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兰州一位村民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称村里道路上新换的井盖质量差,甚至“一碰就碎”,担心会给来往通行的村民带来安全隐患。(11月18日 中国青年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乡村的道路上,井盖虽不起眼,却与村民的出行安全以及来往车辆的安危息息相关。每一次的更换井盖,本应秉持着眼未来、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换上质量达标的产品。可令人担忧的是,某村在新换井盖时,却采用了 “一碰就碎” 的不合格产品。

施工方给出的解释是,由于质量合格的井盖缺货,所以暂时先用不合格的井盖过渡,等采购到符合要求的井盖后再行更换。村道是村民日常出行的关键通道,不及时盖上井盖确实会影响通行,施工方的回应乍一听似乎合情合理,无懈可击。但仔细思量,这背后实则反映出他们并未真正将村民的出行安全放在首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万别小瞧这小小的井盖,它之下隐藏着巨大的危险。井盖下方是隐蔽空间,可能存在缺氧等状况。我们在媒体报道中时常看到,老人、孩子等不小心踩到不合格井盖时,极易引发摔伤、刮伤等事故。更严重的是,若救援不及时,甚至会酿成 “生命之花过早凋谢” 的人间悲剧。更换井盖原本是为了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可换上不合格的井盖,看似消除了表面的安全隐患,实际上只是将隐患掩盖起来。这不仅没能真正消除危险,反而因把显性的安全问题隐藏,使得安全事故更容易发生。

要知道,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一旦因不合格井盖引发安全事故,过往群众身体必然会受到伤害,承受痛苦。而且在如今民众维护自身权益意识普遍提高的时代背景下,施工方肯定难辞其咎,必然要面临经济赔偿,付出沉重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件事来看,既暴露出施工方安全意识的淡薄,也凸显了监管环节的漏洞。安全重在防范,要杜绝 “小井盖” 引发的安全事故,治本之策在于切实做好防范工作。施工方应尽快与供货方取得联系,加速采购质量合格的井盖并及时更换。

然而,解决安全问题,治标更要治本。要彻底消除此类问题,相关方必须心怀广大群众的安危,强化安全意识,加强监管力度,从细微之处入手,不放过任何一处安全隐患,绝不给安全问题滋生的机会。该村道的施工方和监管方,应深入学习安全常识,弥补安全意识的短板,深刻认识安全事故对他人和自身的严重危害,摒弃侥幸心理,避免重蹈覆辙,时刻在心中敲响安全警钟。

安全意识的养成,既需要自身主动学习,也离不开相关方面借助法纪的力量加以警示。此次事件发现尚算及时,未酿成大祸,但问题已现端倪。相关部门务必履行职责,展现担当,通过约谈、警示等方式,让涉事方清楚认识到问题的潜在危害,绝不能让类似情况再次上演。

毕竟,“井盖” 虽小,可行人与车辆的安全事大。使用不符合要求的井盖看似权宜之计,实则给群众和车辆出行埋下了巨大隐患。安全无小事,期望该地有关部门能够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切不可再忽视群众的出行安全。(尚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