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01
院子里的老枣树又结果了,深褐色的枣子压弯了枝头,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果香。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和叔叔一起摘枣的情景。
那时的叔叔,总是背着手,仰着头,笑眯眯地看着我和堂弟在树上胡闹。他常说:"慢点儿,慢点儿,枣子不会跑,人可经不起摔。"每当我们抢着摘到最大最红的枣子,他总会说:"好孩子,记得给奶奶留着最好的。"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和蔼可亲的叔叔,会在参军后音讯全无,直到三十年后才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出生在湖南益阳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父亲黄庚生和叔叔黄落生是村里出了名的孝顺兄弟,他们的故事经常被村里的长辈们挂在嘴边,作为教育后辈的榜样。现在的我是一名基层公务员,办公室里摆着一张全家福,每次看到照片上那空着的位置,都会勾起我对那段往事的回忆。
记得小时候,奶奶常常坐在屋檐下的竹椅上,一边纳鞋底,一边给我讲起父亲和叔叔的故事。她的眼神中总是透着一种特殊的光彩,仿佛在讲述一个让她无比自豪的传奇。
"你爸和叔叔啊,从小就懂事。"奶奶的手中握着针线,眼里闪烁着自豪的光芒,"那时候多苦啊,你爷爷走得早,就剩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娃。可他们从来不让我操心,放学回来,书包一放,就知道该干什么。你爸去给水牛佬家放牛,你叔就去帮许大队长家割草,挣来的钱都交给我。"
"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这句话,在我们家可不是说说而已。奶奶总是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就是为了能让两个儿子都能读书。每次去集市,她都会把别人嫌弃的蔬菜叶子收集起来,回家洗干净了做成咸菜。父亲和叔叔从不挑食,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累都能受。
那时候的读书条件很艰苦,我父亲和叔叔共用一盏煤油灯,为了省油,他们常常把灯芯调得很细,在幽暗的光线下做作业。即便如此,他们在村里的学校里还是一直名列前茅,每次领回红彤彤的奖状,奶奶的脸上都笑开了花。
"你看你爸爸和叔叔,"奶奶常常这样教育我,"他们那时候多懂事,不管多苦多累,从来不说一个'难'字。现在你们生活好了,更要好好读书,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啊。"
说到这里,奶奶的声音常常会哽咽起来。我知道,她是想起了后来发生的事。往事如烟,却总在不经意间浮现在眼前,带着难以言说的酸楚。
就这样,在奶奶的省吃俭用和父亲叔叔的争气下,家里的日子虽然清苦,却也有条有序地过着。父亲和叔叔的成绩一直很优秀,是村里人常说的"读书种子"。老师们也经常说,这两兄弟要是能继续读下去,将来一定能考上大学,做出一番成就来。
02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到了上高中的时候,家里的积蓄已经见了底,根本供不起两个孩子同时读书。那时的学费虽然比不上现在,但对于一个靠种地为生的家庭来说,依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个难题像一块大石头,压在了全家人的心上。
就在全家人为难之际,父亲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蝉鸣阵阵,晚霞染红了天边。父亲把叔叔叫到院子里的老枣树下,郑重地说:"落生,我想好了,我不读了,你继续读。"
"哥!"叔叔急得跳了起来,"要不我们轮着来吧,你先读一年,我再读一年。这样也能省一些钱。"
"别傻了,"父亲拍着叔叔的肩膀说,语气坚定,"你成绩比我好,继续读下去才有出息。我种地也能把咱家日子过好。再说了,我是哥哥,不能让你荒废了学业。"
叔叔的眼圈红了,他知道哥哥说的是真心话。那一晚,他在自己的小床上翻来覆侧,怎么也睡不着。第二天一早,他特意去村口帮李大爷割了一担猪草,换来几个鸡蛋,让奶奶给哥哥做了个荷包蛋。
就这样,父亲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地干活。他的手很快就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原本白净的脸庞也被太阳晒得黝黑。但他从不叫苦,反而总是笑着说:"种地好啊,起码不愁吃了。"
而叔叔则继续他的求学之路。学校里的老师都很喜欢叔叔,不仅因为他成绩好,更因为他特别懂事。班主任老周经常说:"黄落生这孩子,不光学习好,品德也好,是个可塑之才啊!"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叔叔的成绩始终保持在年级前列。眼看着高中毕业在即,全家人都期待着他能考上一所好大学。那时候,考上大学就意味着能改变命运,全家人都对叔叔寄予厚望。
可是,就在高考前的一个月,叔叔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参军。这个消息犹如一颗炸弹,在平静的家庭中炸开了锅。
"当兵好啊!"叔叔的眼里闪着坚定的光芒,"不仅能保家卫国,还能解决工作,说不定还能转干呢!到时候就能改善咱家的生活了。再说了,现在参军还给补贴,也能减轻家里的负担。"
奶奶一开始是反对的,她舍不得小儿子去那么远的地方。但是当她看到叔叔眼中的坚定,又想到他这些年的懂事,最终还是点头同意了。
父亲虽然心疼弟弟,但也支持他的选择。他知道,弟弟这是想用自己的方式来回报家庭。临行前的那个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煤油灯下,气氛格外温馨却又带着几分伤感。
"哥,"叔叔红着眼圈说,"等我在部队立了功,一定要好好报答你。你把最好的机会都让给了我,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父亲使劲揉了揉弟弟的头发,说:"好好干,别想那么多。你安全回来,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报答。"
03
第二天一早,全家人送叔叔去镇上的征兵站。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叔叔穿着父亲特意去集市上买的新衣服,精神抖擞地站在征兵站门口。他回头看了看家人,挥手说:"你们回去吧,我没事的。"
看着叔叔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征兵站的大门内,奶奶终于忍不住落下眼泪。父亲轻轻地拍着奶奶的背,说:"娘,别哭了,落生这是去做好事,我们要为他高兴才是。"
叔叔参军后的前几年,日子过得还算顺遂。他的信件总是按时寄回家,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对部队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思念。
"亲爱的爸妈、哥哥: 你们好!部队的生活很充实,每天都有新的收获。这里的首长和战友们都很照顾我,说我是个好苗子。前天的军事训练中,我还获得了'训练标兵'的称号。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好好表现,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每次收到叔叔的来信,奶奶都会让父亲反复读给她听。她虽然不识字,却总能从儿子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他的成长。那些信纸都被她小心翼翼地收进一个红色的铁盒子里,时不时拿出来摸一摸。
叔叔在部队的表现确实很出色,第二年,他就立了个三等功,还被评为优秀士兵。他在信中说,首长看中了他的文化水平,让他在部队里负责文书工作。这个消息让全家人都很高兴,觉得叔叔在部队有了好的发展。
"我们家落生有出息啦!"奶奶逢人就说,脸上总是挂着藏不住的笑容。
可是,好景不长。到了第四年,叔叔的信开始变得断断续续。最初是一个月一封变成了两三个月一封,后来甚至半年才收到一封。信中的内容也变得简短而模糊,不再像从前那样详细地描述部队生活。
最后一封信是在他退伍前写的,信中说:"亲爱的家人,我已经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你们不用担心我。等安顿下来,我就回家看你们......"
这封信来得突然,事情转变得也突然。此后,叔叔如同人间蒸发一般,再也没有了音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