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次写了一篇 ,阅读量还很大,六万多的阅读量,一个纯理论的文章,居然有这么多人看,没想到,今天接着继续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科学是什么?这其实是哲学问题。

波普尔提出的不是科学的定义,是科学方法论的定义,他认为不具备可证伪性的,都不是科学。

他说:科学知识的来源可以源于经验,也可以源于各种逻辑推理,但是,经验是检验是否是科学的唯一标准,这也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意涵。

波普尔本人就是个哲学家,对他对科学方法论的定义,就是一个哲学问题。

比如更为常见的科学定义是:

“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的一般性定义:科学是人类解释和预测世界的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事实上,科学既然是一种知识体系,那么也可以由此定义科学: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波普尔提出的是如何判断一个知识是对还是错的方法?他认为:那只有具备有可证伪性,才能叫科学。

可证伪性指什么呢?

波普尔认为,科学往往是全称判断,比如,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是一个理论,一个知识,但这一理论是有可证伪性的,也即,只要发现有一只天鹅是黑的,那么,这个理论就是错的。

也即,波普尔认为,不管你提出任何理论,必须在理论的论述上,就是具备可证伪性,这才叫科学理论。

比如,上帝是存在的,这一句话,就不是科学理论。

因为你找不到可以证伪的方法,你无法想象一个什么样的经验事实发生后,可以来证明上帝是不存在的。

同果,人是不是存在的,其实也是一个引发争议的理论。

比如,不少科幻电影里,就设想,有没有可能我们所有的想法,不过是某一种大型集成电路运行的结果呢,我们和那些网游里的NPC没有区别。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只要你在思考这一问题,这本身就说明了你是存在的。这个也不能证伪,只能靠内省来发现。

芝加哥学派也是按波普尔的科学哲学论来构建理论的,他们先提出一个假说,人是理性的,这一句话也是一个理论,芝派认为这是具备有可证伪性的。

只要你在经验事实上,发现一个人是不理性的,那么,这就可以证伪这一句话了。

当然如何来证伪这一句话呢?芝加哥学派说的理性又是指什么呢?

这里的理性,指的是人的行动会符合自己的利益。

比如,10月8号,你冲进股市里去追高,结果被套,这叫理性吗?

芝派(部分芝派,芝派里对理性的解释很多个)认为,这是理性的,因为你购买股票时,是认为股价会上升,而你想从股票里赚到钱,这个行为就是符合自己利益的,至于他跌了,是因为你的认知不是全能的,而不是你想亏钱。

在芝派的理性概念中,非理性是指:

一个人想要赚钱,并且认知到你买了这只股票后会狂跌,但是你还是要买,这就叫非理性了。

应该说,这个理性的概念与奥派是接近的。

用奥派的理论来说就是,一个人目的是赚钱,手段是买股票,观念是认为买这只股票能涨,但手段达不到目的是很正常的。

但区别在于,芝派认为,如果在经验上出现一种情况,就是非理性行为——有人为了赚钱并认知到买了就会一直跌,但还要去买,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就可以对这一理论伪了。

因为你现在找不到这样的人,这样的人的行动,所以你无法对人是理性的这个理论进行证伪,因此在没有被证伪之前,人是理性的这一假说就是成立的。

好了,我们就要问了,这种经验现象,你怎么才能发现呢?

赚钱之目的、认知会涨会跌之观念,都深藏于人们的大脑之中,完全是意志层面的东西,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这一经验现象呢?

比如,有一个大爷,他今天说,我认为明天股票会大涨,然后他说完后,马上把股票卖光了,他是否能被芝派理论认定,这种情况,就是证伪了?

你判断不了,大爷完全有可能前一秒认为明天会大涨,后一秒就认为明天会大跌,意志是千奇百怪的,观念随时会变化的,你找不到任何一种方法可以来证伪。

也即,芝派可证伪的这种概念, 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

自然科学是可以证伪的,当你提出光速是30万公里每秒时,只要有人用某种观测方法,发现有一次光速达到50万公里每秒,那你30万公里每秒的理论就可以证明是错误的。

但人的意志,你怎么可以证伪?在大爷卖掉股票后,当场把他杀死,然后取出大脑,连上各种仪器,恢复他过往的决策,用神经元的科学分析,证明这个人就是明知要涨,想要赚钱,却还要做空?

