯过来了,但这次,真到了最难过的一关。接下来不仅仅是俄罗斯的难题,连中国也可能不愿看到。
西方的几大动作,正在把局势往更危险的方向推。美、英、法轮番放开援乌“杀手锏”,火药味越来越浓。从目前的情况看,普京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这一次,或许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难捱。
美国放开援乌“杀手锏”,瞄准俄罗斯本土
拜登政府离任之前干了一件大事:解禁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允许乌军使用远程导弹,直接打击俄罗斯纵深。乌克兰现在手上有了可以打到俄罗斯本土的“杀手锏”。这就让人想到一个问题:乌军会不会真的用这些导弹袭击莫斯科?
如果乌军真的这样干了,普京的反应会是什么?早在过去,时任俄罗斯防长的绍伊古就明确表示,俄罗斯使用核武器只有两个前提条件:俄罗斯遭到了来自他国的核打击;俄罗斯的国家存亡面临威胁。
很显然,乌克兰如果用美制远程导弹朝莫斯科放一发,这第二条就很可能成立了。届时,普京是否会考虑动用核武器?或者,他敢不敢在这种情况下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问题,恐怕不仅仅是西方国家在思索,全球都在紧盯着普京接下来的每一个动作。
不仅仅是美国,法国和英国也蠢蠢欲动。根据西方媒体的报道,“风暴之影”巡航导弹很可能会出现在战场上,并且有机会打击俄罗斯本土。如果说美国的远程导弹已经让俄罗斯感到头疼,那么英法的介入无疑是雪上加霜。
“风暴之影”巡航导弹可是大杀器,一旦投入战场,它的精准打击能力将对俄军造成巨大威胁,尤其是当这些导弹瞄准俄罗斯重要的军事设施和城市时,情况将变得更加复杂。俄罗斯会不会因此陷入更大的困境?普京会不会因此而被迫升级战争?答案可能很快就会揭晓。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普京通了一次电话。这通电话持续了1个多小时,但让朔尔茨吃惊的是,两年多以来,普京对战争的看法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从朔尔茨的惊讶反应中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普京从未动摇过自己当初的决定。他明白,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当前的利益,更关乎俄罗斯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因此,即便俄军在这两年间经历了赫尔松、红利曼的溃败,以及瓦格纳叛乱和库尔斯克被入侵的尴尬局面,普京依然坚守着最初的判断。这足以表明,当初对乌克兰动手,绝对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
随着局势的升级,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还是:俄罗斯会不会动用核武器?我们再回到绍伊古的那两个条件。如果乌克兰真的用远程导弹攻击了俄罗斯的核心城市,比如莫斯科,那么普京会不会认为俄罗斯国家存亡受到了威胁?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按俄罗斯的逻辑,使用核武器就变得有可能了。
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即使俄罗斯认为条件达到了,动用核武器引发的后果也是不可预测的。普京敢不敢轻易摁下核按钮?这不仅仅是俄罗斯的生死存亡问题,也是全球格局的重大变数。换句话说,走到这一步,天平可能会彻底倾斜,甚至可能引发一场全球性的灾难。
中国不愿看到的局面
中国的立场一直是希望局势稳定,避免战争进一步扩大。然而,眼下的局面,已经在朝着中国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莫斯科可能遭到打击。如果乌克兰真的发动远程导弹袭击,即便普京不动用核武器,俄罗斯也一定会对乌克兰进行大规模的报复性袭击。届时,局势将进一步恶化,战争的烈度也会随之升级。
普京很可能会求助于朝鲜。在目前的国际局势下,朝鲜是俄罗斯屈指可数的“铁杆盟友”之一。普京如果把朝鲜拉入战局,可能会让朝鲜半岛局势更加复杂和危险。一旦朝鲜卷入,半岛的紧张局势将可能升温,甚至走向失控。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威胁。
还有,战争可能蔓延到美国和欧洲本土。俄罗斯并非没有这个能力,尤其是像波兰这样的国家,极有可能趁火打劫,利用混乱的局势在背后搞小动作,加剧整个局势的复杂性。如果俄罗斯决定扩大打击范围,欧洲的局势将变得岌岌可危,而这无疑会对中国的外交和经济战略产生深远影响。
除了朝鲜,白俄罗斯的局势也非常微妙。白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一直是俄罗斯的重要盟友,如果局势继续失控,白俄罗斯可能会被迫做出选择。卢卡申科也许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要么被动挨打,要么主动入局。如果白俄罗斯卷入,这场战争的火焰将更加难以扑灭,东欧地区的局势也将更加不可控。
在这场战争背后,最不愿意看到和平的恐怕就是美国。拜登政府的种种动作表明,他们希望战争持续下去。为什么?因为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就是美国的军火商。每一次战争接近停火,美国总会跳出来“放一把火”,让局势再度恶化。
拜登即将下台,他很清楚自己手上的时间不多了。于是,他利用手中的最后一点权力,推动战争进一步升级,以确保美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不被撼动。美国的终极目标,就是让战争继续下去,不让局势平息,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战争中获取最大的利益。
结语
眼前的局势,确实是普京执政以来最难的一关。即使他不使用核武器,冲突的烈度也会进一步加剧。而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的每一步升级,都是一个潜在的风险。
阴云依然笼罩,全球的目光都在紧盯着普京的下一步棋。
参考资料:
果然,拜登对乌克兰“松绑”了
2024-11-18 12:18·直新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