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储能是一种在能量、时间和空间三个维度上具有显著优势的新型储能技术,具备大容量、长周期和清洁高效等特点。在大规模新能源的推广和产业用电结构调整中,氢储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以来,中央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多项支持氢储能的政策,为氢能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氢储能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工信部:适度超前布局氢储能
11月6日,为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的精神,推动新型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型储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在氢能领域,具体措施包括:
1. 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发展多样化的新型储能技术。针对中短时和长时电能存储的多种需求,加快新型储能技术的多元化发展,提升产品和技术的安全性、经济性及能量转化效率。加速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成熟技术的迭代升级,支持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增强高端产品的供应能力。同时,推动钠电池、液流电池等技术的工程化和应用研究,发展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提升其经济性和系统能量转换效率。适度超前布局氢储能等超长时储能技术,鼓励根据应用需求探索多类型混合储能技术,支持新体系电池、储热储冷等前沿技术的基础研究。
2. 推进示范应用场景的拓展,促进电源和电网侧的储能应用。积极鼓励火电合理配置新型储能,探索新型储能在调峰、调频等多场景的应用。拓展风光储氢等新能源的应用场景,打通绿电-绿氢-绿氨/绿醇的产业链,推动多能互补的高效利用。针对沙漠、戈壁、荒漠等新能源资源丰富但本地消纳能力较低的地区,探索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加快推进共享储能,提升储能对电力系统的辅助服务能力。在土地资源紧张或偏远地区推广替代型储能,增强变电站、应急电源等设施的建设,提高电网的保障能力。
广州:新建三个新型储能产业园区
11月1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广州市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实现“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目标,广州市积极培育工业经济的新增长点,采用“明确产业方向+建设专业园区+引进优质企业+促进政策支持”四大核心驱动,首批将在白云区、黄埔区和花都区建设三个新型储能产业园,力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产业和新型电力系统的高地。
1. 空间布局与产业定位:黄埔区的新型储能产业园选址于知识城集成电路产业园东侧,东临新九快速路,南接凤吉路东,西靠知明路,北至钟太快速路以南,规划用地面积约3300亩。该园区将以电化学储能和氢能为主,致力于打造应用型新型储能产业高地,建设储能电池和氢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的核心园区,并积极布局超级电容、超导储能等技术路线,推动新型储能配套装备的集聚,提升新型储能产业链整体水平。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产值)达200亿元,到2030年达到500亿元,助力全区形成千亿级的新型储能产业集群。
2. 强化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储能、氢能及综合智慧能源领域的资金投入,综合运用信贷、债券和产业基金等方式支持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支持市区国企共同成立百亿级新能源母基金,增强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等产业基金对新型储能产业的支持。鼓励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支持新型储能项目的设备采购。加快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与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相关的电力、锂等期货品种。对符合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条件的新型储能项目,支持其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积极发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强化绿色金融服务新型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3. 推动应用场景拓展:鼓励园区合理配置一定规模的新型储能,依托变电站现有及周边用地建设储能电站。有序发展中型及以上规模的氢储能系统和氢能调峰电站,促进氢能储能的耦合发展。灵活发展工商业储能应用场景,鼓励商业区、工业园区和大数据中心等根据用能特点配置冰(水)蓄冷、电化学储能等不同类型的储能设施,探索先进制造业配置储能电站,促进源网荷储的协同互动。支持构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网络、电池租赁和回收利用的新型储能生态体系。探索综合能源服务模式,鼓励综合能源服务商打造区域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开展虚拟电厂建设试点。
西藏山南:探索“风光水发电+氢储能”
一体化应用新模式
10月30日,西藏山南市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氢氧产业试点工作的若干措施》,强调积极推进储能项目的实施。根据自治区的相关通知,计划申报与丰光丰水期相关的储能项目。依托氢储能技术,探索“风光水发电+氢储能”的一体化应用新模式,充分利用弃水弃光资源,减少能源浪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