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探方、摸陶片、修文物,这样的课堂我喜欢!
秋色连波,天高地阔,正是走出校园自由飞翔的好时节。刚刚结束期中检测的青大附中山鹰科学院考古与科学研究方向的同学们,惊喜地收到了来自山东大学的盛情之邀——将课堂搬进“考古中国—海岱地区夏商西周考古研究项目”的重要考古发掘现场。进遗址、观探方,摸陶片、修文物,手铲释天书,一眼五千年,这可是山鹰学子们翘首以待了半个多学期的重磅课程!
天地洪荒,大河流淌。这里是高密市柏城镇前冢子头村,百万年来,辽阔的胶莱平原在这里铺排延展,悠悠胶河从这里奔向大海,我们的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如今,这个默默无闻的平原小村,因为麦田深处的一块小高台,成为山东大学考古基地“考古中国—海岱地区夏商西周考古研究项目”的重要考古遗址而名扬全国。
海岱之光,龙耀华夏。前冢子头遗址时间贯穿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文化、汉代文化,清晰地构建出胶莱平原的历史年代框架。尤其是岳石文化遗存的发现在胶河流域尚属首次,填补了该区域夏代东夷文化的空白,对于理解东夷文化融入华夏、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能将课堂搬进“考古中国”的遗址发掘现场,对于痴迷考古的青附学子们来说这是何等的惊喜!
与文明对话,与历史相约。兴奋地跟随着考古队领队高继习队长的脚步,欢呼雀跃着穿过麦苗青青的田间小道,迫不及待地走进总面积近16万平方米、核心区约4.7万平方米的考古遗址现场,一个个神秘的考古发掘探方,一堆堆黑红分明的陶片,紧紧地吸引着同学们探索的目光。50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大汶口文化层、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层、3600多年前岳石文化层、3000多年前的商周文化层,层层累积封存和记录着厚重悠久的历史与文明,撞击着青附学子求知探索的渴望。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一把手铲,一支毛刷,一根牙签,轻铲、慢扫、细细挑,一段段珍贵的历史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从遗址现场发掘,到陶片清洗分类,到植物种子提取,到文物修补成型,一件件石、骨、陶、铜、铁质的文物渐渐露出了文明的真容。一边是校园课堂上的历史考古专家的精心讲述,一边是考古发掘现场的亲眼见证、动手实践,这样相得益彰、妙趣横生的精彩课程,怎能让求知欲旺盛、探索心爆棚的青附学子不动心!
大师引领,山鹰翱翔;学有所长,青春飞扬!青大附中山鹰科学院成立六年来,在青大附中张凤瑛校长的精心引领和全力支持下,已经先后聘任包括5位院士在内的30位世界著名科学家、专家为导师,精心设计的古生物、航天、天文、海洋、地球科学、考古与科学等专业方向课程高端前沿。从理论知识课程到实践学习课程,构建起了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
深入发射场亲眼见证神舟飞天;走进国家重点实验进行螃蟹DNA提取实验;在国家级古生物遗址与院士一起采集化石……近年来,青大附中山鹰学子的实践课堂远到大漠戈壁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场,近到诸城恐龙遗址群、昌邑火山群、青岛航天测控站、山东大学高密考古基地、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为学子们的成长搭起了梦想的舞台!
撰稿:山鹰科学院
摄影:山鹰科学院
编辑:姜鹏
审阅:齐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