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的尽头是“大地”

——刀郎现象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2024年11月18日《江南时报》

作者:衡正安

刀郎现象从形成到发酵,再到在全国产生巨大的影响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这是一次非常罕见的由音乐而演变成为的一种社会现象。对其音乐上的阐释和艺术赏析已经铺天盖地,为刀郎现象的形成提供了艺理和美学上的依据。但我总觉得仅仅如此还很不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这一现象不仅影响到音乐界、艺术界,而且已经涉及整个社会。所以,今天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从这一现象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和思考,谈谈我的看法,以冀对文艺、社会有所裨益。

我们说,刀郎现象不仅影响了音乐界、艺术界、文化界,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并影响到了海外,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其音乐、艺术水平毋庸置疑,因为,没有这个基础的铺垫是不可能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然而,我认为这一现象更大的价值在“现象之外”,探讨如下。

一、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我们看到,刀郎的音乐不管是曲调、乐器,还是歌词,都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传统这片土壤养育和哺育了他的音乐,是他音乐的源头活水。在中国音乐史上能运用到如此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非常罕见的、也是从未有过的,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的活力和生命,让如此丰富的、沉睡的很多民间音乐唱了起来、活了起来、现代了起来,让那么多中华传统乐器展现出来、演奏出来、感动起来,让中华优秀的传统诗词歌赋、民间传说和久远典故,成为文学性的歌词流行起来,超越了一般口号式的空洞说教、卿卿我我的小情小调,赋予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哲理思辨,大大地拓展了歌词的文学世界。我们大概理了一下,刀郎的音乐所吸收的传统曲调种类非常丰富,有广西山歌调、靠山调、天津时调、闹五更调、没奈何调、绣荷包调、道情调、银纽丝调、说书调,还有川江号子和新疆音乐等;所使用的传统乐器有竹笛、洞箫、唢呐、二胡、琵琶、中阮、手鼓、马头琴、三弦等;歌词所涉及的有关传统哲学思想和文学作品有《金刚经》《诗经》《聊斋志异》《山海经》《菜根谭》《楚辞》《唐诗》《宋词》,以及大量的民间传说、故事和占卜等。足见,刀郎的音乐其文化底色是悠久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是他的音乐取得成功的基础。再一次证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

二、时代永远是展示文艺创作的舞台。我们看到刀郎的音乐深深地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时代所赋予他成功的翅膀,给他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音乐方面,他成功地将民族音乐与现代音响结合起来,既不拘泥于传统又不排斥外来音乐的融合,使传统和现代交相辉映。他打破了传统编曲模式,吸收了西方的科学方法,使其更贴近时代、更能让现代人所接受。他还将传统的音乐与迷幻电子、西方摇滚音乐和爵士音乐相结合,不排斥电吉他、电钢琴等现代乐器的演奏。二是在社会性方面。刀郎的音乐及时地抓住了社会上、特别是文艺界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如圈子文化、近亲繁殖、过度包装等。采用了从旋律、曲调、形式等方面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方式,关注百姓的喜怒哀乐,不管演唱的是原创歌曲还是革命歌曲,既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也能牢牢把控住观众的情绪,与广大人民同频共振,受到了更广泛群体的热爱。三是网络、手机、微信、抖音、视频号等现代科技传媒手段,也极大地为刀郎的音乐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使之能以最快的、最直接的方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阶层,是时代这个大舞台成就了他。

三、耐得住寂寞是成功的关键。刀郎在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之后,还能沉寂二十余年全面地提升自己在音乐、文学等各个方面的修养和修为,还到很多地方实地采风、调研和学习。他在苏州前后就待了十年,在那里学习苏州评弹、昆曲、琵琶和三弦等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音乐,之后才有了著名的《弹词话本》《山歌寥哉》等融入了浓浓吴语文化元素的作品,可见,耐得住寂寞才是一个文艺家作出成就的基础。沉静下来才能离自己越近、离心越近、离真正的艺术更近,才能听到心的声音,天籁的声音。特别是从事中国传统艺术,不仅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需要继承,而且在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文艺,是实践技术体系的代表,是在不断实践体悟的基础上用心感悟的艺术特征,没有长期的用心感受就不可能有所领悟,更不可能有所成就。当前浮躁的文艺界与刀郎形成了显著的对比,在一片喧嚣中他能不被名利、金钱、地位所吸引,全身心地为艺术而艺术,宛如一股清流,清新纯净。

刀郎是百年不遇的人才吗?浅论刀郎的文学修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刀郎是百年不遇的人才吗?浅论刀郎的文学修为

四、文艺家越纯粹越能走得更远。长期以来,很多领域过度包装、恶意炒作、抄袭剽窃等现象时有发生,文艺界也不例外。一些文艺作品普遍缺乏深度、内容空洞、过度使用特效、炒作明星绯闻、使用替身、对口型等;文艺的表演、演出、制作等没有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艺术上,甚至有些艺人出现违法失德行为;文艺演出过度地关注舞台的效果、音响设备、怪异的服饰,甚至打擦边球,吸引眼球,而不是提高艺术的质量,文艺的演出、表演和展示严重变了味。然而,我们看到刀郎的音乐非常纯粹,其原创歌曲作词、作曲、演唱、编曲、制作等几乎都是一人完成。他的几场线下演唱会舞台俭朴、台风纯正,没有伴舞、没有奇装异服,一件T恤衫从头唱到尾,一场演唱会一个人唱了近30首歌,甚至纯粹到用T恤衫擦眼泪露出了肚皮,唱累了坐在凳子上唱,坐在地上唱,把舞台、把情感全部交给音乐,把音乐交给了观众,把艺术交给了艺术,却把演出的收入捐给了社会。文艺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越纯粹越能接近文艺的本质,越能走得更远,越能留下历史。

作家陈新:刀郎创作的歌曲“俗”吗?“土”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作家陈新:刀郎创作的歌曲“俗”吗?“土”吗?

五、刀郎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创新窗口。我们看到,刀郎的音乐虽然所涉及的传统音乐、乐器和文学等文化艺术方面的内容非常广泛、非常丰富,但是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相比还是冰山一角、沧海一粟。作为流行音乐,刀郎在曲调上当然会更多地吸收山歌和民间小调,在歌词上主要也采用小说和民间传说等。但我们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有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多个领域的内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艺术门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吸收、采纳,特别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哲学思想,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也是文艺作品审美境界提升的来源,我们可以深入地学习并加以运用,成为我们突破古人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手段。西方文化的传入,也是我们可以吸收、借鉴和创新的重要内容,可以为文艺的创作打开新的维度。

我们喜欢刀郎,是在喜欢什么,是家国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我们喜欢刀郎,是在喜欢什么,是家国情怀!

刀郎现象,显然已经跳出了音乐和艺术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甚至演变为一种少见的社会现象,其成功的关键是他牢牢地踩在“大地”之上。这个大地是五千年的文化土壤,是火热的时代,为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深厚的个人修养的熏陶下,看淡名利,纯粹为艺,终于造就了他在音乐艺术上的巨大成就,引发了人们诸多的思考和启迪。对其现象背后的价值和意义的探究,或许为当代文艺发展所带来的历史性拐点,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借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