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深化绿色金融的创新实践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一年以来,各大金融机构特别是在其中占据主体地位的商业银行积极行动,发挥行业“头雁”作用,从广度、深度、力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破题”。
在国家政策引导及市场需求拉动双重作用下,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的绿色金融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银行业而言,能否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既是其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使命,又是助力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主要商业银行的积极实践,如何强化内部机制以促进绿色金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银行业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绿色金融的先行者,建设银行充分发挥集团多牌照优势,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除绿色贷款外,还相继推出了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租赁和绿色财务顾问等多类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建设银行不仅提升了自身综合金融服务能力,还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绿色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满足了企业在绿色发展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引领绿色金融新风尚。
(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绿色新能源项目提供信贷资金,助力节能减排,带动当地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图为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小街一期风电场项目)
01上下联动,为“绿”护航
在现阶段,商业银行要练好绿色金融“内功”,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如何精准识别企业贷款是否具有“绿色属性”,如何给绿色贷款利率精准定价,如何做好ESG风险管理,如何为企业提供差异化的绿色信贷融资以及如何进一步将其拓展到跨境金融领域以更好地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针对这一系列的行业难题,建设银行勇担先行示范重任,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建行答卷。
系统化的创新往往离不开顶层战略性、机制性的变革。在总行党委的领导下,建设银行上下联动,有效促进了绿色金融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建行董事会定期审察绿色金融的进展情况,并对管理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情况进行严格监督。高管层设立了由董事长任组长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和由行长任主任的绿色金融委员会,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绿色金融的重点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部署,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不仅如此,建设银行还出台了《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2022-2025年)》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制定了建设全球领先的可持续发展银行的宏伟蓝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了将蓝图变为“实景图”,建设银行围绕“运管体系、人才队伍、业务发展、数字化建设、风险管控”等五个方面打出系列“组合拳”。通过加强绿色金融精细化管理,形成全行上下一盘棋,同时优化绿色金融KPI考核体系,重点在资源配置、贷款规模等方面加大对绿色金融的倾斜力度;加快绿色金融队伍建设,建成一支满足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绿色金融专业队伍;持续提高绿色贷款占比,探索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融合发展,助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乡村振兴、住房租赁等重点战略协同推进;打造一站式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推动绿色金融管理智能化、线上化、精细化;深化气候风险识别分析、量化评估、预警监测等全流程管理,丰富气候风险管理工具。
此外,建设银行还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全面深入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特别是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及煤炭清洁利用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截至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已超4万亿元。在最新的MSCI(明晟)ESG评级中建行被评为AA级,得分在内地和香港同业中位居第一。
02因地制宜,逐“绿”而行
绿色可持续贯穿于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很难做到一款产品“打遍天下”,需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因时、因业施策推进绿色金融创新。建设银行在标准产品发行之外,还及时关注客户真实需求“量体裁衣”,打造与当地产业发展特征相匹配的产品工具,增强绿色金融服务适配性。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批诸如“绿色气候贷”“ESG可持续发展贷”“绿证书收益权质押贷”“龙牧贷”等具有示范效应的典型案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气候投融资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携手南沙区政府,创新推出“绿色气候贷”,在此基础上还编制了全国首份穗港澳合作的气候投融资领域标准——《企业(项目)融资气候友好评价规范》。这一创新之举,不仅深化了粤港澳大湾区内绿色金融的互联互通,更推动了气候投融资标准的互认共认,为区域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截至目前,建行已累计投放“绿色气候贷”4.99亿元,其中为某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发放超1.7亿元贷款,预计每年将为交通领域减少462万吨碳排放。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绿色金融工具,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在国际上发展迅猛,但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设银行浙江湖州分行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充分运用对公客户ESG评级工具,对金融工具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相挂钩的模式开展探索,创新推出全国建行系统首个“ESG可持续发展贷”,在可持续发展融资领域创下先河。“ESG可持续发展贷”,创新设计了贷款利率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指标达标情况动态挂钩的价格调节机制,解决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之间的选择难题。该产品成功上线后,截至目前,湖州分行已累计投放ESG可持续发展贷29户合计23亿元,为绿色金融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在中国能源市场,可再生能源发电产生的“绿色电力”正逐渐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绿色电力证书(简称“绿证”)作为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是中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但绿证交易难、变现难、融资难问题突出。为了针对性解决这一问题,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出台了《可再生能源“绿证”贷款服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发放了国内首笔绿色电力证书收益权质押贷款,这一创举不仅打破了传统融资担保思路,还有效盘活了新能源项目的“环境权益”价值,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畜牧业和畜产品供给在大农业和大食物观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涉及到保障粮食安全、食物稳定供给、农民共同富裕、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强国等多个方面。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依托农业资源禀赋,通过银行、政府、龙头企业等多方联建“数字畜牧”产业服务平台,开创“畜牧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支农惠农新模式,先后创新研发了“龙牧贷”生猪养殖、肉牛养殖、奶牛养殖等纯信用线上信贷产品,破解养殖场(户)融资难、慢、贵的问题,实现了“两牛一猪”工程的全面支持,有效解决养殖主体贷款无门、缺乏抵押物等问题。截至目前,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已在畜牧业累计授信超14亿元,覆盖全省13个地市、104个区(县),支持了1792个养殖场(户)的稳健发展。
建设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一系列创新实践,不仅为自身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其他金融机构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未来,建设银行将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绿色金融作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金融工具,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为深化绿色金融创新贡献更多建行经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