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金句 :我们必须抑制心中丑恶一面的滋生,并让心的绝大部分被充满关爱的真我和良心所占据。
——《对话稻盛和夫6:利他》
▲ 全文共 1376 字,阅读时间约10 钟
稻盛和夫:
人的心也会有邪恶与贪欲的一面,佛祖释迦牟尼将之称为“烦恼”。当然,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本能”或者“自我”。
总之,欲望炽烈的利己心和与之截然相反的、被称为“真我”的、以利他为宗旨的美好心念共存于我们的心中。
如果我们不懂得修心的话,贪欲与利己的一面就会占据我们的心灵。如此一来,我们自然就会以个人得失作为判断一切事物的基准。
因此我们必须抑制心中丑恶一面的滋生,并让心的绝大部分被充满关爱的真我和良心所占据。
我这里想要告诉世人的就是,倾力“修心养性”,让心中的利己得到约束,让利他之心永远跳动。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修整我们的心灵呢?尽管我本人对此并非了然于胸,但是我相信,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而言,大概就只有“反省”这一个选项了。
我们这些凡人虽然没法像出家人那样厉行修行,但是至少每天睡觉前可以做一下反省。
反思自己今天有没有行任何善事,可曾做了任何不善之事;为何会行不善之事?下一次遇到相同的情况时自己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通过进行这样的反省,我们多少能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净化,同时也能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一些。
濑户内:
(濑户内寂听,日本畅销书作家,日本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名人、作品《问花儿》获得谷崎润一郎赏 ;日本文化功劳者、文化勋章得主、天台寺名誉主持;翻译日本古典小说《源氏物语》成现代日文。)
说到“利他”,天台宗恰好有“忘己利他”一说。日本天台宗的开山祖师最澄大师在《山家学生式》中告诉我们:“好事与他,坏事归己,忘己利他才为慈悲之极致”。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要把自己的事放在一边,全心全意地为他人奉献。
面对佛主,我必须做到利益众生,尽到自己为了众生“忘己利他”的义务。这也是我当下正在履行的职责。如果早知道需要承担如此重要的义务的话,我就根本不会出家啦(笑)!
虽然我是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贸然出的家,但是只要我还是一名僧侣,就必须承担起这个义务。
稻盛和夫:
在思考“利他”这个概念时,我会想起一个有趣的寓言。
我是从一位长老那里听到的这个寓言。他说“地狱”与“天堂”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不管在哪一边都有一口大铁锅煮着香喷喷的“乌冬面”,大家拿着一米长的筷子围坐在锅边。
地狱里的人总是焦急地夹起锅中的面条往自己嘴里送。可是由于筷子太长,谁也没办法把面条送到口中,所以便开始抢夺别人筷子上的面条。最终在一片狼藉中谁都没能吃上一口,尽管一大锅热腾腾的面条就摆在面前,可是地狱中的人却个个都饥瘦不堪。
而在天堂,大家都是用自己手中的筷子夹起面条喂给对面的人,因此所有人都能够心满意足地品尝到鲜美的面条。
我认为这个寓言通过有趣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含蓄的道理。尽管没有明言爱他理念,但是这个寓言或许应说给更多的人知道。
或许有人会认为现代社会是个充满悲剧的地狱般的世界。不仅是那些被公司解雇,因为事故遭受严重损害,以及家庭不和等原因,每天都在备受煎熬的人,他们或许不解“为什么厄运会接二连三地降临在自己身上”。
然而这一切不幸的遭遇,会随着我们心态的转变而发生改变。
确实,如果只看现象,现在可能是“逆境”。如果能够勇敢接受它,我们的心态就能决定其最终的走向。
虽然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困顿都是异常严峻的挑战,但这是上天赋予的命运。从正面坦然接受这种命运,即便是困境之中,也依然凭借“利他”精神,通过奉献他人来追寻人生的幸福。
如果能够将心态进行这样的转变,那么我相信即便深陷困境,依然能够燃起希望之火。
只要做到摒弃小我,为了利益他人重新振作,并且不管如何辛苦和贫困都仍然努力拼搏的话,那么承受的一切厄运都必将出现转机,走向光明。
尽管现实犹如悲惨的地狱,但是随着理念的转变,眼前的地狱也会随之改变——这是我对这个寓言的解读。
濑户内:
要么是自己或者自己家人遭遇不幸,要么是在公司或者学校里遇到烦心事,这些事不管是谁都会经历。
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就去憎恶他人、仇恨世界,这种做法只会令我们的内心更加黑暗,甚至导致映射我们内心的容貌逐渐变得丑恶。
反之,如果我们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体谅他人,自然就会笑颜常开,或许还会赢得他人的援助之手。
本文摘自《对话稻盛和夫6:利他》
作者简介: 稻盛和夫(1932—2022),出生于日本鹿儿岛。1959年创办京瓷公司、1984年创办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1983年创立盛和塾。2010年出任日航会长,仅一年就让破产日航扭亏为盈并创历史最高利润。代表作:《活法》《京瓷哲学:人生与经营的原点》《思维方式》等。
编辑 | 小小 审校 | 萌萌 统筹 | 相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