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每一秒钟进账1.08万,平均每天净赚9.3亿。"

当这组数字出现在我面前时,我愣住了。这是《福布斯》公布的2023年度富豪榜上,一位印尼华人富商的财富增长速度。

更让我震惊的是,这位名叫彭云鹏的富豪,曾经只是一个初中学历的巴士司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猜错了,我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在一次采访中,79岁的彭云鹏露出了憨厚的笑容,"9岁才第一次走进教室,当过胶农、开过黑巴,那段日子,真的是一无所有。"

"你知道吗,小时候我最羡慕的就是能上学的孩子。"彭云鹏望着窗外,眼神有些恍惚。

那是1953年,9岁的彭云鹏第一次走进了教室。在此之前,他每天都是在橡胶园里帮父亲干活。父亲是个勤劳的胶农,天不亮就得去割胶,晚上还要做裁缝贴补家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爸说过,穷人家的孩子,读书是最好的出路。"彭云鹏说这话时,眼里闪着光。为了不辜负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拼了命地学习。早上在胶园帮工,下午才能去上课。

三年时间,他硬是啃完了六年的课程。但家里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让他继续念书。

"当时我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彭云鹏苦笑着摇头,"多亏了堂兄,不然我可能现在还在开黑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堂兄不忍心看着这个聪明的孩子辍学,主动资助他读完了初中。两年时间,他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那时候年轻气盛,觉得有了文凭就能飞黄腾达。"彭云鹏说到这里,脸上浮现出一丝自嘲,"结果创业开杂货铺,没多久就关门大吉。"

为了生计,他只能去开小巴。每天在街头巷尾穿梭,载着形形色色的乘客。

"开车的时候,我总在想,这些乘客都有自己的方向,可我的人生要开向哪里?"

命运的转机在1969年到来。25岁的彭云鹏进入了印尼木材商黄双安的公司。从最基层的职员做起,他把每一份工作都当作学习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老板也是白手起家的,他总说,做生意要有胆识,更要有诚信。"彭云鹏说这话时,语气里充满敬意。

在"材源蒂公司"的八年时间里,彭云鹏像海绵一样疯狂吸收各种知识。从木材开发到生产管理,从商业谈判到人脉积累,他都一丝不苟地学习着。

"那时候经常加班到深夜,就为了多看几份合同,多学点经验。"他回忆道,"很多同事都觉得我太拼命,但我知道,这是我唯一的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八年间,他从普通职员一路升到了总经理的位置。但彭云鹏心里始终有个声音在召唤:我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

1977年,32岁的彭云鹏递交了辞呈。"黄老板挽留我,说我可以继续往上升。但我已经决定了,要走自己的路。"

创立巴里托太平洋公司后,彭云鹏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觉得疯狂的决定

——他要开发"死岛"芒哥勒岛。

"那时候很多人都说我疯了。"彭云鹏笑着说,"连印尼工业部长都觉得我在发神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座位于印尼东部的孤岛,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此前已经有多家外国公司铩羽而归。但彭云鹏却看到了机会。

"我知道风险很大,但穷人家的孩子,什么苦没吃过?"他向银行贷款,招募了上万名工人,带着他们踏上了这片荒芜的土地。

从砍伐森林到平整土地,从修建码头到建设工厂,彭云鹏事事亲力亲为。"那段日子真的很苦,但每当看到荒岛一天天变样,心里就特别满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彭云鹏的带领下,这座"死岛"变成了一座繁忙的工业小城。源源不断的木材和胶合板从这里运往印尼各地。

这一壮举让印尼政府对这个华人企业家刮目相看。更多的森林经营权和租赁地纷纷批给了他的公司。

到了80年代后期,彭云鹏的巴里托已经拥有4万多名员工,年产胶合板160万立方米,占印尼总产量的21%。这个曾经的巴士司机,摇身一变成了"木材大王"。

但彭云鹏并没有满足于现状。1991年,他作出了两个重要决定:

一是投入巨资在苏门答腊植树造林

二是进军石油化工领域

"我从小在橡胶园长大,很清楚过度砍伐对环境的破坏。"彭云鹏说,"种树不仅是为了可持续发展,更是为了给下一代留下一片绿色。"

在石化领域,他投入22.5亿美元建设工厂,打破了印尼依赖进口的局面。"看着自己的产品取代进口货,那种自豪感是无法形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