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花落韩国女作家韩江,代表作是震撼无数人心灵的《素食者》。
书中的故事,和每一个女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表面上看,它讲述了女主从突然开始“吃素”,到逐渐变得行为“极端怪异”,因而被家人嫌弃、暴力对待,最终被送进精神病院的故事。
但事实上,这是一个女性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也要给自己争取那么一丁点“自由”的故事。
它展现了,一个女性哪怕再不被理解,哪怕有再多的苦难,都可以拒绝被婚姻、身份绑架,活出真正的自己。
书中最扎心的一句话,是女主的姐姐对她说的:
“你能伤害的只有自己的身体,这是你唯一可以随心所欲做的事,可现在,你连这也做不到了。”
然而,当我们和女主一起穿透这些苦难,抵达她内在的坚决时;
我们会和她的愿望深深共振着:
“你可以禁锢我的身份、控制我的行为,却无法阻挡我的自由!”
正如一句高赞评论:作为女性的我领悟到,这一辈子,我翻山越岭,只为自己而来!
今天,我想和你一起走进女主的精神世界,来聊一聊:
女性生来就有权利维护的「四种自由」。
身体自由
《素食者》的故事,以女主英惠丈夫的视角展开。
原本「正常」的妻子,一觉醒来,突然「疯了」。
她把家里很多昂贵的“肉类食材”扔掉,决心成为一名「素食主义者」。
丈夫有些慌了。
但是,让他慌的不是:
“她是不是生病了?”“需不需要看医生?”“她心里是不是有什么想不开的事?”
而是:
“她以后不会给我做肉了?”“她这么奇怪别人怎么看我?”“我怎么带她和领导吃饭?”
很显然,比起在意妻子的身体、或精神健康;
丈夫更担心的是,妻子的变化,很可能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和事业。
在他眼里,他之所以会娶英惠,是因为对方是一个非常「正常」且「标准」的妻子:
- 她会为丈夫洗衣煮饭、打扫房间、像个保姆一样准时且能干;
- 她少言寡语、很少抱怨,甚至还能从平时的副业里拿出钱来补贴家用。
用丈夫自己的话来说,妻子是他万里挑一选出来的「平凡女人」:
“如此一来,我就没有必要为了博取她的芳心而假装博学多才,也无须为约会迟到而手忙脚乱,更不用自讨没趣地拿自己跟时尚杂志里的男人做比较了。
我那二十五岁之后隆起的小腹,和再怎么努力也长不出肌肉的纤瘦四肢,以及总是令我感到自卑的短小阴茎,这些对她来讲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可是如今,妻子变了。
为了「矫正」妻子的「不正常」行为,丈夫动员了妻子的家人,尝试说服妻子放弃吃素。
可令人寒心的是,没有人在意英惠“为什么吃素”,却火急火燎地想要逼迫她重新吃肉。
父亲甚至让儿子抓住英惠的身体,十分暴力地往她的嘴里塞肉。
英惠不从,父亲愤怒地扇她巴掌;
那场面,充满了极致的压抑与窒息。
说到底,吃肉还是吃素,难道不是一个普通人正常的个人选择吗?
就像平日里,选择穿什么衣服、要不要化妆、不都是一个女人起码的「身体自由」吗?
但为了所谓「正常」,外界想要把我们塑造成「标准」的样子。
连我们的「身体」也想要左右。
在书中的环境,英惠没有太多的选择,她只能伤害自己来表达反抗。
但所幸的是,生活中的我们,或许还有为自己抗争的余地。
我想到朋友小鹿,怀孕期间,婆婆都会给她做很多高热量的食物,要求她给肚子里的孩子“补充营养”。
吃不下的猪蹄,最讨厌的鸡肉,婆婆逼着她吃。
每次看到油腻的食物,她止不住地孕吐。
吐完之后,还是会“以孩子之名”,强迫她继续吃。
无数次的反复和内耗之后,她终于崩溃了。
她愤怒地掀了桌子:
“这是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不能做主吗?”
“我就是不想吃那些油腻的东西!!我难受!!为什么要强迫我呢?”
她像个「不正常的疯子」一样大喊大叫,大哭大闹,把家里人吓了一跳。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逼着她吃不想吃的东西。
女子本弱,在外界的压力之下,我们能为「自由」争取的方式,或许很有限。
但至少,我们还能关照自己的身体。
身体的自主权如同心灵的锚点,深刻影响着个体的自我认同与心理健康。
好好吃饭、好好休息、好好运动……
穿喜欢的衣服、化喜欢的妆容……
当我们能够自由选择如何呵护和使用自己的身体时,我们就能激发出强烈的自我效能感与内在控制感,重新找回生活的主导权。
这或许便是追求「自由」的起点。
性自由
妻子变成「素食者」之后,丈夫试图安慰自己:
“权当她是个外人,不,看成为我洗衣煮饭、打扫房间的姐姐,或是保姆也不错。”
可是,妻子已经慢慢“重拾自我”了。
她不再早起给丈夫准备早餐和干净的衣服、不再为了保持体面而化妆、不再穿内衣……
甚至,不愿意再和丈夫同房了。
丈夫非常不满:“那怎么行?我这么血气方刚,怎么受得了?”