奥派大师米塞斯就指出了这一点,人的意志,和外部的世界,是不能采取同一种方法来研究的,如果把外部世界的研究方法拿来研究人的意志,这是无比荒唐的。

这就是奥派经常说的二元方法论。

这里先按下不表,实际上,有更多的人在否定经济学,认为这不是科学,人的行为没有规律。

但如果人的行动没有规律,社会就不会存在。每一个人随时可以变身杀人犯,抢劫犯,哪怕上一秒他是一个百万富豪,也不存在什么供需原理,供给少了,物价凭什么涨呢?难道不可以涨不涨都一样买吗?企业竞争也不存在了,你怎么知道降价就能增加销售呢?同样的商品,人们就要买贵的,你还竞争什么呢?

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都掌握了一部分人的行动规律,否则,你会如同一个猛兽,认为周边一切的生物随时要以你为食,一切分工交易合作,都是建立在对人的行动规律认知的基础上,否则不会发生。

还有一些人说奥派只是哲学,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奥派研究的结论,是不是规律,是不是一种普适性的规律和知识。

我当然可以依据更为宽泛的科学定义,而不是波普尔的定义,认定奥派就是科学,这不过是人们的一种定义方法,他不会影响知识的本质。

人的行动规律,源于人的意志,人怎么想,才怎么行动。

因此,研究人的行动规律,实际上就是在研究人的意志规律。

芝派还是与奥派接近的,因为理性,指的也是人的思维方式。芝派的理论系统,也是通过人是理性的这一命题,进行逻辑推演的。

有更多荒唐的经济学,他们是研究数据,把过往的历史经验数据全部拿出来研究一下,然后据此,就开始进行未来的预测。

打个比方说,他研究你,你过去三十天天天吃白米饭,他就下一个结论,你今天晚上也一定吃白米饭。

这个方法叫归纳法,也是自然科学经常用的方法,就是将过往的经验全部进行总结,然后得出结论。

甚至有计划经济的爱好者们提出,只要算力足够,将历史中所有人购买股票的每一次交易都提取出来作为经验进行归纳,就一定能预测未来的股价。

这里的未来股价,就是指有千百万人在不同观念下的自由意志下的行动,共同作用而成。

进一步发展就是,可以用大数据、足够多的算力来预测人们的需求,从而不需要市场了,不需要货币了,政府就可以按这个算力的结果来组织生产,马云和刘强东,都说过类似的话。

我相信,这些话是他们手下的技术大拿们给他们的观点,因为这两家公司都会运用他们平台数据进行未来需求的预测。

并且,双11好象就验证了他们的观点,比如,一台冰箱三点下单,六点就到你家门口了,因为他们通过大数据,预测了这一地区可能会有多少人冰箱,买哪一款的,在双11之前,就把冰箱运到了这个城市,就等你下单了。

这也是一种实践发现真理的方式,完全依赖于经验,不需要任何逻辑推理和判断,但是,你认为,他们心中的计划经济能成功吗?

我们当然不能否认用大数据对需求的预测有概率上成功的可能性,但这不是科学,因为他只是某种经验上的偶然,而不是规律,你当然可以预测一个南方人,今天吃米饭,明天还是吃米饭,甚至吃一辈子,但这是规律吗?当然不是,这只是某一种个性的经验事实。

因为人的观念和环境随时都在变,我的意志你可以猜,但你不能当这个当成规律,因为我随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去吃面条了,比如找个了老婆就是北方人,或一个面条的广告吸引到我了。

这种经验的概率性地猜测,根本无法面对人们千变万化的行动。我在几十年前去浙江一户人家,让他们做点辣菜给我吃,他放了半个辣椒,认为足够了,因为当时他们不吃辣,现在呢,浙江人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湘菜馆,你根据过往几千年的不吃辣椒的历史,能判断这一变化吗?不可能的。

好了,讲了这么多,开始进入正题,奥派是如何对人的意志和外部世界采取不同的方法论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只能采取不同的方法?

我不会照着《人的行动》来写,我也不去翻书,我会按我的理解来写。

我们可以先把人的大脑当作一颗CPU,是这颗CPU,是指挥着人的行动,这个CPU就是人的意志,人的行动规律,既然就是指这颗CPU的运转规则。

很多电影都在描述一个场景,机器人有一天自我意识觉醒了,包括现在AI产业不少人也认为,这有可能变成甚至超过人脑。

真正的CPU,AI当然会在很多领域,超过人脑,比如计算能力。但是,机器人自我意识觉醒这件事,没有任何一个电影或一个作家,能写清楚,真实的一颗芯片,是如何变成人的自主意识的。

我们大脑里的这颗CPU,是谁设计的,不知道,怎么来的,不知道,关于人的自由意志,是怎么来的,这是一个未知的问题。

既然是未知,那么就不处理,留给神学、哲学、自然科学,也许永远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

