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奖·设计导读

本设计针对武汉东湖磨山景区展开全面更新,旨在构建一个将山、水、洲、岛、堤岸有机结合的自然生态风景区。通过对生态、景观、文化、建筑及产业五大基因的深入挖掘与整合,不仅强化了景区的自然生态价值,还通过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市集、展现地方乡土建筑风格等手段,实现了对楚文化的传承。此外,设计还注重与周边城市空间的融合,促进了“城市空间—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的和谐共生,展现了对未来景区发展的前瞻性思考。

世界人居·新书推荐

记录全球人居创新·启迪设计灵感源泉!《世界人居设计年鉴》(第二卷)荣耀上市,期待您的鉴赏!

HFUT

楚风汉韵·东湖磨

基于空间基因的东湖磨山景区综合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平面图

设计说明

本设计从空间基因视角切入,目标打造山、水、洲、岛、堤岸融为一体,特色鲜明的自然生态风景区

武汉东湖磨山景区进行基因识别提取从生态基因、景观基因、文化基因、建筑基因和产业基因五个维度出发,依托景区现有特色资源,改善景观环境,构建完整植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打造非遗文化市集,强调建筑环境的地方乡土风格,植入特色产业,实现楚文化活态保护。最终以空间基因为媒介,通过共时性和历时性两个维度在与“城市空间—自然环境—社会人文”三者之间融合发展。

前期分析与设计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期分析与设计策略

前期分析。通过区位、文化基因、产业基因分析,从地理位置、包含文化、现有资源等方面对东湖磨山景区进行概况展示。

历史沿革分析,武汉东湖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郊,其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百年之前,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的发展变迁。武汉东湖风景区经历了从私人园林到国家风景名胜区、从单一景区到多元景区、从传统文化传承到现代文化创新的多个发展阶段。如今,它已经成为了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空间基因引入。空间基因借鉴了生物基因的遗传特征,因此遗传学中的基本理论是空间基因研究的首要理论基础之一。同时空间基因研究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的多学科特性和多无维度性。剖析空间基因,寻找空间基因与场地的关系。

建筑与产业基因更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筑与产业基因更新

建筑基因分析,在对武汉东湖风景区游客中心地块进行微更新时,融合南方干栏式建筑特点与当地荆楚文化,通过红色的连廊,巧妙地串联起各个场地,加强场地之间的联系,打造一个具有独特荆楚风情的现代化游客中心。

通过提取南方干栏式建筑特点、突出荆楚文化元素以及引入红色连廊设计,我们期望在微更新后的武汉东湖风景区游客中心,打造出一个既具有现代氛围又深刻体现荆楚传统文化的场所。以及产业基因更新。依托景区现有特色资源,植入相关产业,搭建产业框架星辰产业链共享,形成区域间的联动。

生态与文化基因更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态与文化基因更新

生态基因更新。严格保护绿心范围内的动物种群与植物群落。增加阔叶林面积,使其能形成满足鸟类迁徙的景观廊道,保护现有湿地,丰富湿地植物种类、适当增加湿地植物种植面积,为鸟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繁衍环境,对不利状态的环境要素要减轻其人为压力为动植物提供足够大的栖息地。

文化基因更新。楚文化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诸侯国楚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国先民最初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南迁后给楚地带来了先进的华夏文明因素,再受到当地蛮夷文化的影响,逐渐带上了地域文化的色彩。

设计感悟

通过深入分析区域特征与历史背景,我们提出了与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相融合的设计方案。该设计不仅提升了景区的视觉美感,还有效改善了游客体验,增强了空间的功能性和互动性。

设计评语

该设计以空间基因为纽带,巧妙融合自然生态与地域文化,打造出既具视觉冲击力又深含文化内涵的景区,体现了设计的创新性与可持续性,令人印象深刻。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文脉延续·楚地新话
院校名称: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魏晶晶 郑志元
主创姓名:高天
成员姓名:张晓枫 凌雪凤
设计时间:2024-05-20
项目地点:武汉东湖磨山风景区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风景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