有一天,丈夫因为公司聚餐很晚回到家,借着酒劲扑倒了妻子。
“当我按住她拼命反抗的胳膊,扒下她的裤子时,竟然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快感。”
他低声谩骂拼死挣扎的妻子,对她实施了令人发指的恶行。
可是,是否参与性生活,难道不该是一个女人最基本的权利吗?
然而,丈夫却把英惠当做一个没有灵魂的「发泄工具」,根本没有将她视为“人”。
他将妻子视作供自己需求的对象,从未真正尊重过她的身心边界。
这是英惠不能接受的。
于是,她开始做出更多“奇怪”的事,比如不再做家务、甚至逐渐不再进食。
没有争吵,没有冲突,只有安静的对抗,无声的抗议。
在心理层面上,英惠的行为带有强烈的自我保护色彩。
她通过“行为怪异”,拒绝被男性凝视和物化,试图回归自我,而不再迎合社会对女性形象的刻板要求。
这种行为最终打破了丈夫对婚姻的幻想,也使她在离婚后重获自由。
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一定要明白,“性自由”并非只是抗争的结果,它关乎对自我身体的认知、对自主意志的尊重。
或许,从勇敢说“不”开始,我们都可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心理边界,守护自己。
关系自由
英惠进入了一段错误的婚姻,但她并非是从婚姻开始,才被「物化」、被「塑造」的。
很小的时候,她就会因为举止「粗鲁」「调皮」,不符合「标准」,而被父亲暴打。
也正是在这种家庭中长大,她才逐渐接受了自己「平凡太太」的定位。
可是,她一直都拥有一颗向往自由的灵魂。
在极致的压抑中爆发之后,她也意识到了,自己如今的处境,是原生家庭、亲密关系、社会关系共同的结果。
但随着她的“醒觉”,她开始不再在意别人的看法,甚至父亲打来电话来逼迫她顺从丈夫,她却果断地挂了电话。
生活中的我们,其实很多时候,是不敢“挂”父母电话的;
尤其是被原生家庭伤害过、寄生过、甚至纠缠过的人;
因为“不挂电话”就意味着保持关系,就意味着还有机会得到“爱”。
然而,当我们看清了世界的真相,还抓着“电话”不放,就是在禁锢自己的自由。
无论是原生家庭关系、还是婚姻关系,我们永远都有进入关系,和离开关系的自由。
我想到我的小姨,她经历过两段婚姻。
第一段婚姻,丈夫是个家暴男。
少女时期的小姨学历不高,靠着理发的手艺维持生活。
结婚以后,丈夫不学无术,靠着小姨微薄的薪水勉强度日。
一次争吵后,丈夫动手打了她,小姨快速走出了滤镜,坚决选择了离婚。
她自考本科、又发奋考编,获得了人人羡慕的铁饭碗。
这个时候,她遇见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
可是没想到,婚后有了孩子,丈夫出轨了。
做生意赔了钱,欠下一屁股债,还需要小姨帮着填补窟窿。
这时,她没有“为了孩子”留在婚姻里,而是再一次选择了放手。
她卖了房子,分了所谓的“婚内财产”,带着孩子出去租房住。
也许有人会说:
“这过得也不好啊?看男人的眼光也太差了。”
我也问过小姨:
“你后悔吗?”
小姨说:
“有什么好后悔的?都是我自己选的。错了,就改呗。”
如今,孩子上了大学,小姨的生活轻松不少。
她在天台上种花种菜,空闲的时候拿着自己的收入旅行。
她很快乐。
谁都有过不成熟的时刻、不理智的时刻、不清醒的时刻。
但最重要的是,她一直随着自己的意志开启一段关系,又果断结束一段关系。
这同样是勇敢为自己承担责任的表现。
就像《少有人走的路》里说的那样:
“分清楚哪个问题是自己的,哪个问题是别人的,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不要推卸责任。”
这,何尝不是跨越「自由」的必经之路。
生死自由
书中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发生在英惠进入精神病院之后。
当时,她被紧紧绑住,身上已经没有一处可以再扎针输营养液了;
医生只能硬给她插管。
而明知她紧闭喉咙,管子进不去,医生就硬插。
鲜血喷出来,从管子里,从她嘴里。
看得英惠的姐姐仁惠痛不欲生。
她不明白,为什么英惠不想活着呢?人生这么痛苦,她怎么不想活着呢?
有读者评论说:
“一个人想死死不了,是一种终极恐怖。”
姐姐仁惠最终选择了放任妹妹的选择,让她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死。
因为她明白,这是妹妹最后的生命权利。
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生命的方向,也包括不轻易放弃这种权利。
我们或许无法完全理解他人的选择,但我们可以在自身的生活中,尊重并维护属于自己的自由与选择权。
在《素食者》这样一部深沉而震撼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的枷锁中,艰难挣扎后追寻自我的过程。
英惠的故事或许极端,却折射出每个女性在生活中都会面临的选择和取舍。
在她的抗争中,我们听到了对自由的渴望,那是一种不被约束、不被定义的心声。
无论是身体自由、性自由、关系自由,还是生死自由,都是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应当被尊重的权利。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追寻自由的道路上,勇敢地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
*本文由珂文和张德芬空间主笔团共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李绚彦
编辑丨李小豆
副主编 | 花花
总 编 | 康蕾
热门跟贴