但这颗CPU的运转规则 ,是可以研究的。

那要怎么研究呢?前面说过了,通过解剖大脑,是研究不了自由意志的运行规律的,因为,既然是自由意志,就不存在自然科学里的确定性,指的是,他不是受到某一刺激就一定有某一个反应。

否则他就不叫自由意志。

但这个自由意志,是不是天花行空,不受约束呢?当然也不是,他运行在人脑这颗CPU的底层规则上。

这个底层规则,是由康德揭示的,那就是形式逻辑。

康德说, 因果关系并不是事物自身具有的属性,而是我们主观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比如,一个石头,早上是凉的,太阳升起来后,就热了。

人们认知这一现象是,首先是用一种因果关系的思维来思考,石头热了背后总有某一个原因,他可能认为是地下有热源,也有可能认为天上有热源。

但不管他怎么认为,因果关系这种思维方式,是人的大脑CPU的底层规则。

在日常中,因果律显得如此理所当然,以至于几乎不会有人去质疑。貌似任何一个事件都有个原因,任何一个原因都会产生某种结果。

就科学而言,就是因果律心智模式的结果,所有的科学都是在追求果之前的因。

我想你一定看过很多关于时光旅行的电影,时光旅行这种事,就有可能构成一件你这颗CPU理解不了的事。

比如,有一个人死了,你想救活他,有一台时光机器可以帮你回到过去,但你从天上掉下来回来过去时,刚好落在这个人头上,把他砸死了,也就是说,这个人死的真实原因是你,而你想回去的原因是因为这个人死了。

如果你不回去,这个人就不会死,但如果这个人不死,你也不会想到回去。

你能理解这件事吗?这时,如果你一定要找出一个答案,你这颗CPU就要烧冒烟了,我不是说,这种事不可能发生,而是说,这种事你作为人,无法理解。

因为你的CPU底层就是因果律。

如果因果律真的是存在的,我们真的是通过经验认识到的吗?康德不这样认为。在康德看来,这个CPU规则,他不是象真正的CPU一样,由人们用逻辑电路设计的,而是你生下来就有的,他叫作人脑自带的操作系统。我们的内心并不是一开始就一块白板,我们在出厂时内心里就已经预装了一套操作系统。

我们的CPU(内心、意志、心灵)具备着一些最为基本的概念,这样的概念是先天的,或者说是先验的。与其说是概念不如说是范畴更加准确。那么我们是怎么认识世界的呢?就是通过这样的先天范畴去和现象世界的材料进行磨合得到的。

比如我的CPU中已经有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我看到的整个世界都被我套进时间和空间的框架里面去了。

还有很多概念,比如数学,逻辑,是不需要经验就预装在我们内心的代码。

这样的知识可以独立于经验存在。同样可以独立于经验存在的先天概念还有因果律!

我们之所有产生因果律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因为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归纳出来的,而是先天的思维框架。

以上都是哲学。

的确,不学点哲学,理解不了奥派。但不能代表奥派就是哲学,也不能代表哲学里就没有科学规律。

只有对人的意志进行分析 ,你才有可能去总结人的行动规律,因为行动不过是意志的结果。

但哲学也不用学太多,学一点就可以了,精研的人,可以不断地去追溯到认识论,追溯到历史以来所有关于人的意志的哲学讨论。

对于普通学习者来说,认知到人的意志是一个天生自带操作系统的CPU就可以了。

米塞斯的确是在康德的基础上,对人的行动规律进行分析。

但米塞斯将奥派理论建立在一句不可能证伪的话上: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

在一句话中,行动的定义是:人有目的的行为。

他区别于那些被外界刺激的行动,比如膝跳反应,这就不存在目的,因为没有人的意志介入其中,不受人的意志的控制。

这句话可能证伪吗?不可能,因为这一句话,就象一个套套逻辑,行动的定义就包含了目的,那这句话怎么能被证伪呢?

任何证图证伪这一句话的理论,都是在证明你这句话,因为你正在行动,你的目的是在证伪这一句话。

表面看,这一句话是个废话,好象也没有任何意义,但是,这一句话就界定了人的行动学(奥派)研究的范畴及基础。

首先,无意志介入的行为,不是奥派研究的范畴;

其次,无目的的意志活动,也不是奥派研究的范畴,比如做个梦什么的。

与很多人的猜想不太一样,奥派其实研究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并且采用的是先验概念进行推理。

先验推理是基于概念和演绎的。

它通常不生成新的知识,而是通过同义反复和分析判断来展示已知信息。

所有从这种推理得出的结论,其含义和逻辑都直接源自其前提,这些前提已经隐含了所有的信息。

有不少人认为,先验推理被普遍认为对增长知识没有帮助,但这样的看法显然不对。

以几何学为例,所有的几何定理实际上都已经包含在基本的公理中。

例如,直角三角形的概念里,就隐含了毕达哥拉斯定理。

这个定理的推导表面看就是一种重复,但他有没有增进我们的知识呢?

