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11日魏巍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立刻轰动全国。从此,“最可爱的人”就成为了志愿军战士的专属代名词。
然后40年后的一天,一位60多岁的农村老汉拿着书本跑到保定某部队的政治部。
李玉安老人
当时是秘书处的谢干事接待的老人,老人激动地握住谢干事的手说:“可算是见到你们了。”
老汉也看出了谢干事有些诧异,连忙拿出一本残破的课本指着这篇谁是最可爱的人说道:“我叫李玉安,是团三连的老战士,就是松骨峰战斗牺牲的那个烈士李玉安啊!”
谢干事立马联系了领导,军事办公室的李淼生主任亲自接待了他。经过调查核实,立马认定这位老人的确是书本中已经牺牲的老战士。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这位老战士会隐姓埋名40年呢?
这要从我们从这篇《谁是最可爱的人》讲起。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南朝鲜和北朝鲜打得不可开交。
由于后面美国的参战,我美军还一度将战火蔓延到我国境内,多次派出飞机轰炸我辽宁丹东,我国为了维护主权和平,也派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
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叫魏巍,他是我军在朝鲜前线的一名文艺工作者,被派来做调查。
魏巍
他来到前线,记录下了战士们浴血奋战的时刻,其中李安玉参加的松骨峰战役最令他印象深刻。回国后的他立马就写出了那篇著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并发表在了人民日报上,就连毛主席批阅后都赞不绝口,并通知印发全军。
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及用刺刀和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胡传九、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这就是李玉安拿着的书本中描述自己牺牲的段落。
那为什么李玉安会被写“牺牲”呢?
当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接到抢占松骨峰北侧的无名高地,截击敌人。
那是一场极其惨烈的一场战斗。松骨峰高地就是一个光秃秃的山头,没有任何掩体,而三连就靠着全连一百多号战士面对的装备精良的美二师。
敌人用32 架飞机、10 多辆坦克开道,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阵地烧红了。
在坦克飞机的掩护下,美军连续发动了五次进攻均被挡下。不甘失败的美国人在数小时后加大了兵力投入,400多人分两个方向冲击三连阵地。
子弹打完了,志愿军战士们就上去拼刺刀,到了近处和美军肉搏。
就这样三连终于等到了支援,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场最为惨烈的战斗。从上午6时打到中午12时,三连剩下6个没有负伤的人,敌人死亡600多,敌我损失之比约为6∶1。而李安玉在战斗中因胸口的伤势过重昏迷了过去。
据战后一营营长王宿启描述: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有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的。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颗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
这就是松骨峰战役,三连就像是双铁手套一样死死地握住了美军撤退的脚腕子,战后美军称此为“铁手套”,斯大林也赞扬道:“这是一支伟大的部队”。
由于作者魏巍并不清楚李玉安的生死所以将李玉安写了进去。
那之后李玉安去了哪里呢?
身负重伤的李玉安被司号员背了回来,辗转多个医院,连续做了8次手术,才将伤情稳定。
李玉安伤好复员后,回国过起了隐功埋名的生活。他始终秉承着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在别的岗位继续发光发热。1952年在老家的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粮库当了一名普通工人。
右为李玉安
1960年,他担任粮库检斤组组长。任劳任怨,从复员到退休,16次被评为粮库的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选为粮库优秀党员,还当过县财贸系统的劳动模范。
1964年,他到县里换残疾军人证时,遇到战友王久海,王久海惊讶地说:“原来你还活着?都以为你牺牲了,追悼会都开了。”
回到家里,李玉安特意让女儿念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一听,书上写的李玉安绝对是自己。可是当女儿问他“书上的李玉安是不是你?”时,他就拿同名同姓来搪塞女儿。
在面对采访为什么不承认自己时,李玉安说:“我张不开这个嘴,我怕别人说我吃老本,当年那事都写到书本上去了,党和人民没忘记咱就行了。”
多么质朴地回答,将自己的一生贯彻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中去了,不记功劳不记苦劳,这才是最可爱的人啊!
为什么会有开头的这一幕呢?
原来是李玉安为了将自己的小儿子送进自己的老部队,继承自己的革命理想。
后来李玉安还被杨得志将军接见,还被邀请去了抗美援朝四十周年纪念活动、建国45周年纪念活动,被多国领导人接见。
在去世前的前几年老人心里一直装着两件事,一是给父母扫扫墓,二是来为家乡修条路,为家乡尽自己的一份力。
1997年2月10日,李玉安逝世,这次“最可爱的人”真的走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