纯粹的演绎推理虽然看似仅仅揭示了已知的事实,但它也有创造性的一面,因为它能够开启我们对尚未明了的事物的理解。

演绎推理还有一个主要功能是展示某些概念、范畴和前提中已经包含的一切,同时也显示出其中不包含的内容。

这样的推理过程使得之前隐藏或未被理解的信息变得清晰。

通过逻辑和演绎的方法,我们能够重新发现和理解看似熟悉但实际上复杂的概念,从而深化我们的知识和理解。

货币的概念本身就已经包含了货币理论中的许多定理。

根据这种观点,货币数量理论并没有为我们提供关于货币的任何新的知识,它仅仅是对货币概念的一个转换、发挥和扩展。

这种理论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分析,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定理是直角三角形概念的一种展开,即所谓的同义反复。

对于没有学习过经济学的人来说,货币数量论是显而易见的吗?当然不。

比如,所有人都能理解,一元钱,也足够世界所有人使用吗?

说个更简单的,公摊面积这个事,不也是一个小学数学知识吗?一样成为了中国舆论中一个影响面这么大的争论事件。

可见,演绎推理的知识,并不是那么昭然若揭的,一样需要科学家去发现,去推理,然后去传播。

奥派行动学,其实与几何学、数学的研究方法是非常接近的。数学这种知识,是哪来的?人的大脑操作系统自带的,他是人们理解世界的思维工具,而不是人们从经验现实中归纳和总结的。

准确地说,是我们用数学的方式来观察世界,数学知识不是来源于世界,而是来源于我们的大脑。

也 有一部分人,也会把奥派与心理学混淆, 心理学不是研究 人的心理活动的吗? 不也是精神世界吗?

不,心理学研究的是,不同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心理状况,原因是什么?这门学科试图发现人们心理状况的规律,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但奥派研究的是所有人的精神世界——意志活动的一致规律。

因为行动由目的支配,目的由意志产生,人的行动学研究的是最为本质的东西,就是人的意志世界的规律,意志世界的规律,就是人的行动规律。

因此,奥派又叫人的行动学,他不仅研究人们交换这些经济活动的行动规律,这一理论还适应所有的人的行动。

那研究这个有什么用呢?

没有理论,即没有关于人类行为的一般性先验科学知识,我们就无法理解人类的实际行为。

理论提供了一种框架,帮助我们系统地理解行动和事件,而没有这样的框架,我们的理解将是零散和无序的。

写这么多,还没有进入真正的主题,可能已经有七成以上的读者放弃了,因为纯理论,没有几个人喜欢,但接下来,我就要谈到奥派方法论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那就是二元方法论。

为什么奥派要采取这样的方式来研究人的行动规律,为什么认为自然界的研究方法,不能应用于人的意志的研究。

人的行动学的研究结果——即那些通过正确的推理得出的定理——不仅像数学定理一样可靠和明确,而且还具有不容置疑的确定性和不可辩驳的特性。

这些定理能够帮助我们从一个更高的角度观察和理解历史和现实中的具体行动,提供一种深刻的洞察力来理解真实世界。

人的行动学传达的不仅是对行动本身的理解,而且还揭示了行动背后的理性动机和逻辑。

这种研究揭示了人类行为的内在逻辑,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决策过程、经济交互和社会行为的基础。

通过这种方式,人的行动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的有力工具,这在设计政策、理解经济现象和处理社会问题时尤其重要。

因此,人的行动学的定理不仅是学术上的抽象讨论,它们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我们在多变的现实世界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和更有效的策略规划。

这种学科的研究成果,因其深入地剖析了行动的理性基础,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人的行动学为我们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提供了必需的概念框架和理论工具。

它的重要性在于,没有这些理论和框架,我们无法识别和理解人类的经济行为。

例如,我们可能看到某些物理活动,如人们交换物品,但没有人的行动学的知识,我们无法理解这些活动中的经济概念如买卖、价格、工资和利率。

人的行动学的“图式”或结构是我们理解事物的基础。

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交易行为本身,还让我们能够感知并分析与这些行为相关的经济变量和社会影响。

例如,如果我们没有关于“交易媒介”(如货币)的预先理解,我们可能仅将硬币视为金属圆饼,而忽视其作为货币的功能和意义。

这种知识框架使人的行动学与自然科学形成对比。

在自然科学中,实验和观察可以在没有预先理论的情况下进行,因为自然现象的规律被认为是客观存在且稳定的。

然而,人的行为研究,尤其是经济学和历史学,依赖于理解人的行动和决策的背景和动机,这些通常是复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因此,人的行动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研究需要一个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方法。

这些学科需要我们预先具备对行动理论的理解,才能有效地解释观察到的行为。

缺乏这种理论框架的帮助,我们对人类行动的理解将会是片面和表层的,难以深入到行动背后的真实动机和结构。

这也是为什么简单地将自然科学的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往往难以得到满意的研究结果。

当我们确认人的行动学的先验性时,我们并不是在创造一门与传统不同的新科学。

我们所说的是,研究人的行动的理论科学本质上就是先验的,它始终如此。

这意味着,任何探究人的行动问题的尝试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先验性推理。

不管是理论家寻求纯粹知识,还是政治家和公民急于了解周围变化以确定哪些政策或个人行为最符合自身利益,他们在使用先验性推理上没有区别。

讨论开始时,可能会围绕某些具体经验进行,但争论往往会超越这些具体事件的偶然环境因素,转向对基本原则的分析,并在不知不觉中排除了引起辩论的客观事件。

自然科学的历史是被经验否定的理论和假设的记录。

例如,伽利略推翻了旧力学的谬误,拉瓦锡推翻了燃素理论。然而在经济学的历史中,并没有类似的记载。

在经济学中,逻辑上互不相容的理论常常被其支持者用同一事件来证明,展示出经验支持。

但是,人的行动领域的复杂现象总是可以用多种相反的理论来解释。

是否接受这些解释,取决于对那些基于先验推理建立的理论的评估。

从历史中,我们不能学到任何普遍的规则、原则或法则。

没有办法从历史经验的因果倒推中抽象出关于人的行为和政策的任何理论或定理。

如果没有系统的人的行动学知识来澄清、调整和解释,历史资料就只是一堆混杂的信息。

因此,人的行动学不仅为理解个人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是理解历史事件和经济现象的关键工具。

这种知识框架使我们能够系统地分析和解释人类行为,避免了仅仅依赖经验和事件本身可能导致的误解。

想象一下,我们的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拼图,每一块拼图代表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方面。有些拼图块是硬邦邦的,比如石头、水、空气,这些我们称之为“物质”。另一些拼图块则是软绵绵的,比如我们的想法、感觉和梦想,这些我们称之为“精神”。

现在,有些人认为物质和精神是紧密相连的,就像两块拼图紧密贴合在一起。但有些人则认为它们是分开的,就像两块拼图之间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这种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个独立领域的观点,我们称之为“二元论”。

为什么我们要区分物质和精神呢?因为人和自然界的其他事物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人会思考、有目标,而石头和水则没有。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我们做每件事都有个原因,比如吃饭是因为饿,睡觉是因为困。但自然现象,比如风吹和水流,它们没有目的,只是按照自然规律发生。

所以,我们把世界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物质世界,我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比如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另一个是精神世界,我们用社会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比如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

在物质世界里,科学家们用实验和数学模型来找出规律。比如,你把一个球扔出去,它就会按照物理定律落下来。这个过程就像一个机器,输入一个动作,就会得到一个确定的结果。

但在精神世界里,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人的想法和行为变化多端,很难用固定的规则来预测。比如,你今天可能想吃披萨,明天可能就想吃寿司。这种变化性使得我们不能用研究物质世界的方法来研究精神世界。

有些经济学家,比如奥地利学派的米塞斯,他们认为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反应是不同的。给一个石头施加力,它不会有自己的意识和反应,但给一个人施加力,他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感到疼痛或者生气。

所以,我们暂时放下那些争论,先把世界分成物质和精神两个部分。这样,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看到每个部分的规律,用更合适的方法去研究它们。这样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还能让我们的研究更加高效和准确。

简单来说,把你当作一块石头研究,你觉得可行么?

写得很长了,这是奥派入门,也是最难的一部分,能看到这里,还能理解就是有缘人了。

可以自己看书学习。比如购买一本《人的行动》,这是史上最烧脑的社会科学著作,看完这本书,九成九的社会科学书,你都会看不下去了,因为你只会看到那些荒谬的思想,而这一本书批驳了世界上最常见的那些错误思想,甚至你今天在舆论中,微信群里看到的各种观点,这本书早在一百年前就批判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